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与“规模效应”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人口,规模效应,老龄化
  • 发布时间:2011-08-26 15:36
  2010年7月,人口学界首次提出建设“三型”社会理念,即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后,还应该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人口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育政策与生育意愿的均衡、生育率下降的性别均衡等。

  从预测的劳动力供需情况看,自2016年起,劳动力市场将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矛盾。劳动力缺口,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而2050年在生育率为1.6的方案下将达到1.2亿,在生育率为1.8的方案下也将达到8000万。即使生育率调整到2.1,我国还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

  事实上,人口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生育率下降是导致这种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生育率水平是一个具有相当大惯性的变量,到2016年,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只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选择的空间并不是很大,选择太高的生育率,将使人口总量永远增长下去;选择太低的生育率,会使人口老龄化加速。虽然计生部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但调查称中国一线城市夫妻月收入不足8000元,不敢要孩子。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因为经济基础、住房等现实条件,使自己的预期生育年龄推迟了2.1年。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夫妻均为独生子女的允许生两个孩子。而调查显示,目前在只有1个孩子的居民中,有56.4%表示希望有两个孩子,实际上这些居民年龄偏大,同时出于家庭、健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实际生活中生育两个子女。而在目前未生育的相对年轻居民中,表示希望生两个孩子的比例更低,仅为43.2%,再加上现实因素的制约,实际生育两个子女的比例会更低。

  这是因为“为了孩子而生活”。早在2004年底,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安琪主持的调研报告称,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上大学等支出,则高达48万元。

  在美国,2009年出生的孩子长大成人需要花近25万美元,确切地说是222360美元,比2008年出生的孩子高出近1%。在我国,儿童看护、教育和医疗花费是比2008年增长最多的,生活费用、交通费实际上也有所上升。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普通中等收入的双亲家庭养育孩子每年需要6万元到8万元不等。从1960年至2008年,中国养育孩子的总成本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增长了15%,这两年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在现代社会,人口、经济、社会需要协调发展,中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趋势,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出现短缺。2009年,上海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为0.83,全球总和生育率为2.6,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值为1.7;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预计为28.1%,2020年将达到34.1%。如果任其发展,上海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现象将日趋严重。为此,上海专门上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标准,来消除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失衡。

  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发展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数(总和生育率),已经从1970年的6个以上降低到2000年的1.7~1.8个,人口的年增长率也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23‰降到2005年的6‰。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过快的老龄化进程很可能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另一个严重阻碍。在对人口发展过程和趋势多方案反复模拟和测算的基础上,《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在未来30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应该维持在1.8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判断。

  因此,当中国人口实现零增长后,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生孩子也需提倡“规模效应”。有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对子女众多的家庭来说,孩子越多,每个孩子的花费就会越少。这样的“规模效应”可以使每个孩子的花费节省22%。因为孩子们可以共用消费成本,衣服和玩具可以给弟弟妹妹继续使用,可以大批量地购买食品及供孩子们使用的日常消耗品,这些都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学校和托儿所也应该给多子女的家庭提供优惠政策,带动人口生产的相关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可以带动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从短期的效果讲,可以扩大内需、提升人口生命力;从长期的效果讲,可以延长人口红利,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这或许还需要效率更高的人口生产的出现,才能带来我国经久不衰的经济增长动力。

  文/罗传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