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需要哪些资源等三则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创业,安全感,富二代
  • 发布时间:2011-08-24 14:44
  创业需要哪些资源

  很多人在初次创业的时候,都是资源十分欠缺的。资源不足,使创业团队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资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资源具备上,一般来说,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码的资源;二是具备差异性资源。如果任何条件均不具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创业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业务资源——赚钱的模式是什么;客户资源——谁来购买,如何扩展团队;技术资源——凭什么赢取客户的信赖;经营管理资源——经营能力如何;财务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启动资金;行业经验资源——对该行业资讯与常识的积累;行业准入条件——某些行业受到一些政策保护与限制,需要进入的资格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是否有合适的专业人才,也许你不专业,但必须有专业人才帮助你。

  以上资源,创业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备,但至少应具备其中一些重要条件,其他条件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获取。创业者如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其他资源欠缺也可以弥补;如果有足够的客户资源,其他资源的欠缺也容易改变。

  创业具备的条件是:足够的资本?行业经验?客户资源?技术创新?商业运作能力?现在创业是否有明显的优势?

  在你创业开始到盈利阶段足够的资本是关键一步,如果每天因资金四处奔跑可能会改变你创业初衷。另外一点行业经验也比较重要,行业经验不足意味着你要付出代价。

  (据中企网)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太累了

  当今社会,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朋友一见面都会抱怨几句,“活得累”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的“口头禅”。有人将中国人太累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种:太看重位子,总想着票子,倒腾着房子,放不下架子,磨不开面子,眷顾着孩子。人们的“累”真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吗?累的背后还有怎样的社会根源、文化根源?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教授做了回答。

  活得累的社会根源。长期的封建传统和独特的中国文明史,使中国社会形成了深厚的权威主义价值倾向。也就是说,现实社会倾向于用种种直接或间接、外显或潜隐的方式,从一个人所占据的地位和拥有的资源来判定其价值,而缺乏一般性的文明、平等、尊重、平权和尊严的概念。由于这种价值取向的存在,人们从自我意识诞生起,就存在着强烈的需要自我被承认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驱使人们不断寻找和建立一个又一个可以显示自我价值的标志,特别是具有社会公认价值的金钱和官衔,并不断进行各种社会比较,以期建立自己的相对优势,得到社会环境的价值认同。

  这种从社会权威主义环境价值取向衍生出来的价值追求倾向,又派生出来了简单功利导向的金钱至上主义价值观,即一切都必须还原到金钱,金钱成为了通用价值尺度,一切价值和荣誉,都必须由金钱的多寡来衡量。为此,金钱成为了压倒一切的追求。本来,追求金钱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但金钱主义使人的这一本性泯灭了本来与之平行的另外一种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从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实施以来频发的环境污染、食品毒化事件和医疗系统之种种超出想象力的怪象看,不难发现,一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本该自然存在的善意,已经深深地被金钱主义所击垮。

  安全感是一种不用自我警惕和随时准备实施自我

  保护的放松状态。当你过马路时汽车给你让道、司机还示意请你先行的时候,你体会的是安全感。而司机看到你要过马路拼命鸣笛和加速,你体会的则是不安全感。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随时可以委托责任,你体会的是安全感。而你的随身提包或电脑一离开视野就可能被盗,你则体会不安全感。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安全感的提醒中体会到压力和担忧,你的生活伴有长期的和无处不在的不安全感时,会随时处于一种防卫状态,心力也在不断消耗。活得很累,是这种状态的必然结果。

  活得累的文化根源。活得比较累,与其说是外在生活压力过大所致,毋宁说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追求使然。再追求,再累,也要更上一层楼。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看来,中国人具有一种不完全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生活压力当中的习惯。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生命旅程似乎注定要面对永远也翻越不完的崇山峻岭,永远也克服不完的艰难险阻。所以,我们中国人感到活得比较累,不是一时的“累”,而是日积月累的“累”,是一种难以为继的“累”,是一种习惯性的“累”……

  重要的一点,心中无信仰,精神无依托,内心常常充满困惑,不敢肯定自己,为人言所累,大多数人都蹑手蹑脚,战战兢兢,每走一步,说一句话,都要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做的不说,说的不做,努力假装自己很正统,很高尚,常常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据中国日报网)

  富二代学习的楷模

  “创业时父亲没给一毛钱”。王雪红在王永庆的女儿中排行老三。1975年,17岁的王雪红远渡重洋,去了美国。她的哥哥、姐姐都在英国留学,而她就读的却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此,王雪红后来解释说:“父亲当时说,世界的经济中心已经从英国转到美国,因此让我到美国留学。”1988年,王雪红在硅谷接触到一家做芯片的小公司,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在外人看来,身为“经营之神”的女儿,王雪红是含着金汤匙出世的,但她自己却说:“创业时父亲没给一毛钱资助。”她把母亲送给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向银行借了500万新台币(约合112万人民币),买下了硅谷的一家公司——这就是后来的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盛)。

  1992年,她将威盛的业务重点锁定为芯片组。一段时间后,由于业绩不错,她受到了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葛鲁夫的“召见”。葛鲁夫对她发出警告:“你不该做这个,英特尔对芯片组的挑战者会非常严厉。”1999年,威盛上市,并迅速攻下全球70%的芯片组市场。“那时候,威盛每开发一款新品,英特尔都会站出来说,威盛又侵权了;员工越来越感觉到英特尔无处不在。”但王雪红不甘示弱,她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应对英特尔的诉讼攻势。“前前后后,我在世界各个地方参加了100多场听证会,最终,英特尔没能赢得官司,双方和解。”

  父亲留下的最宝贵财富。王雪红认为,她的成功应归功于严格的家教,“每一个兄弟姐妹,都被父亲扔到国外独自求学、生活”。王永庆要求每个子女写家书换取生活费。儿女们回信时,要报告钱花在哪儿了,连买牙膏也写上去。

  王雪红承认,她深受父亲的影响。王永庆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做操、写文章;王雪红则是每天5点半就起来长跑,几十年来从不间断。直到最近,她由于膝盖出问题,才改为打网球。父亲一生勤俭,王雪红同样节俭得要命。

  2008年10月,91岁的王永庆辞世。王雪红表示,父亲留给她最大遗产是他的精神。

  IT界知名人士李开复曾说,王雪红未来有可能超过她父亲的成就。她是中国“富二代”学习的楷模。

  (据《环球人物》白菊梅/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