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可谓“硝烟四起”。
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在一天之内对从中国进口的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钢质车轮、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做出四次反倾销或反补贴裁决。
接下来的3月22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对美国电器制造公司指控中国产钢制水槽“接受不公平补贴且构成倾销一事”发起调查。
美国的这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看似猛烈,但放在当前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下也不难理解。
一方面是世界经济面临重重困难,复苏之路将会很漫长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蔓延的悲观情绪正在引发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2011年,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官员就在反复提及“竞争中立”,他们认为,全球化到今天,很多国家之所以受益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受到政府的支持,尤其是中国的企业。
另一方面是美国国内六位主要候选人为了11月的全国大选正在挖空心思地迎合选民。每逢大选,党派、利益集团斗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争夺选票,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的奥巴马必然会大秀经济,而对华贸易历来就是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热门话题。所以美国这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就不难理解。
但是今年的特殊性在于,美国的“大选年”和中国的“换届年”碰面了。这样的特殊年份二十年才有一次,可以说对中美双方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美国的大选之年,需要候选人有吸引眼球的经济政策,即使效果是短期的也在所不惜。而在中国,有学者研究指出,经济增长和政治的换届有非常明显的关系,领导人也面临着某种程度的压力。
就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而这些鼓励出口的政策,其中就有很多是遭受美国政府质疑的。
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既牵涉到增长,更关系到就业,对“稳中求进”至关重要。这样就使得中国政府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放到更长远的时间来看,有三点是必须明确的。
第一,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因为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的资源和环境,都无法承受。
第二,要想继续从对外经济交往中得到好处,中国要更好地融入到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特殊”。事实上,经济发展还是有特定规律的,这些规律不可以人为的方式去扭转,还是应该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熟悉规则,然后利用规则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三,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在上一轮全球化期间,全球产业链布局已基本完成,发达国家处于高端,发展中国家在低端。但是这种利益分配格局正在调整,发展中国家不甘心永远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国际摩擦也会因此增加。另外,在低端产业中,发展中国家有了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但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就业不会放弃夕阳工业。所以处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会和发达国家发生摩擦。
在特殊之年,中美双方最需要的还是克制,因为本质上双方互相离不开。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心态必须平稳,不能认为我们是很强的大国了,我们就可以说“不”。
其实,在经济贸易等方面,中国与美国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毕竟我们走市场经济的路还很短。
文/杨静
(作者系金融机构研究人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