四轮驱动 北京银行21年成长故事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北京银行
  • 发布时间:2017-12-08 10:44

  9月19日,天高云淡,风轻气爽。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丙17号的北京银行,迎来了它上市十周年的纪念日。

  走在北京银行的楼道里,你会被一种特殊的气氛所感染:匆匆的脚步,充满朝气的面孔,积极而谨慎的情绪。与北京银行的人接触,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坦诚与低调,一切都在飞速运转。这种根植于每个京行人心中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原董事长闫冰竹的精心培育和新一届管理层的悉心传承。

  刚刚披露的半年报,用一组精彩亮丽的数据,见证了北京银行上市10年、成立21年来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总资产规模近3万亿元,一级资本全球千家大银行中排名第73位,品牌价值超过365亿元,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央行原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向《金融理财》记者表示,由于长期在国际机构任职,他去过很多国家,原本以为只有工农中建这样的大型银行在国外才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没想到一家中小银行——北京银行竟然在众多国际大机构人士中也耳熟能详。

  “这让我非常自豪!”张涛称,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双重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改革关键期,而金融又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此,中国金融业更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立足高远、敢于担当的金融改革者与创新者,为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北京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种种迹象表明,北京银行上市10年、成立21年的成长奇迹与党建、创新、风控、品牌等四个轮子的“合力驱动”密不可分,该行始终坚持以党建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以风控为底线、以品牌为保障,进而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并成为中小银行发展的一面旗帜。

  党建是核心

  “党的领导是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推进北京银行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回首往事,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深有感触。

  21年间,北京银行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小银行转型发展之路。尤为可贵的是,北京银行深刻把握金融企业特点,探索形成“一个核心”“两个关键”“三个重点”“四项机制”“五个支撑”的党建工作特色。“一个核心”,即全面加强班子建设;“两个关键”,即加强学习创新、加强队伍建设;“三个重点”,即加强信贷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公开招标;“四项机制”,即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风险预防机制、严格问责机制;“五个支撑”,即强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人员管理、科技控权、廉政文化等五项支撑。

  早在公司治理理念刚引入国内时,北京银行就率先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国际最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并先行引入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北京银行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理顺党委会与‘三会一层’之间的关系,提出要建设工作到位的党委会、健康的董事会、负责的经营班子、有效的监事会,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北京银行副行长、董秘杨书剑坦言。

  今天的北京银行,已经成为一家股权结构多元、治理架构完善、经营管理接轨国际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行的有机融合,被誉为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典范。

  然而,回首北京银行创立之初,一级法人治理结构的确立,并不容易。1996年1月8日,由90家城市信用社组成的北京银行前身——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成立。这90家城市信用社分属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人心涣散,增资扩股艰难,业务基础薄弱,管理标准不一,更缺乏科技支撑,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面对人员观念、利益调整、队伍稳定和业务延续等方面的阻力,北京银行没有退缩。北京银行率先提出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并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的要求,由总行对各个信用社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在最短时间实现了从多级法人体制向一级法人治理的平稳转轨过渡。

  “21年弹指一挥间。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这不是一句套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北京银行21年的发展,是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走出来’的。”闫冰竹饱含深情地说。

  在实践中,北京银行始终不忘初心,党旗高扬,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实现发展的首要前提,成为中小银行在党的领导下,稳健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创新是灵魂

  21年来,北京银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核心和立身之本,不断推进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并创造性地趟出了一条中小银行持续发展之路。

  在北京银行光荣与梦想的背后,有一个强有力的创新支点——更名-引资-跨区-上市四步曲。北京银行的“四步曲”发展战略,被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纷纷效仿,由此迎来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机遇期,也为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2004年9月,北京银行由“北京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北京银行成功引入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之一ING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实现了从中资商业银行到中外资本融合的发展。

  随后,跨区经营被列入北京银行的历史日程。2006年11月8日,北京银行设立天津分行,首次实现了跨区经营;2007年6月,该行获准在天津滨海新区开设支行,成为首家在该新区开设分支机构的城商行;2007年10月,该行上海分行正式开业;2008年3月西安分行挂牌,深圳分行也获准筹建……

  在跨区经营取得进展的同时,该行的上市计划也随之启动。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通过上市,北京银行实现了从传统金融企业到公众持股银行的转变,实现了公司治理的又一次飞跃。对此,国开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博士认为,北京银行IPO的成功预示着,金融改革的火炬已经转交到中小银行的手中;中小银行已经取代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来到金融改革的舞台中央。

  “我的心里一直怀有一种渴望,一种激情,那就是希望北京银行尽快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面旗帜,成为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通过“更名-引资-跨区-上市”等一系列创新的“自选动作”,闫冰竹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

  创新之路永不停歇。在管理机制上,北京银行不断探索,持续实施组织架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率先推广现代银行制度,完善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永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组织架构角度来看,北京银行探索实行了管辖行、直属行模式,率先推出事业部基础上的矩阵式管理机制,在总行架构下形成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三大战略业务单元,创新设立专营机构,推动了管理架构的集约化和专业化,探索形成了管理职能清晰、运作方式高效、监督制约有效的总分支三级组织架构。同时,在业务流程方面,各业务单元之间以及各业务单元与运营支持部门之间,通过横向协作,按照作业流程开展经营,形成纵横交叉矩阵式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率。

  北京银行对发展战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为其产品服务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等在内的产品创新更是不胜枚举。

  在创新的驱动下,北京银行取得了国内文化金融领域多项第一:2008年,以电视剧电影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打包贷款,开创国内版权质押创新先河;首家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推出专属产品“创意贷”和小微文创企业标准化普惠产品“文创普惠贷”;承销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挂牌成立首家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建立文创信贷工厂;设立首家创客中心,实现文创企业“创业孵化+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等一体化服务。

  而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创新之源、以产品研发‘贷’动共赢”的发展理念,已经形成涵盖科技企业创业、成长、成熟、腾飞等各个发展阶段,包括6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小巨人成长计划”,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与此同时,北京银行还在国内率先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特色支行、率先设立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特色分行、率先成立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等。

  风控是底线

  北京银行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还积极迎接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守风险底线,确保审慎稳健经营。

  北京银行上市10年、成立21年来,始终把推动风险管理与银行事业发展同步,实现了从系统化到体系化,再到全流程管理的三次提升,建立起以总分支三级架构、信贷业务“六集中”为核心框架,对各类风险全方位聚焦、全流程覆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002年至2005年,北京银行逐步引入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到2008年,北京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初,北京银行形成了由业务部门、风险部门与审计部门构建的三道防线,实现由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变;同年,为强化外埠分行管理,初步构建分行层面风险管理体系;2010年底,北京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进入强化阶段,并积极推动分行信贷“六集中”管理机制的落地实施,确保操作风险管理覆盖支行网点;2013年,北京银行在业务部门第一道防线与风险部门第二道防线之间组建风险管理团队,实现风险嵌入式管理。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还通过加大对系统、模型的研发力度,提升风险管控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效率性。例如,北京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率先启动了先进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成立了首家核算中心;2005年率先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2007年在ING技术援助下率先开展了专项压力测试,率先实施了VAR值限额管理,率先引入了ISO质量体系认证,这些不仅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管理变革的先河,还为北京银行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操作风险标准法项目是北京银行新资本协议里程碑项目之一。北京银行历时一年半,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的崭新模式。此外,北京银行还特别强化对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和业务的风险防控力度,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通过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建设,北京银行实现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分工制约,落实了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制,建立了对风险“零容忍”的文化,强化了底线思维和合规经营理念。

  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18%,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步提升;拨备覆盖率237.03%,拨贷比2.79%,风险抵御能力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而在北京银行21年的成长历程中,遭遇的最大风险是1998年震动一时的“中关村信用社”案件。该案件中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直接将当时总资产仅200多亿元,资本金10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生死存亡之际,北京银行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北京银行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创造的利润,消化了巨额不良资产,成功化解了风险,走上了可持续稳健发展之路,成为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提及往事,闫冰竹甚为自豪,“从一建行开始,北京银行就具有三个特点,这是立行之本:高度的稳定性,一直把风险控制放在首要位置,比如不惜耗费巨资在业内率先进行风险减值压力测试,同时,该行的领导班子成员也极为稳定,没有大的波动;

  高速的成长性,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年都分红;高度的市场性,成立伊始,办公用房、招人、不良资产一切都得自己解决。”

  品牌是保障

  从1996年成立到1998年遭遇“重创”,再到2006年开始走出区域,直至2007年上市成为公众持股银行至今,21年风雨兼程,如何打响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一直是北京银行发展壮大的目标和追求。

  1996年,作为金融市场的后来者,北京银行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基础薄弱,要从竞争激烈的北京市场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面对狭窄、逼仄的市场环境,北京银行明确提出“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鲜明市场定位,采取“人弃我取”的策略,从医疗和教育等行业起步,一步步走上了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

  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北京银行马上面临“定位”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首都银行”特色,突出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像所有中小银行一样,北京银行在寻求战略定位、提高盈利能力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北京银行当时有约7.4万户公司客户,820万个人客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和北京市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不断丰富、信用环境改善,北京银行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巩固“市民银行”和“中小企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

  2004年,北京商业银行正式更名“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升市场形象,创造长期发展的品牌优势,本行在成立后不久就积极制定更名战略。更名使北京银行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显著提高。”闫冰竹如是说。

  2005年,北京银行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概念,在与ING开展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业务转型上,从以往重点发展对公客户转向对公和个人客户并重,在收入结构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公司的资产收益能力和抗周期波动能力。北京银行也日渐在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成为一支最活跃与最举足轻重的力量。

  而近年来,北京银行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造了多个特色金融品牌,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首都金融”品牌累计向首都投入资金超过3万亿元,支持冬奥场馆、新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文化金融”品牌在北京地区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首位;“国际金融”品牌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为首都金融业双向开放贡献力量;“科技金融”品牌成为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子基金”招标项目10家入围银行之一,累计为2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过3000亿元,在北京地区,为90%的创业板上市企业、83%的中小板上市企业、53%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服务。

  此外,“绿色金融”品牌累计为3000余家节能环保企业提供1200亿元资金支持;“惠民金融”品牌由北京银行倾力打造的“社保通”、“医疗通”等7大子品牌在内的“惠民通”金融品牌组成;“小微金融”品牌创新推出小微企业“批量化、模式化、简单化”服务模式。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银行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61亿元。

  北京银行在打造特色金融品牌的同时,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从独家承办北京市医保结算服务,到倾力服务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到在京津冀设立50多家社区银行;从向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捐物、开辟绿色通道,到设立各类教育基金、医疗基金,北京银行时刻以无私大爱、扎实行动生动诠释着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积极承担各种企业社会责任,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公民”。

  北京银行21年成长故事中,从多级法人治理到一级法人是开篇,从中资商业银行到中外资本融合是发展,从传统金融企业到上市成为公众持股银行是高潮。而在每个精彩的片段中,北京银行的成长都与党建、创新、风控、品牌等四个轮子的“合力驱动”密不可分。相信在未来,北京银行还会有更多的精彩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本刊记者 李明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