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美国人最爱的总统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美国,总统,政治人物
  • 发布时间:2012-04-17 11:38

  在政治高度娱乐化的美国,政治人物尤其是政治明星给美国的娱乐节目提供了不少素材,而总统更是美国电影电视中出现率极高的角色。

  美国人喜欢用影视作品中的总统寄托感情已成传统。在那个崇尚自由、奋斗和英雄的国家,总统是美国梦最好的体现,也是人们表达各种情感的对象,或尊敬、或调侃、或愤怒。

  单看大银幕,美国独立不过200多年,包括奥巴马在内共有44任总统,但若仔细盘点不难发现美国的“总统电影”起码有300多部,其中包括以总统及其经历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也有把总统角色当作边角料的。

  最近,美国电视网站TVGuide.com就挑选出了十几位影视娱乐作品中的“最佳总统”。

  比如,由弗莱德·阿米森在NBC《周六夜现场》中扮演的奥巴马,由乔什·布洛林在《小布什传》(W.)中塑造的小布什等,便入选了此次“最佳总统”。而入选原因,有评论分析,在于演员出神入化的模仿功力。

  值得玩味的是,与奥巴马、小布什等“现实总统”一起入选的,还有几位虚拟的总统角色。

  比如,由马丁·辛在美剧《白宫群英》中扮演的总统约书亚·巴特勒,他拥有杰出的智慧和坚韧的感情。同样入选的“虚拟总统”,还有银幕硬汉哈里森·福特在电影《空军一号》中饰演的马歇尔。这位总统在片中与恐怖分子展开殊死决斗,还发表了一系列强硬演说,包括“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拆掉这座墙”,“滚下我的飞机”。

  至于由凯文·克莱恩在电影《冒牌总统》中扮演的“虚拟”且“冒牌”总统为何能入选本次“最佳总统”榜单,有评论这样写道:“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总统能像这个人一样?他是个普通人,骑着自行车到处走,试图帮助更多人找到工作。”

  一语,道破“天机”--那些并不存在的“虚拟总统”其实承载了如今的美国人对总统的各种真切的期盼。他们聪明、勇敢、勤奋、正直,他们努力维护正义与信仰,为国家鞠躬尽瘁。

  或许他们才是美国人心中完美总统的化身。

  那些令人激情燃烧的总统们

  然而,在许多年前,美国影片中那些令人激情燃烧的总统们却并非虚构。

  林肯是最早出现在美国电影里的“优质总统”之一。早在电影还没有声音和色彩时,以解放黑奴著称的亚伯拉罕·林肯就出现在大屏幕上。有声片出现后,电影大师大卫·格里菲斯执导了堪称“林肯传记片样本”的《林肯传》,沃尔特·休斯敦在片中饰演林肯。其后,亨利·方达又在《少年林肯》中扮演了奋发向上成为律师的青年林肯。

  据统计,林肯的形象先后出现在150多部美国影片中,出镜率远远高于其他总统。不过,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是二次大战之前拍摄的,战后摄制的甚少。

  点燃民众激情的不仅仅是林肯,还有风流潇洒的明星级总统约翰·肯尼迪,虽然他在位只有短短三年,却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在二次大战期间曾担任海军的鱼雷艇指挥官,这段英雄事迹自然不会被好莱坞放过。由导演莱斯利·马丁森导演的《鱼雷艇109》就是以此为内容,长相酷似肯尼迪的克里夫·罗伯逊在这部情节相当平淡的战争片中,称职地表现出主人公的英雄气概。

  不过,类似该片这样正面表现肯尼迪生平的影片倒也并不多,反而绘声绘色描写总统先生与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神秘关系的电影倒有不少。但是,这些影片并没有影响肯尼迪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与地位,以至于2011年一部颠覆肯尼迪形象的美剧《肯尼迪家族》播出时,遭电视台封杀,还引来众人签名抵制,原因是该剧中的肯尼迪胸无大志,病魔缠身,依赖毒品,花心滥情,一副典型富家公子的浪荡样,严重“不符史实”。

  历史学家奈杰尔·汉密尔顿的一句评论,或可表明人们抵制该剧的原因。汉密尔顿认为:“这部剧的剧本怪诞、疯狂而幼稚,编剧们听从各种小道消息,不断地编造一些事件来塑造肯尼迪的形象。”

  可见,肯尼迪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是不可亵渎、不容戏说的。一直以来,他被塑造成英勇睿智,拯救万民于危机的完美英雄。他勇救落水船员,获得紫心勋章;他拥有完美的婚姻,与杰奎琳的联姻令这个豪门家族变得优雅而有亲和力;他外交手段高超,率领美国成功度过古巴导弹危机。在当时的美国民众眼里,他魅力十足、年轻而精力充沛、机智诙谐,是偶像级政治人物。年仅46岁的他盛年遇难,更让这个英雄形象彻底定格。而围绕他被暗杀做文章的影片也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利弗·斯通导演的《刺杀肯尼迪》。

  除了林肯、肯尼迪,威尔逊、罗斯福也是美国影片中常常出现的“优质总统”。1944年亨利·金导演的电影《威尔逊传》展示了有着超强智慧和热情的威尔逊总统对事业和家庭都充满热爱的一生。而影片《罗斯福传》则讲述了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传奇的一生。罗斯福早年在纽约市担任一名地方官员,其后被推举为联邦第一志愿骑兵队指挥官,后来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美西战争。在美西战争中,罗斯福在时势造英雄的机会下,成为美国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并且当麦金莱总统遇刺后,立即继任第26任总统。演员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出演无疑给这位英雄总统的形象增添了一抹极具吸引力的色彩。

  通过电影不难看出,林肯、肯尼迪、威尔逊、罗斯福,这几位前总统是让大多数美国人真心喜欢的。究其原因,或许在于当年的美国民众对政治的态度还算乐观,而这几位早已远去的总统确实也让美国人感到欣慰,至少,他们让美国梦成为可能。

  那些被调侃的总统们

  而之后,美国影片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被调侃、被讽刺的总统,则与美国人对政治的态度的转变有关。

  二次大战的爆发,美苏冷战,60年代的刺杀肯尼迪和越战,70年代的“水门事件”……一连串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因而“总统电影”的取材也变得多元化,出现不少讽刺之作。

  这一类型的美国影片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美国人拿尼克松、小布什和克林顿三位总统“开刀”的作品。尤其是前两位,几乎成了好莱坞政治电影的宠儿,而这完全“得益”于“水门事件”和“9·11事件”。美国人对有损民族自尊的事情向来不会轻易放过,所以,两位总统被调侃、被恶搞、被抨击也就在所难免。

  导演奥利弗·斯通是个拍摄总统电影的专业户,也是个心理学爱好者,他总是试图从总统们过往的经历出发找到影响其现在行为的心理动机。在他的作品《尼克松》和《弗罗斯特对话尼克松》中,他将尼克松的各种心理演绎得出神入化。

  《尼克松》以“水门事件”为影片起点,展示了身材粗壮、面目也不够可爱的尼克松完整的政治生涯,甚至包括其儿时贫寒的家庭生活和精神上遭受的无数创伤。

  影片中充满了幽暗的场景,弥漫着一股阴谋气氛。片中的尼克松在竞选中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的失败,甚至不得不向提出离婚的妻子发誓退出政坛。导演斯通大概是政坛阴谋论的坚定信仰者。他挑选了曾在《沉默的羔羊》中扮演食人恶魔的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尼克松就颇有意味。片中的尼克松的政治生涯更是充满了阴谋、食言等各种政治伎俩。他擅于用各种手段推出替罪羊,或用金钱来掩盖真相--“他要12万?付给他。我们有钱付给他”。片中,当尼克松最后努力在电视上自证清白时,镜头转向他的妻子、属下,这些饱受其伤害的曾经的支持者们,均已表现出对他人格的不屑一顾。

  《弗罗斯特对话尼克松》讲述的是1977年尼克松因水门案下台三年后,接受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大卫·弗罗斯特电视专访的过程。尼克松原本打算通过这次专访,改变他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东山再起。但是弗罗斯特和自己的策划团队一番精心准备,目的正是要尼克松公开承认错误。前三次录像,尼克松牢牢掌握了主动,在最后一次录像的高潮来临之际,尼克松终于被对手抓住破绽,不得不首次承认“我让美国人民失望”。如果找几个词汇来形容影片中的尼克松,或许“内心很复杂”“心情很糟糕”最恰当不过。

  若要评选美国影视剧中被调侃得最狠的总统,非小布什莫属。他领导美国人的8年,也是他的娱乐版图无限扩张的8年,在布什身上,恶搞如影随形。起先引起轰动效应的小布什电影为《华氏9·11》,迈克尔·摩尔导演的这部影片旨在披露了“9·11”之前,布什父子怎样和本·拉登父子做交易,而美国政府又是如何一步步地成为侵略者。

  接下来,同样是奥利弗·斯通,他的《小布什传》(W.)在开拍之前就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因为他不仅仅是个热衷于政治的导演,还是小布什的大学校友,尽管他们当时并不相识。另外,这两个人还同样有过作为“酒鬼”的一段青春岁月,同样是那个学校出名的问题学生。

  《W.》从布什年轻时代讲起,展现了他在得克萨斯疯狂而胡闹的牛仔生活。他在耶鲁大学赌博、酗酒,甚至还因醉酒驾车被逮捕。当然,影片也不会忘记布什任内最重要的一些事,比如片中用了大量镜头描述布什决定出兵伊拉克的那段最关键的日子。斯通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企图从一个更为内在的角度,来审视充满争议的布什的内心世界。

  当然,讲到被调侃,克林顿自然也不会幸免。他的桃色新闻使他再无清净之日,他和他的策划团队费尽心思想要重塑形象再战江湖,却终不免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约翰·屈伏塔1998年主演的电影《原色》,片中主角虽名为斯坦顿,但影片对克林顿的影射却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斯坦顿是善于倾听百姓心声、了解民间疾苦、富于领袖感染力的总统竞选人,可有个致命弱点--好色。至于巴瑞·莱文森导演的《摇尾狗》上映时,正是克林顿性丑闻被炒得如火如荼之时,片中总统的性丑闻,就显得尤其切中时弊。

  虚构总统寄托信仰

  当现实让人沮丧时,人们难免会找到另外一个载体寄存信仰。正如此,近些年,好莱坞的大银幕上才出现了大量的“虚构总统”。他们或充当人们的出气筒,或承载了大众的美好希望。

  就如法国电影学者安娜·玛丽·比铎在《美国银幕上的总统形象》一文中所说:电影是最能反映美国人共同理想的力量之一,好莱坞喜欢拿总统说事,无论真实或者虚构,总统形象是美国思想与神话的载体,是表现美国理想与梦幻的手段。

  在那些虚构的总统中出现了一个人见人爱的人物,他就是入选此次TVGuide.com “最佳总统”榜单的,由哈里森·福特在电影《空军一号》中塑造的总统先生。

  《空军一号》讲的是总统座机被恐怖分子劫持,英勇的总统以他的智谋、勇气和非凡的力量,逆转了危机,破除了阴谋,拯救了美国。

  2008年9月23日到10月21日间,美国某网站也曾发起过一次“电影中最成功的美国总统”的投票,110多万网民参与其中。而评选结果,与最近TVGuide.com发起的“最佳总统”竟有极高的重合度。比如,哈里森·福特塑造的总统,便也最终摘得2008年网站评选的桂冠。该网站总编辑事后评价:“好像人人都在寻找一个危难时勇敢站出来替他们分忧解难的总统。”

  在2008年那次评选中,紧跟哈里森·福特24%选票的,是摩根·弗里曼在《彗星撞地球》中扮演的总统,他在危机关头发明了用洞穴来拯救人类。排名第三位的,是《白宫情缘》中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浪漫帅气诙谐幽默的总统;第四位则是《独立日》中亲自驾驶战斗机与入侵者决斗的勇敢总统。

  综合两次网站评选不难看出,机智、勇敢、沉着、正直、幽默,在危难时刻有勇气挺身而出保护国家与民众,在和平年代能带领国家走向幸福--这些正是美国人对总统的期待。

  而美国影视作品中总统一角的演变或许也可作为切口--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总统的赞扬讴歌到之后的讽刺调侃,人们对政治的理解日渐成熟。只是,若以现实作为底衬,这种成熟又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文/刘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