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润建设:“埋在新能源的春天里”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宏润建设,新能源,春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12 13:31
追逐潮流而不问是否适合自己,有时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新能源熙熙攘攘的人潮已有渐渐退却之势,正应了“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的名言,这一次倒下的是宏润建设(002062),它不得不卖掉自己旗下的一家新能源公司———江苏金太阳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太阳电力”)。但事实上,宏润建设才“玩”了一年的新能源。此外,宏润建设的另一只脚依然陷在一家难以带来现金流的新能源公司———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泰阳”)。
金太阳电力:来去匆匆
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新能源投资一度在上市公司中掀起过不小的浪潮。几年以前,当这些公司纷纷涉足新能源,掘金这一“富矿”的时候,恐怕没有料想到如今可能会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境地。
宏润建设日前转让了金太阳电力25%股权。当初公司进军光伏的豪迈之情似乎还历历在目,但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以“收回现金”为由的转让却透露出诸多无奈。在出售金太阳电力股权后,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公司仅有持股76.07%的交大泰阳。然而交大泰阳不仅近年来业绩徘徊于盈亏之间,还陷入到硅片采购纠纷,诉讼缠身,其前景并不乐观。种种迹象表明,宏润建设做大新能源的发展战略正面临巨大挑战,公司很有可能折戟而归。
7月5日,宏润建设发布了出售资产公告。公司拟与自然人茅月地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将持有的金太阳电力25%的股权转让给茅月地,转让价格为人民币9000万元。本次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金太阳电力的股权。
据了解,金太阳电力是2010年5月宏润建设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行投资的。当时公司与自然人吴灵霖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吴灵霖承诺于2010年6月12日之前,将金太阳电力实收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5250万元,在此基础上宏润建设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方式投资6750万元,增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2250万元,增资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将变更为7500万元,吴灵霖占70%股权,宏润建设占30%股权。此后,经过股权调整宏润建设持有金太阳电力25%股权。
对于投资金太阳电力,公司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将参与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并将在太阳能领域开展投资合作。”这也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在“建筑+地产”的传统主业上,公司开始谋求经营模式的转变和新的盈利增长点,并由此进军光伏产业。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金太阳电力201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450.95万元,实现净利润4000.31万元。而这一业绩实际上也达到了当时增资时做出的业绩承诺。对于这样一家业绩尚可的公司,红太阳之所以出售的原因在于“将所得款项用于公司的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据悉,本次交易预计获得转让收益约1700万元,将计入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的业绩。
“出售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我们要回收现金。”宏润建设董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金太阳电力只是公司的一个参股公司,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并不大。”对于记者提出的,出售金太阳电力是否意味着要从新能源领域撤出,该人士给予了否认,“我们还有交大泰阳,这家公司就是做太阳能的。”当记者问及公司会否用获得的转让收益收购交大泰阳的剩余股权时,该人士表示,“现在还没有计划。”
交大泰阳:一个“烫手的山芋”事实上,在出售金太阳电力的股权后,宏润建设布局在新能源领域的棋子就仅剩交大泰阳这一颗了。
交大泰阳是宏润建设于2011年2月通过2.02亿元受让金太阳持有的76.07%股权而将其纳入麾下的。公司意图通过交大泰阳管理团队在太阳能行业的优势和网络,以便直接参与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组件和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销售。虽然交大泰阳是国内较早进军光伏电池行业的企业之一,但受经济危机造成的需求萎靡、社保案影响(前控股股东为上海电气)、国有企业管理乱与机制僵化等影响,公司业绩并不佳,2008和2009年分别亏损6787.59万元和1291.25万元;直到2010年才扭亏为盈。而截至到2011年4月,交大泰阳亏损665万元。
而在宏润建设大手笔收购交大泰阳股权之前,交大泰阳的另一股东新南洋(600661)就已决意将这个“烫手的山芋”转让。早在2010年12月,新南洋就股权转让一事进行公告,公司拟将所持有的上海泰阳23.93%的股权,以经评估每股0.847元的净资产为依据,即6346.6万元予以转让。而在2011年6月21日,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一则项目公告更是显示,新南洋已透过其以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而这一价格较其最初出资额7489.5万元已折价逾15%。
另一方面,在新南洋坚决甩掉交大泰阳这个亏损“包袱”的同时,宏润建设似乎还有意在坚守,但宏润建设的坚守也意味着未来将与交大泰阳一起面对两单诉讼。交大泰阳因未能达到与上海莘得新能源有限公司约定的单晶硅片采购数量,合同保证金1000万元无法退回,而莘得新能源公司资产状况不良,其公司账户已被司法部门查封。双方现已进入仲裁程序。但预计即使公司胜诉,收回合同保证金的可能性也难以超过30%。此外,交大泰阳由于采购的德国Inowatt公司硅片不合格,要求其退还支付的208万美元保证金。但德国Inowatt突然公告申请破产,依据律师意见,该款项可回收的数额不超过总额的30%。
“受制产能、资本等因素,交大泰阳近年来发展缓慢。从原股东上海电气、正隆科技、金太阳的相继退出,再到新南洋的坚决脱手,显出对公司前景的不看好。”一位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对宏润建设来说,投资成本目前又尚未收回,若交大泰阳业绩继续亏损,宏润建设的新能源战略将面临颗粒无收的局面。”
上半年业绩:下滑已成定局宏润建设两大主营业务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受房地产业务利润出现下滑影响,公司2011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8.44%,公司同时还预计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小于50%。
事实上,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对公司房地产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公司也早意识到必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2010年年报中,公司就曾明确表示“将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鼓励支持、延伸公司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和项目。”不过,公司进军并不擅长、且无优势的光伏行业领域却值得深思。
一位光伏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价格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跌幅更大。
光伏企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一部分企业未来将不可避免的倒闭。”据了解,国内厂商在2010年积极扩大产能后,由于市场供应过剩,电池及组件的价格下降明显。而多晶硅原料由于扩产周期长、产能释放滞后等原因,供应依然偏紧,价格在高位运行,使得主要生产电池及组件的企业毛利率明显下降。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预计全球光伏企业的困境将会持续。在未来18个月左右时间内,光伏行业将进入一个发展较为缓慢的时期。若此变为现实,那么交大泰阳今明两年的业绩恐难有大起色,由此也昭示宏润建设进军光伏产业的战略面临溃败。
据记者调查发现,像宏润建设这种涉足新能源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包括风电、光伏发电等业务都成为这些公司投建项目的偏爱,但蜂拥而至的结果却是其中很多都面临着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如科达机电几年前进军清洁能源领域,但截至2010年底公司的主营业务仍是靠陶瓷机械和石材机械所贡献,旗下属的佛山、沈阳和临沂三家清洁能源公司均处亏损状态。有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头扎进新能源,但由于市场初期容量并不大,短期效益实现不了,很可能在新能源春天还没有来临之际就死了。
本刊记者赵琳
……
新能源熙熙攘攘的人潮已有渐渐退却之势,正应了“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的名言,这一次倒下的是宏润建设(002062),它不得不卖掉自己旗下的一家新能源公司———江苏金太阳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太阳电力”)。但事实上,宏润建设才“玩”了一年的新能源。此外,宏润建设的另一只脚依然陷在一家难以带来现金流的新能源公司———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大泰阳”)。
金太阳电力:来去匆匆
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新能源投资一度在上市公司中掀起过不小的浪潮。几年以前,当这些公司纷纷涉足新能源,掘金这一“富矿”的时候,恐怕没有料想到如今可能会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境地。
宏润建设日前转让了金太阳电力25%股权。当初公司进军光伏的豪迈之情似乎还历历在目,但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以“收回现金”为由的转让却透露出诸多无奈。在出售金太阳电力股权后,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公司仅有持股76.07%的交大泰阳。然而交大泰阳不仅近年来业绩徘徊于盈亏之间,还陷入到硅片采购纠纷,诉讼缠身,其前景并不乐观。种种迹象表明,宏润建设做大新能源的发展战略正面临巨大挑战,公司很有可能折戟而归。
7月5日,宏润建设发布了出售资产公告。公司拟与自然人茅月地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将持有的金太阳电力25%的股权转让给茅月地,转让价格为人民币9000万元。本次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金太阳电力的股权。
据了解,金太阳电力是2010年5月宏润建设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行投资的。当时公司与自然人吴灵霖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吴灵霖承诺于2010年6月12日之前,将金太阳电力实收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5250万元,在此基础上宏润建设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方式投资6750万元,增加项目公司注册资本2250万元,增资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将变更为7500万元,吴灵霖占70%股权,宏润建设占30%股权。此后,经过股权调整宏润建设持有金太阳电力25%股权。
对于投资金太阳电力,公司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将参与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并将在太阳能领域开展投资合作。”这也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在“建筑+地产”的传统主业上,公司开始谋求经营模式的转变和新的盈利增长点,并由此进军光伏产业。
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金太阳电力201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4450.95万元,实现净利润4000.31万元。而这一业绩实际上也达到了当时增资时做出的业绩承诺。对于这样一家业绩尚可的公司,红太阳之所以出售的原因在于“将所得款项用于公司的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据悉,本次交易预计获得转让收益约1700万元,将计入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的业绩。
“出售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我们要回收现金。”宏润建设董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金太阳电力只是公司的一个参股公司,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并不大。”对于记者提出的,出售金太阳电力是否意味着要从新能源领域撤出,该人士给予了否认,“我们还有交大泰阳,这家公司就是做太阳能的。”当记者问及公司会否用获得的转让收益收购交大泰阳的剩余股权时,该人士表示,“现在还没有计划。”
交大泰阳:一个“烫手的山芋”事实上,在出售金太阳电力的股权后,宏润建设布局在新能源领域的棋子就仅剩交大泰阳这一颗了。
交大泰阳是宏润建设于2011年2月通过2.02亿元受让金太阳持有的76.07%股权而将其纳入麾下的。公司意图通过交大泰阳管理团队在太阳能行业的优势和网络,以便直接参与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组件和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销售。虽然交大泰阳是国内较早进军光伏电池行业的企业之一,但受经济危机造成的需求萎靡、社保案影响(前控股股东为上海电气)、国有企业管理乱与机制僵化等影响,公司业绩并不佳,2008和2009年分别亏损6787.59万元和1291.25万元;直到2010年才扭亏为盈。而截至到2011年4月,交大泰阳亏损665万元。
而在宏润建设大手笔收购交大泰阳股权之前,交大泰阳的另一股东新南洋(600661)就已决意将这个“烫手的山芋”转让。早在2010年12月,新南洋就股权转让一事进行公告,公司拟将所持有的上海泰阳23.93%的股权,以经评估每股0.847元的净资产为依据,即6346.6万元予以转让。而在2011年6月21日,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一则项目公告更是显示,新南洋已透过其以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而这一价格较其最初出资额7489.5万元已折价逾15%。
另一方面,在新南洋坚决甩掉交大泰阳这个亏损“包袱”的同时,宏润建设似乎还有意在坚守,但宏润建设的坚守也意味着未来将与交大泰阳一起面对两单诉讼。交大泰阳因未能达到与上海莘得新能源有限公司约定的单晶硅片采购数量,合同保证金1000万元无法退回,而莘得新能源公司资产状况不良,其公司账户已被司法部门查封。双方现已进入仲裁程序。但预计即使公司胜诉,收回合同保证金的可能性也难以超过30%。此外,交大泰阳由于采购的德国Inowatt公司硅片不合格,要求其退还支付的208万美元保证金。但德国Inowatt突然公告申请破产,依据律师意见,该款项可回收的数额不超过总额的30%。
“受制产能、资本等因素,交大泰阳近年来发展缓慢。从原股东上海电气、正隆科技、金太阳的相继退出,再到新南洋的坚决脱手,显出对公司前景的不看好。”一位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对宏润建设来说,投资成本目前又尚未收回,若交大泰阳业绩继续亏损,宏润建设的新能源战略将面临颗粒无收的局面。”
上半年业绩:下滑已成定局宏润建设两大主营业务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受房地产业务利润出现下滑影响,公司2011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8.44%,公司同时还预计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小于50%。
事实上,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对公司房地产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公司也早意识到必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2010年年报中,公司就曾明确表示“将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鼓励支持、延伸公司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和项目。”不过,公司进军并不擅长、且无优势的光伏行业领域却值得深思。
一位光伏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价格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跌幅更大。
光伏企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一部分企业未来将不可避免的倒闭。”据了解,国内厂商在2010年积极扩大产能后,由于市场供应过剩,电池及组件的价格下降明显。而多晶硅原料由于扩产周期长、产能释放滞后等原因,供应依然偏紧,价格在高位运行,使得主要生产电池及组件的企业毛利率明显下降。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预计全球光伏企业的困境将会持续。在未来18个月左右时间内,光伏行业将进入一个发展较为缓慢的时期。若此变为现实,那么交大泰阳今明两年的业绩恐难有大起色,由此也昭示宏润建设进军光伏产业的战略面临溃败。
据记者调查发现,像宏润建设这种涉足新能源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包括风电、光伏发电等业务都成为这些公司投建项目的偏爱,但蜂拥而至的结果却是其中很多都面临着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如科达机电几年前进军清洁能源领域,但截至2010年底公司的主营业务仍是靠陶瓷机械和石材机械所贡献,旗下属的佛山、沈阳和临沂三家清洁能源公司均处亏损状态。有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头扎进新能源,但由于市场初期容量并不大,短期效益实现不了,很可能在新能源春天还没有来临之际就死了。
本刊记者赵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