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开放日”更能赢得民心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两会,微博,政府,民心
  • 发布时间:2012-04-17 13:28

  今年两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微博征集民意、晒提案议案、与网友互动,40多位省部级官员通过腾讯微博表达“微心愿”,关注民生问题,寄语微博发展;在腾讯微博结合两会热点和网友关注点策划的地区“微博开放日”上,更有多位官员与网民热烈互动,开放的心态、对民生的关心和对民意的关切,都极大地赢得了民心。

  在过去的一年中,就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即时化、网络化、多主体的微博成为官民沟通的新桥梁。国家高级公务员通过微博与民沟通,体现了执政理念的悄然转变。

  官员特别是高官开微博,一定程度拉近了“官”与“民”的距离。官民距离感的产生,一方面源于社会角色过于固化,一方面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仍有相当的人在潜意识中认为官就是官,民就是民,官就是管民的。这种思想既不符合党的根本宗旨,也不是科学的执政理念。微博是基于互联网的即时沟通平台,具有鲜明的“草根性”,人人都可以借助其成为意见主体,发表自己的看法,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平台。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实名开微博,大大地缩小了与民众的心理距离,“官”与“民”的沟通更为直接。

  官员们通过微博与民众直接沟通交流,执政为民的理念在一定程度更具体化了,使“官”与“民”的关系更加和谐。官员通过微博与民众直接对话,传达政务信息,解疑释惑,听取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弱化了“官员”的管理者色彩,也弱化了民众作为被管理者的社会定位。通过在微博上的互动,大家平等交流,官员不再“高高在上”,民众也不再“敬而远之”;官员执政为民的理念实现了具体化,民众的主人翁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官民和谐”,真正理顺了“官”与“民”的关系。作为管理者的“官”,实际上是人民的公仆,作为被管理者的民众,实际上是社会真正的主人,是真正的管理者,微博平台凸显了两者的真实关系。

  官员们的实名微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政务的共识。我们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利益分化、主体多元,在给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共识难以达成的问题,而共识的缺失就会增加分歧,给执政党的施政造成一些困难。官员的政务微博实际上是一个各方达成“共识”的平台。平台虽小,却及时提供了各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得官员和广大“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开“碰头会”,分辨什么是有意义的,是可以做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是不能做的。通过沟通和交流,共识就比较容易达成,行政、施政会更顺畅,效果会更好。

  此外,官员们通过政务微博能够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声音,对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是有益的。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表达,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克服了“社会拒人、权利亏人、心理贬人、文化伤人”的情况发生,使各阶层在“话语权”上实现了平等。这对于更好地兼顾多元利益诉求,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是有益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民众的一些不满情绪和牢骚会通过微博等网络途径宣泄出来,微博成为社会的 “解压阀”,官员微博的主动参与,可以更好地对这些情绪进行疏导。通过实时回答网民的提问,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受理、解决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这样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微博是一种低成本信息发布平台,基本不需要技术维护和软硬件投入,相比政府网站,投入要小得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微博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文/王炳权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室主任)

  本栏目所刊发言论均不代表本刊观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