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6战略转型之困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酷6,暴力裁员,李善友
  • 发布时间:2011-08-24 14:46
  风口浪尖

  前段时间,酷6的“暴力裁员”正沸沸扬扬地上演,其间不断涌现的各种图片和视频,更是将这一原本属于企业战略调整的事件推向社会。在大众媒体和舆论的纷繁报道中,酷6员工和上海盛大之间的矛盾纷争也在逐渐扩大。

  静观此次“暴力裁员”,人们难免会对目前网络经济下各种形态的商业模式产生质疑。可以说本次“上演”的内容,既有盛大并购酷6后面临的企业战略、组织、人员整合问题,又有基于视频网络产业化竞争的发展模式问题,也有在此类轻资产企业运营中所面对的管控模式问题,当然还有在裁员过程中最直截体现出的企业裁撤员工(或岗位)的法律问题。诸多问题纠结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商业案例。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热潮波峰波谷的起伏,网络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企业聚集财富的方式。在一家网络公司尚未获得完整的收益模式,或者说还没有产生成熟的发展模式之前,它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当然有许多是不轻松的),这种青睐使得更多的创业者趋之若骛。已成功者不断复制着曾经的模式,“准成功者”更是孕育着希望和梦想,酷6的李善友就是这样的“准成功者”。但是在这样的创业热潮中,带给更多人(就像这些员工),尤其是利益相关方(投资者)的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社会到底会给这些创业者掌声还是批评?目前看还是掌声多了一些,毕竟我们推崇创业者的投入与激情,看到了成功者的辉煌与骄傲,却很少有人关注因创业者失败而产生的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

  陷阱与馅饼

  可以毫不掩饰地说,李善友创办的酷6网,其商业模式本身就带有“硬伤”,视频行业较之于其他互联网行业,具有成本高、盈利难、风险大、竞争激烈等特点,在知识产权(影视版权也是其中之一)无法保证的中国,通过视频版权费用的拉高来获得竞争上的优势地位无疑是饮鸩止渴。李善友凭着侥幸心理和盛大合并,进而获得盛大的巨额资金投入,以此作为通向成功彼岸的筹码,结果却因业绩难以符合资本方的需求而反目,最终黯然出局。退出是一种姿态,但是留下的却是挥之不去的烦恼和对员工难以兑现的承诺。

  盛大的如意算盘也在这场并购中落空,陈天桥的为人处事风格在业内早有传闻,基于对于视频网络的热衷而投资酷6。但在并购前后陈天桥并未与李善友及其团队成员沟通并形成统一具体的战略思路,尤其是没有预见当公司战略出现分歧时的协调机制。在投入巨资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的情形下,毅然采取“壮士断腕”的手法来捍卫资本的尊严,却恰恰丢掉了网络企业最为重要的公众形象。150人的裁员在体现了简单粗暴的“暴力”方式之外,更多表现出的是其社会责任

  意识的严重缺失。可以预见,陈天桥面临的未来之路将会更加曲折。

  互联网企业中很多的收购绝非基于战略,而是基于策略。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以是否上市融资作为功成名就的标志,这样的互联网企业面对的就不再是自己的使命和远景,而是急功近利后的急流勇退,而为之付出的却是高昂的成本,既包括经济成本,更包括企业声誉成本。

  共同创造就应参与分配

  互联网企业给一般员工的印象,就是一场用黄金的职业生涯岁月来和职场进行一次豪赌,太多成功的网络公司给大家编织出了短时期内造出百万富翁的传奇故事。很多员工在创业者的鼓动和资本的怂恿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相对于传统产业,一些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卖点的互联网公司得到了外界更多的关注和资本市场的青睐。大家兴奋于点击量的翻倍增长,更憧憬于未来可感知的财富效应。但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公司毕竟是少数,以“新商业模式+资本+激情”的模式带来的往往仅有千分之一的成功率,但媒体的炒作以及模板企业的展示,使很多员工对风险失去了警惕,相信只要有能力有激情就可以获得成功。

  酷6员工曾表现出卓越的业务能力,方正集团首席品牌官魏亚欧发布一条微博,内容是“我工作中所接触到酷6的销售团队,拥有难以想象的激情、热忱、真诚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没有令人反感的销售技巧,他们极端敬业,他们积极迎接我的挑剔和严苛的标准的挑战。我感受到他们的活力和凝聚力,他们拥有在常规销售规则下必然要产生的内部竞争中可贵的相互包容与凝聚力。祝福他们每一个人。”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酷6员工们所体现的恰恰是李善友及其高管团队需要留下来为之奋斗的精神,和作为一个创业者需要尊敬的共同协作者的执着。可是创业者走了,资本发出了声音,这声音刺耳并且带着暴力。不管后期如何处理,酷6的被裁员工都应该清醒地看到自身维权的价值与意义,盛大需要承担这些成本。企业不应该只是创业者和资本在创造价值,共同的参与者、协作者都参与了价值创造。既然共同参与价值创造,就需要共同参与价值分配。

  耐人寻味的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和我们义愤填膺颇为不同,就在酷6“暴力裁员”在媒体上传播开来之后,酷6的股价次日却上扬了7.16%。投资者的判断是理性的,也是基于目前社会现状的。裁人了,转型了,商业模式又要创新了,成本降低了,盈利又有了预期,可施展的空间又出现了——资本是否又一次获得胜利了呢?

  呼唤创业者的良知

  “简单粗暴”在本次酷6裁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很多舆论对此也颇有微词。

  李善友在与资本方的合作中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只好选择离开。作为创业者,尤其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他的离开意味着原有商业模式走到了尽头,可以想象留守的员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道路。有时坚守更是一种美德,毕竟他可以让自身承担起曾经的承诺,或者他已经看到了这家企业的“黄昏”。就如拿破仑抛弃了他的兵团从莫斯科逃回巴黎一样,最终法国也抛弃了这位民族英雄。

  尽管这150名被裁员工获得了“N+1”补偿方案,但却无法弥补资本在选择错误商业模式的成本,更无法面对“暴力裁员”的幸存者。长期以来利用资本市场来拉高创业企业的价值,形成有效的退出通道,资本与创业者在这里找到了契合点,却输掉了是非善恶的原则。盛大需要的不是薪酬委员会的调查,而是对自身管理控制体系的检讨,认真考虑如何在“以人为本”的知识型企业中重建自己的社会形象。

  目前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概念股遭到了“滑铁卢”,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对新

  兴网络公司倍加推崇的纳斯达克市场,开始了对中国企业的围剿。这意味着中国网络企业以“人数乘以商业模式价值”的推导公式受得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质疑。作为长期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在透支了资源、环保、知识产权保护、诚信、道德等一系列孕育良性竞争的市场要素资源之后,在初期国外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极容易给出高于实质市场价格的估值。要知道美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于一个法制相对完备的环境,对诚信、责任、知识产权等要素的理解十分深刻,否则“安然解体”,“安达信崩盘”就不会成为耸人听闻的事件了。但是中国的网络资本没有对这种估值给出了正确的解读,反而是在变本加厉地催生更多的同质化企业跟风炒作。如果“爆炒”之后,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支撑更多的中国概念股,先期得到高估值的企业马上就会显露原形,美国资本市场正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冷酷的选择。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只不过更多的人漠视了这种轮回的动因。中国企业家如何看待资本市场给予企业的高估值,本性贪婪的投资人和基金投资者不断地促使企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业绩神话,但是恰恰这些泯灭了企业家的良知,最终也会透支企业在社会中的道德基础。

  诚然,新兴的网络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组合造就了新经济的辉煌,我们还是不能一叶障目地看问题,但是需要认识到网络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基准。酷6的裁员事件又一次挑动了这根神经,能让我们看到被裁员工的抗争与盛大近乎暴力的处置方式也许是件好事,联想在裁员时所引发的动荡使得今后的联想懂得了什么叫承担。“暴力裁员”也许是一个在现阶段必然要产生的现象,我们更期待的是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从成功走向成熟。

  文/徐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