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鸿基代持股另有隐情,套现收入或至个人账户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宝安,持股,套现收入,个人账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12 13:39
中国宝安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苦心布局三载,中国宝安最终“吃”下了深鸿基。只是从深鸿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财务报表“非标”、到停牌核查、高管相继辞职、再到公司代持股惹质疑……棋局扑朔迷离,不仅让观棋者迷了眼,恐怕下棋人自身也有点焦头烂额。
记者最新获悉,中国宝安之所以能得偿所愿,可能是与二股东东鸿信达成了某种协议,后者以让出控制权为代价,换取对股份代持事件的低调处理。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深鸿基通过出售代持股得到的近五千万元的真金白银,或已通过“过桥公司”流入到个人账户。
改旗易帜描绘新版图
6月20日,深鸿基(000040)发布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自即日起由“深鸿基”变更为“宝安地产”。不久前的5月21日,深鸿基表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更充分体现公司房地产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经公司201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由“深圳市鸿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宝安鸿基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举意味着,中国宝安已正式将深鸿基收入囊中。
经此之前,深鸿基的高层出现了地震。5月17日,深鸿基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局收到庄伟鑫关于辞任董事局董事职务的申请。资料显示,庄伟鑫为深鸿基董事,同时还是深鸿基第二大股东东鸿信总经理。庄伟鑫在提出离职时,在深鸿基的任职还未满。
6月9日,深鸿基发布公告称,总裁高文清因“身体原因”请求辞去职务。与庄伟鑫一样,高文清也在东鸿信公司担任董事兼副总裁职位,而且在深鸿基同样任期未满。
有市场人士表示,从近期的深鸿基名称变更以及庄伟鑫、高文清高管离任来看,都说明中国宝安在成功入主深鸿基后,已完全获得了实际控制权,并且开始重组管理层架构,由中国宝安的高管开始逐步接手深鸿基。“深鸿基两位高管的离职,可能只是个开始,后续应该还会有一系列的内部调整。”
此前,深鸿基曾表示,公司将在2010年度加大力度进行运输板块、物流板块、酒店板块等三大传统产业的资产剥离工作,拟在今年6月前完成持续近两年的传统产业剥离工作,将专注于房地产开发。
作为老牌的深圳本土开发商,深鸿基并没有像万科、金地、招商那样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反而在广东境内日渐式微。其差强人意的公司业绩和经营管理水平一直饱受中小股东诟病,有业内人士分析,深鸿基十多年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产项目的区域局限性。2010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52亿元减少为1.27亿元,同比下降49.46%。
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宝安收购深鸿基是为了产业并购,二者地产项目经营范围集中在广东地区,产业上较容易整合。中国宝安相关人士也表示,未来中国宝安相关的拿地、开发、收入结算都将通过深鸿基这一平台实现,目前相关的资产整合方案仍在商讨之中。
布局三年夺取话语权
为了拿下深鸿基这枚棋子,中国宝安已经苦心布局了三年。
2008年7月,中国宝安开始在二级市场购入深鸿基股权,当年中国宝安控股子公司宝安控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深鸿基已达到5%。
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宝安便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约6300万股,一举成为深鸿基的第二大股东。到2009年3月11日,其持有的深鸿基总股份已达到15%。
随后的4月22日,中国宝安在二级市场上通过不断地收购深鸿基股票跃升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17.06%,远超原第一大股东东鸿信的持股比例。
同年6月9日,东鸿信与正中置业的官司以正中置业败诉告终,而同日,宝安再次增持深鸿基,将其持股比例提升至19.8%。而东鸿信已无再度增持能力,至此,中国宝安的大股东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宝安对深鸿基的持股比例为19.8%,东鸿信持股比例则为14.89%。
2009年6月30日,深鸿基2008年度股东大会上,中国宝安提名的5位高管正式进入深鸿基第六届董事局,其中中国宝安董事局常务副主席兼执行总裁陈泰泉被正式选举为深鸿基董事局主席,这意味着中国宝安以控股股东的身份入主深鸿基。
高管敏感期相继辞职
2010年11月4日,深鸿基收到深圳证监局《立案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虚假陈述,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公司及相关人员立案调查。
2011年3月,深鸿基2010年度财务报告被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明确指出“根据现有审计证据,有迹象表明是由于舞弊造成公司资产流失”。在财报被“非标”以后,深鸿基也于3月21日起开始停牌核查。
事实上,深鸿基在整改方面已前科累累:早在2004年,深鸿基就因为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以及会计处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而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2007年,监管部门对深鸿基又一次对其下达整改通知。彼时,深鸿基的董事会权力受到侵蚀,总裁办甚至凌驾于董事会之上;2008年10月,监管部门对深鸿基参股福建东南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等事项的核查,并于2009年2月18日,再次对其下达责令整改的通知。
而前述庄伟鑫和高文清二人的辞职,“恰好”发生在停牌核查期间。二人为何偏偏选择在这个敏感时期请辞?难道真的是如传闻所说让位于重组,还是与“非标”牵扯到的“股份代持事件”有关?
6月28日,宝安地产公告称,原保荐代表人李保国先生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保荐代表人。
“有些公司出事以后,会把责任推到一些高管或者保荐人身上,等这些人离开以后,似乎和公司撇清关系了,但是如果保荐人在任期内,没有尽到督导的责任,上市公司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即使保荐人离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某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代持真相秘而不宣收入腾挪到个人账户?
6月15日,停牌将近三个月的深鸿基终于复牌,发布了对“代持股”的核查公告:深鸿基价值2亿元代持股份收益属于公司所有,但有4724万元被挪走,追回的可能性不大。2010年未分配利润将增加2843.34万元。
核查公告显示,深鸿基原持有250万股昆百大、196.32万股鄂武商A、500万股皖能电力、247.5万股中粮地产、213.44万股深能源A等上市公司法人股,另还持有小天鹅和中润投资数十万股,上述法人股于1993-1994年与相关公司签订了代持协议,售出后获得8610.61万元现金收益,持有期间则分得1177.06元的红利收入。
去年7月份,深鸿基成立了清理历年代持股份专责工作小组,调查完结后,由深圳联创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报告认定,所谓深鸿基帮龙岗新鸿进实业、业丰工贸两家公司代持关系并不存在。这两家公司并没有向深鸿基支付当初购买这些法人股的资金,因此这些股份的权益应当归属于深鸿基所有。
虽然这些股份权属关系厘清了,但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去年10月份之前,深鸿基曾经减持部分股份,将减持款8610.61万元分别支付给了上述两家代持对象指定的两家公司:龙岗爱侨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鸿其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鸿基公告显示,目前上市公司已经收回了爱侨实业公司转入的4690.91万元。但仍有4723.66万元未收回,因继续收回该款项的可能性不大,按稳健性原则,对上述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不过,代持的真相仍然未明。对于总计4690万元的款项为何不能收回,深鸿基未作披露。与此同时,公司持有上述“代持法人股”期间所获的分红派息收入中,有373.1万元并未实际支付给上述相关的代持单位,这笔款项到底流向何处,为何无法追回等问题,深鸿基也没有披露。
未退回资金的鸿其基,从公司名来看,和深鸿基似乎有着一定关联。深圳工商局注册资料显示,鸿其基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中自然人余其业持有90%股份,另一个自然人马骊持有10%股份。神秘的鸿其基究竟是怎样的公司?
而据知情人士爆料,深鸿基出售部分“代持”法人股的所得收入已经通过爱侨实业等多家“过桥公司”流入到个人账户,但具体到谁的手上现在还不清楚。与此同时,中国宝安集团可能已经与东鸿信达成某种协议,以东鸿信让出对公司的控制权为代价,换取对股份代持事件的低调处理。
近5千万元的巨款究竟流到了哪里?深鸿基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切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关注。
本刊记者林染
……
苦心布局三载,中国宝安最终“吃”下了深鸿基。只是从深鸿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财务报表“非标”、到停牌核查、高管相继辞职、再到公司代持股惹质疑……棋局扑朔迷离,不仅让观棋者迷了眼,恐怕下棋人自身也有点焦头烂额。
记者最新获悉,中国宝安之所以能得偿所愿,可能是与二股东东鸿信达成了某种协议,后者以让出控制权为代价,换取对股份代持事件的低调处理。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深鸿基通过出售代持股得到的近五千万元的真金白银,或已通过“过桥公司”流入到个人账户。
改旗易帜描绘新版图
6月20日,深鸿基(000040)发布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自即日起由“深鸿基”变更为“宝安地产”。不久前的5月21日,深鸿基表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更充分体现公司房地产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经公司201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由“深圳市鸿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宝安鸿基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举意味着,中国宝安已正式将深鸿基收入囊中。
经此之前,深鸿基的高层出现了地震。5月17日,深鸿基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局收到庄伟鑫关于辞任董事局董事职务的申请。资料显示,庄伟鑫为深鸿基董事,同时还是深鸿基第二大股东东鸿信总经理。庄伟鑫在提出离职时,在深鸿基的任职还未满。
6月9日,深鸿基发布公告称,总裁高文清因“身体原因”请求辞去职务。与庄伟鑫一样,高文清也在东鸿信公司担任董事兼副总裁职位,而且在深鸿基同样任期未满。
有市场人士表示,从近期的深鸿基名称变更以及庄伟鑫、高文清高管离任来看,都说明中国宝安在成功入主深鸿基后,已完全获得了实际控制权,并且开始重组管理层架构,由中国宝安的高管开始逐步接手深鸿基。“深鸿基两位高管的离职,可能只是个开始,后续应该还会有一系列的内部调整。”
此前,深鸿基曾表示,公司将在2010年度加大力度进行运输板块、物流板块、酒店板块等三大传统产业的资产剥离工作,拟在今年6月前完成持续近两年的传统产业剥离工作,将专注于房地产开发。
作为老牌的深圳本土开发商,深鸿基并没有像万科、金地、招商那样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反而在广东境内日渐式微。其差强人意的公司业绩和经营管理水平一直饱受中小股东诟病,有业内人士分析,深鸿基十多年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产项目的区域局限性。2010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52亿元减少为1.27亿元,同比下降49.46%。
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宝安收购深鸿基是为了产业并购,二者地产项目经营范围集中在广东地区,产业上较容易整合。中国宝安相关人士也表示,未来中国宝安相关的拿地、开发、收入结算都将通过深鸿基这一平台实现,目前相关的资产整合方案仍在商讨之中。
布局三年夺取话语权
为了拿下深鸿基这枚棋子,中国宝安已经苦心布局了三年。
2008年7月,中国宝安开始在二级市场购入深鸿基股权,当年中国宝安控股子公司宝安控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深鸿基已达到5%。
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宝安便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约6300万股,一举成为深鸿基的第二大股东。到2009年3月11日,其持有的深鸿基总股份已达到15%。
随后的4月22日,中国宝安在二级市场上通过不断地收购深鸿基股票跃升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17.06%,远超原第一大股东东鸿信的持股比例。
同年6月9日,东鸿信与正中置业的官司以正中置业败诉告终,而同日,宝安再次增持深鸿基,将其持股比例提升至19.8%。而东鸿信已无再度增持能力,至此,中国宝安的大股东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宝安对深鸿基的持股比例为19.8%,东鸿信持股比例则为14.89%。
2009年6月30日,深鸿基2008年度股东大会上,中国宝安提名的5位高管正式进入深鸿基第六届董事局,其中中国宝安董事局常务副主席兼执行总裁陈泰泉被正式选举为深鸿基董事局主席,这意味着中国宝安以控股股东的身份入主深鸿基。
高管敏感期相继辞职
2010年11月4日,深鸿基收到深圳证监局《立案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虚假陈述,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公司及相关人员立案调查。
2011年3月,深鸿基2010年度财务报告被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明确指出“根据现有审计证据,有迹象表明是由于舞弊造成公司资产流失”。在财报被“非标”以后,深鸿基也于3月21日起开始停牌核查。
事实上,深鸿基在整改方面已前科累累:早在2004年,深鸿基就因为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以及会计处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而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2007年,监管部门对深鸿基又一次对其下达整改通知。彼时,深鸿基的董事会权力受到侵蚀,总裁办甚至凌驾于董事会之上;2008年10月,监管部门对深鸿基参股福建东南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等事项的核查,并于2009年2月18日,再次对其下达责令整改的通知。
而前述庄伟鑫和高文清二人的辞职,“恰好”发生在停牌核查期间。二人为何偏偏选择在这个敏感时期请辞?难道真的是如传闻所说让位于重组,还是与“非标”牵扯到的“股份代持事件”有关?
6月28日,宝安地产公告称,原保荐代表人李保国先生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保荐代表人。
“有些公司出事以后,会把责任推到一些高管或者保荐人身上,等这些人离开以后,似乎和公司撇清关系了,但是如果保荐人在任期内,没有尽到督导的责任,上市公司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即使保荐人离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某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代持真相秘而不宣收入腾挪到个人账户?
6月15日,停牌将近三个月的深鸿基终于复牌,发布了对“代持股”的核查公告:深鸿基价值2亿元代持股份收益属于公司所有,但有4724万元被挪走,追回的可能性不大。2010年未分配利润将增加2843.34万元。
核查公告显示,深鸿基原持有250万股昆百大、196.32万股鄂武商A、500万股皖能电力、247.5万股中粮地产、213.44万股深能源A等上市公司法人股,另还持有小天鹅和中润投资数十万股,上述法人股于1993-1994年与相关公司签订了代持协议,售出后获得8610.61万元现金收益,持有期间则分得1177.06元的红利收入。
去年7月份,深鸿基成立了清理历年代持股份专责工作小组,调查完结后,由深圳联创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报告认定,所谓深鸿基帮龙岗新鸿进实业、业丰工贸两家公司代持关系并不存在。这两家公司并没有向深鸿基支付当初购买这些法人股的资金,因此这些股份的权益应当归属于深鸿基所有。
虽然这些股份权属关系厘清了,但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去年10月份之前,深鸿基曾经减持部分股份,将减持款8610.61万元分别支付给了上述两家代持对象指定的两家公司:龙岗爱侨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鸿其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深鸿基公告显示,目前上市公司已经收回了爱侨实业公司转入的4690.91万元。但仍有4723.66万元未收回,因继续收回该款项的可能性不大,按稳健性原则,对上述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不过,代持的真相仍然未明。对于总计4690万元的款项为何不能收回,深鸿基未作披露。与此同时,公司持有上述“代持法人股”期间所获的分红派息收入中,有373.1万元并未实际支付给上述相关的代持单位,这笔款项到底流向何处,为何无法追回等问题,深鸿基也没有披露。
未退回资金的鸿其基,从公司名来看,和深鸿基似乎有着一定关联。深圳工商局注册资料显示,鸿其基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中自然人余其业持有90%股份,另一个自然人马骊持有10%股份。神秘的鸿其基究竟是怎样的公司?
而据知情人士爆料,深鸿基出售部分“代持”法人股的所得收入已经通过爱侨实业等多家“过桥公司”流入到个人账户,但具体到谁的手上现在还不清楚。与此同时,中国宝安集团可能已经与东鸿信达成某种协议,以东鸿信让出对公司的控制权为代价,换取对股份代持事件的低调处理。
近5千万元的巨款究竟流到了哪里?深鸿基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切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关注。
本刊记者林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