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7 月中旬风险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卖方,研究者,政策
  • 发布时间:2011-07-12 13:14
  恍如一夜之间,舆情瞬间逆转。在大涨一周之后,无论卖方还是买方(券商、基金、保险)突然齐刷刷转向一致看多。更令人瞠目之事———某卖方机构给大盘指数开出了3600点的“价码”。如果没有记错,这是近期专业机构预测点位的“头名”。

  投资人情绪“爆棚”毋庸置疑,这又将给市场短期趋势带来什么变化?我认为,临近7月中旬将要出现的“调整风险”需要高度警惕。请注意,这一判断是站在成功预测了“绝对低位”的立场上做出的。

  立场决定观点。是否站在正确立场,决定了你的观点能否被事实验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证明”正确。6月21日,基于投资人情绪的极度悲观,基于市场正在按照多数人认同的悲观逻辑加速运行(快速杀跌),结合智能系统对于市场资金面给出的“过冷”判断,以及预料中可能发生的变因。故而,我得出一个结论———市场正在“犯错误”,强力纠错的循环就要开始(该文刊载于6月25日出版的《股市动态分析》)。

  随着时间推移,按照“事前推演”的剧本,一些该发生的事件都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

  ———海外市场造好,形成预期“共振”。6月最后一周,美股周涨幅5.5%,同时希腊债务问题获得阶段性结果。在中国,在亚太,在欧美,投资人如梦方醒,纷纷提高了风险偏好,全球市场历时两个月的中期调整正式画上了句号。请注意,我认为,此时“空头回补”是主要做多力量,在任何市场都是。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开始出现高位“松动”。这是6月24日温家宝总理撰文后,我特别关注的“接力”预期。仅靠单一方面的消息刺激,“反身作用”持续力会偏弱,一旦短期流动性“松紧”指标出现松动,资金与预期之间,持续性的正向“反身作用”就会开始循环。

  请注意,我认为,预期层面“反身作用”是现在影响“做多”预期的主要力量,而已不单是政策“转中性”预期。根据情绪研究,大众对于焦点事件的关注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趋弱,一般“有效期”维持两周。

  ———政策“转中性”预期不断升温。“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市场预期将在7月中旬达到顶峰。”市场情绪发展正在按照这一趋势演绎。

  站在行为研究者的立场,而不是政策研究者的立场,关于“政策回归中性”将会关注“不同的方面”。行为研究关注“人”———做判断时你的情绪是否处于常态;政策研究关注“事”———政策走向的大概率趋向。

  站在行为研究的立场上,我注意到,某知名财媒泄露天机,传近日有关部门在其组织的经济学家座谈会上提出了一种概括性思路,“宏调新思路”将设定为“相对紧缩、定向宽松”。这一观点得到了诸多“共鸣”,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不过,仔细观察,这一传闻有很大的漏洞。第一家报道的媒体原文中存在“低级错误”。传言所指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给出此定调。须知此会议每周就会召开一次,如此重大事项,从政策级别上看,出现在此类会议上的概率极微。值得注意的是,隔日纸媒报道的时候,这一漏洞均被删除。我认为,不排除预期升温导致舆媒捕风捉影制造焦点事件的可能性。

  ———卖方机构一声更比一声高。作为“骨子里”的趋势跟随者,指数预测原本就无固定章法。这是市场的“生态”环境所决定。

  作为一名卖方研究员,如果不能喊出更高点位,你的严谨研究很可能会无人问津,“搏出位”已经成为不少卖方研究员的“常用”策略。当然,内容的严谨性与夺人眼球的标题往往毫不相干。客观环境“逼迫”卖方研究员必须“一声更比一声高”。有时,一不留神,可能迅速成为业内又一笑柄。在这个层面上,需要更多人的理解与认知。须知面对残酷的市场,谁又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当我们了解3600点被喊出的“动机”,自然只会一笑了之。作为行为研究,则可以看出,当前市场情绪的浮躁程度达到何种境界!一句话概述:现在是开始关注“眼前风险”的时刻,而不是把视线落脚在“远处机会”的时刻。

  或许,未来真的是牛市。或许,现在只是牛市起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现在稍许“等一等,看一看”。正如崔健那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所唱:“……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幡未动,心动不已。什么是幡,什么是心,孰人能懂。

  程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