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系基金公司扩容“忙”
- 来源:金融理财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券商,基金公司,扩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13 09:17
有基金经理认为,不能将中小盘股今年的下跌简单归咎于高估值泡 响中小盘股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
去年以来,已有纽银梅隆西部、浙商、平安大华、富安达基金公司先后成立,第65家基金公司财通基金也已获批。业内资深人士预计,正在筹备中的基金公司还有20余家,如方正富邦、长安、安信、国金通用、德邦、英大等,其中不少具有券商背景。
对基金业“钱景”看好、战略布局需要等诸多因素,推动了券商筹备基金公司的热潮,“业绩”和“创新”是他们认为可以从资产管理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利器。
然而,目前基金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大不如前,新基金公司带给券商股东们的恐怕将不是“现金牛”,而是难以忍受的多年亏损和“资本金黑洞”。
热情不减
Wind资讯数据显示,南方一家目前规模不足百亿的基金公司,2008年到2010年资产管理规模处于增长之中,但净利润却分别为-280万元、-1300多万元、-2800多万元。部分2005年前成立的中小基金公司,也仍陷入亏损不能自拔。
一边是中小基金公司生存日益艰难,公司高管频频离职,甚至有人断言“新基金公司将无路可走”,另一边却是券商等机构热情高涨地筹备着一家又一家新的基金公司。为什么在中小基金公司生存日艰的情况下,券商却“偏向虎山行”?
“看好基金业长远的投资前景”是多位资深人士的回答。“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居民财富膨胀,对财富管理的需求非常大。短期内,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处于低谷,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一旦资本市场的表现与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相吻合,基金规模很快就会上去。”某券商系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指出。
富安达基金公司总经理李剑锋也表示,“从长期角度看,在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资本市场,基金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仍有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和机遇。基于对行业发展空间的预期以及金融机构牌照的稀缺性,包括券商在内的一些长期资本,考虑到完善金融服务链和改善盈利模式的需要,仍对投资基金业充满期待。”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认为,基金业管理规模的一个特点是,在股市行情好时规模提升非常迅速,行情不好时规模降低速度比较缓慢。券商本身对资产管理比较了解,只要对未来中国股市的中长期前景不悲观,券商就有热情筹建基金公司。
不过,仅用“看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来解释券商等机构热衷筹备基金公司似乎并不够。
“筹备基金公司,是券商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选择。因为目前券商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经纪业务,如果能在资产管理、投行、投资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做出特色,就可以摆脱‘单腿走路’的状态,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而且,券商已有一定的投研实力和渠道,可以为新基金公司提供一定的人才和渠道支持。”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如是说。
另外两个重要原因也不可忽视。一是券商筹备新基金公司,本质上是对排他资源的一种追逐。“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实行牌照管理。牌照本身是稀缺的,这样它就具备了一定的价值。所以,证券公司有动力去拿到基金业务的牌照,全牌照也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目标。”一位券商系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二是基金公司可以公开募集产品,而券商在资产管理方面虽然也可以代客理财,但不可以针对不特定的普通投资者公开募集。而面对普通投资者巨大的潜在理财需求,券商显然不愿放过扩展业务的机会。
背后隐忧
虽然券商对于基金行业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但处于瓶颈期的中国基金业,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却是严酷的竞争环境。
“按照现在的方式,新基金公司开业一般是40人至50人的架构,其中固定开销与薪酬每年需支出3000万元,房租每年500万元,加上差旅费以及银行渠道的费用支出,基金公司每年的支出将达到6000万元至7000万元。”金元比联前任总经理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新公司发一只基金规模一般在5亿左右,管理费收入大概能拿到300多万元。
生存的现实摆在面前——00亿甚至150亿的规模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就当前而言,次新的和新的中小基金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的挑战应该说非常大,有可能是基金业有史以来新公司面临挑战最大的时候。”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单位规模所需要付出的渠道成本大大提高,整个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大幅抬高,成为新基金公司面临的困境。
“股市行情不好,靠业绩带动规模增长就非常难,小基金公司的生存自然就会更加困难。如果政策允许,公司倒闭或者被兼并也是有可能的。”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表示。
正因为此,部分业内人士对于券商筹备新基金公司的乐观情绪心存担忧。而驱动券商激情的牌照因素,更引起他们的质疑。“就因为牌照是稀缺的、有价值的,所以股东未必都是真正从长远投资的角度来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从过往经验来看,基金公司股东在转让所持有的基金公司股份时,往往能获得不菲的收益。牌照稀缺就意味着他们还有转让股份这条并不算很差的退路。所以,并非所有股东都有十足的动力把业绩做好来回馈投资者,从而使基金公司缺乏长期稳步发展的基础。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担心,在股市行情持续低迷、运营成本却比以往更高的背景下,新基金公司股东收回投资成本的期限会延长,这有可能会使一些“急功近利”的股东做出影响公司健康发展的举动。“比如,如果两三年内没有赚到钱,就立刻想退出,这样股东层面就很不稳定,会影响公司发展。而且,如果股东眼睛盯着短期内的经营情况,把所有的矛盾都交给管理团队,只要达不到要求就对管理人员百般责备,这样势必会影响管理层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导致管理层和员工频频跳槽,不利于基金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说。
人才是根本
面对基金业整体规模萎缩、基金份额“左手倒右手”的现实,券商股东凭什么相信新基金公司有办法吸引投资者,并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公司必须通过创新、走差异化的路线来求得生存。但是,记者采访中发现,认可一开始就应走“创新”路线的基金人士似乎并不多。
“新基金公司要稳健发展,没有捷径,必须先依靠常规化的产品并做出好的投资业绩来。”一家新基金公司的高管认为,基金业的发展以做好风险控制为基础,需要有完备的风控体系。所以,在起步期必须先把常规化的产品做好,为投资者提供好的投资回报。
“起步阶段的基金公司做同质化的产品没什么不好。就像拍电影,类型片里采用的电影元素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类型片中出现经典大片。对新基金公司而言,在投资、服务等多方面更稳一些,更新一些,更精细一些,循序渐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弯道超车极容易翻车。”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表示。
以好的业绩实现业务的突破,得到较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业绩是王道,是硬道理,这是中国基金业十多年实践检验和证明过的真理。基金作为代客理财的工具,能否在市场的波动中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和收益,是一切问题的核心,是基金公司能否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家新公司,除了把业绩踏踏实实地做好,别无选择。”李剑锋如此表达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
王群航也认为,“靠业绩”是新基金公司发展的唯一的道路。“要得到投资者认同,一是要提高投资者的收益,二是要增加投资者获利的机会。前者就是要做好业绩,后者是要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设计分级产品等。但是,基金业人才本身就比较紧缺,新公司、小公司很难挖到能设计出好的创新产品的人才。”
撇开发展战略上的分歧,会发现新基金公司要想获得好的发展,都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即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比较有经验的、在岗位上做得非常好的人才,本身在大基金公司的待遇就很优厚,小公司肯定比不过。给予高管的头衔或许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显然比较难实现。”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
某新基金公司的一位高管则认为,新基金公司吸引人才的难点在于,公司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此,他建议,可以通过薪酬激励来对增强新公司岗位的吸引力。正如风险会有风险溢价一样,提供比成熟基金公司更务实、更有弹性的薪酬,将能够对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予以补偿。团队建设也应更加务实,核心人才和通用人才做好搭配,薪水也应相应地保持弹性。此外,行业政策上也可鼓励新公司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方面率先进行探索。
□ 本刊记者 周海鹏 l 文
……
去年以来,已有纽银梅隆西部、浙商、平安大华、富安达基金公司先后成立,第65家基金公司财通基金也已获批。业内资深人士预计,正在筹备中的基金公司还有20余家,如方正富邦、长安、安信、国金通用、德邦、英大等,其中不少具有券商背景。
对基金业“钱景”看好、战略布局需要等诸多因素,推动了券商筹备基金公司的热潮,“业绩”和“创新”是他们认为可以从资产管理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利器。
然而,目前基金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大不如前,新基金公司带给券商股东们的恐怕将不是“现金牛”,而是难以忍受的多年亏损和“资本金黑洞”。
热情不减
Wind资讯数据显示,南方一家目前规模不足百亿的基金公司,2008年到2010年资产管理规模处于增长之中,但净利润却分别为-280万元、-1300多万元、-2800多万元。部分2005年前成立的中小基金公司,也仍陷入亏损不能自拔。
一边是中小基金公司生存日益艰难,公司高管频频离职,甚至有人断言“新基金公司将无路可走”,另一边却是券商等机构热情高涨地筹备着一家又一家新的基金公司。为什么在中小基金公司生存日艰的情况下,券商却“偏向虎山行”?
“看好基金业长远的投资前景”是多位资深人士的回答。“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居民财富膨胀,对财富管理的需求非常大。短期内,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处于低谷,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一旦资本市场的表现与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相吻合,基金规模很快就会上去。”某券商系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指出。
富安达基金公司总经理李剑锋也表示,“从长期角度看,在新兴加转轨的中国资本市场,基金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仍有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和机遇。基于对行业发展空间的预期以及金融机构牌照的稀缺性,包括券商在内的一些长期资本,考虑到完善金融服务链和改善盈利模式的需要,仍对投资基金业充满期待。”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认为,基金业管理规模的一个特点是,在股市行情好时规模提升非常迅速,行情不好时规模降低速度比较缓慢。券商本身对资产管理比较了解,只要对未来中国股市的中长期前景不悲观,券商就有热情筹建基金公司。
不过,仅用“看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来解释券商等机构热衷筹备基金公司似乎并不够。
“筹备基金公司,是券商实现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选择。因为目前券商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经纪业务,如果能在资产管理、投行、投资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做出特色,就可以摆脱‘单腿走路’的状态,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而且,券商已有一定的投研实力和渠道,可以为新基金公司提供一定的人才和渠道支持。”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如是说。
另外两个重要原因也不可忽视。一是券商筹备新基金公司,本质上是对排他资源的一种追逐。“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实行牌照管理。牌照本身是稀缺的,这样它就具备了一定的价值。所以,证券公司有动力去拿到基金业务的牌照,全牌照也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目标。”一位券商系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二是基金公司可以公开募集产品,而券商在资产管理方面虽然也可以代客理财,但不可以针对不特定的普通投资者公开募集。而面对普通投资者巨大的潜在理财需求,券商显然不愿放过扩展业务的机会。
背后隐忧
虽然券商对于基金行业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但处于瓶颈期的中国基金业,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却是严酷的竞争环境。
“按照现在的方式,新基金公司开业一般是40人至50人的架构,其中固定开销与薪酬每年需支出3000万元,房租每年500万元,加上差旅费以及银行渠道的费用支出,基金公司每年的支出将达到6000万元至7000万元。”金元比联前任总经理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新公司发一只基金规模一般在5亿左右,管理费收入大概能拿到300多万元。
生存的现实摆在面前——00亿甚至150亿的规模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就当前而言,次新的和新的中小基金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的挑战应该说非常大,有可能是基金业有史以来新公司面临挑战最大的时候。”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单位规模所需要付出的渠道成本大大提高,整个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也大幅抬高,成为新基金公司面临的困境。
“股市行情不好,靠业绩带动规模增长就非常难,小基金公司的生存自然就会更加困难。如果政策允许,公司倒闭或者被兼并也是有可能的。”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表示。
正因为此,部分业内人士对于券商筹备新基金公司的乐观情绪心存担忧。而驱动券商激情的牌照因素,更引起他们的质疑。“就因为牌照是稀缺的、有价值的,所以股东未必都是真正从长远投资的角度来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从过往经验来看,基金公司股东在转让所持有的基金公司股份时,往往能获得不菲的收益。牌照稀缺就意味着他们还有转让股份这条并不算很差的退路。所以,并非所有股东都有十足的动力把业绩做好来回馈投资者,从而使基金公司缺乏长期稳步发展的基础。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担心,在股市行情持续低迷、运营成本却比以往更高的背景下,新基金公司股东收回投资成本的期限会延长,这有可能会使一些“急功近利”的股东做出影响公司健康发展的举动。“比如,如果两三年内没有赚到钱,就立刻想退出,这样股东层面就很不稳定,会影响公司发展。而且,如果股东眼睛盯着短期内的经营情况,把所有的矛盾都交给管理团队,只要达不到要求就对管理人员百般责备,这样势必会影响管理层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甚至导致管理层和员工频频跳槽,不利于基金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说。
人才是根本
面对基金业整体规模萎缩、基金份额“左手倒右手”的现实,券商股东凭什么相信新基金公司有办法吸引投资者,并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公司必须通过创新、走差异化的路线来求得生存。但是,记者采访中发现,认可一开始就应走“创新”路线的基金人士似乎并不多。
“新基金公司要稳健发展,没有捷径,必须先依靠常规化的产品并做出好的投资业绩来。”一家新基金公司的高管认为,基金业的发展以做好风险控制为基础,需要有完备的风控体系。所以,在起步期必须先把常规化的产品做好,为投资者提供好的投资回报。
“起步阶段的基金公司做同质化的产品没什么不好。就像拍电影,类型片里采用的电影元素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类型片中出现经典大片。对新基金公司而言,在投资、服务等多方面更稳一些,更新一些,更精细一些,循序渐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弯道超车极容易翻车。”一家新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表示。
以好的业绩实现业务的突破,得到较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业绩是王道,是硬道理,这是中国基金业十多年实践检验和证明过的真理。基金作为代客理财的工具,能否在市场的波动中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和收益,是一切问题的核心,是基金公司能否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家新公司,除了把业绩踏踏实实地做好,别无选择。”李剑锋如此表达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
王群航也认为,“靠业绩”是新基金公司发展的唯一的道路。“要得到投资者认同,一是要提高投资者的收益,二是要增加投资者获利的机会。前者就是要做好业绩,后者是要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设计分级产品等。但是,基金业人才本身就比较紧缺,新公司、小公司很难挖到能设计出好的创新产品的人才。”
撇开发展战略上的分歧,会发现新基金公司要想获得好的发展,都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即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比较有经验的、在岗位上做得非常好的人才,本身在大基金公司的待遇就很优厚,小公司肯定比不过。给予高管的头衔或许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显然比较难实现。”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
某新基金公司的一位高管则认为,新基金公司吸引人才的难点在于,公司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此,他建议,可以通过薪酬激励来对增强新公司岗位的吸引力。正如风险会有风险溢价一样,提供比成熟基金公司更务实、更有弹性的薪酬,将能够对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予以补偿。团队建设也应更加务实,核心人才和通用人才做好搭配,薪水也应相应地保持弹性。此外,行业政策上也可鼓励新公司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等方面率先进行探索。
□ 本刊记者 周海鹏 l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