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砖国家--印度的经济撞上了墙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金砖国家,印度经济,金融
  • 发布时间:2012-07-26 16:31

  印度经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一直被一些糟糕的经济思想所折磨,其中包括英帝国的忽视和怠慢,乡村的宗教狂热以及代价高昂的“社会主义”。也许“金砖国家”这个提法也应该被算在内。因为它吹起一个骄傲自满的虚幻泡沫,而现在这个泡沫被相当粗暴地戳破了。在今年的头三个月里,印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5.3%--而不是之前预测的6%,不但低于前一季度,而且远远低于能把印度推上经济大国地位的、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预期。

  这一季度的印度国民生产总值,是九年来最差的,这将对这个南亚次大陆国家造成深远的影响。印度似乎希望在睡梦中完成经济增长--而不管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看来,印度的)经济想要迅速回暖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印度央行已经稍许降低了利率,但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刺激其国内的高通胀。尽管由几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一再承诺将实施旨在提振信心的新一轮经济改革措施,但实际上其内部分歧严重,政策也缺乏连贯性,而且(从以往的情况看),承诺往往得不到兑现,导致几乎没有人相信(政府的承诺)。因此,印度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很可能继续维持在6%左右。

  6%的经济增长率将在印度引发三个问题。其一,旧的正统经济学说认为,在脱离计划经济时代之后,印度已经在其人口红利及高储蓄、高投资率的拉动下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现在一个与之相反的新看法却正在被更广泛的接受--这个观点指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印度的增长率一直相当稳定地维持在6%,唯一的例外是2004年至2007年的较快增长时期。印度的历史有可能会被重新认识:1991年的那些改革者们,当中包括现任总理,将被证明是没有远见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并没有真正信奉自由经济体制--因此也就无法在选民和政策制定者之间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共识和经济政策。

  其二,维持金融稳定将变得更加棘手。尽管名义上的GDP增长率已经下降到百分之十几,但仍高于印度政府支付其债务的利率,因此在理论上这应该足以使印度免于坠入一场债务旋涡中--尽管印度财政赤字规模仍然维持在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然而,由于银行被迫购买政府债券以及印度央行最近六个月来一直在积极购买国债,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被人为压低了。这样其压力将在一段时间后从两个不同方面凸显出来:一个是银行系统,其总坏账加上“重组”贷款比例已经大幅上升到银行总资产的8%以上--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西方银行的标准。尽管印度的银行管理者和央行都信誓旦旦地宣称“重组”贷款不太可能导致大额亏损,但随着增长放缓,更多的企业借款人将出现资金紧张,而那些贷款抵押的信誉也同样会变得岌岌可危。

  另外,金融压力也将在印度的国际收支平衡体系中体现。去年卢比已经贬值了将近五分之一。由于印度除了一些技术产业外没有大型出口产业,因此它将发现难以迅速提升实物商品的产能,其结果导致印度不太可能实现出口大幅度增长。同时,印度还拥有一个庞大的贸易赤字,以目前的油价,它每年需要吸引500-700亿美元国外投资。考虑到印度黯淡的经济前景以及其政府在处理外国投资者事务上的笨拙及矛盾心态,这将很难如愿。即使印度央行能够再次实施救援以维持流动性,但作用也有限。

  由低增长所导致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印度社会是否仍能维持稳定。印度不像其他的金砖国家,它仍然极度贫穷。本刊记者采访过的一位权威商业专家最近宣称,“今后十五年将会成为印度自独立以来最糟糕的时期”,而且发生革命的概率是十分之一。如果印度的经济奇迹被证明是一场海市蜃楼,那么这些言论就不会轻易被人认为是荒谬的而加以抛弃。何况而今印度人民普遍对(印度政府的)腐败不满。而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印度每年至少要新增一千万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将进入城市寻找工作,如果印度以一种黄包车的速度进行经济增长,那么印度将面临无法充分就业的局面,人口红利这时也可能成为一枚定时炸弹。

  也许印度经济能重新充满活力。但如果不能,也许公众的挫败感将会表现在投票箱上,形成一个全新的,更少自满情绪的政治气候。有观点认为印度的制度具有自我纠正机制,当情况变糟时它能引领该国回归正确轨道,这样的观点是对印度保持乐观看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愿这个基于印度必将繁荣而派生出来的观点能被证明是正确的。

  文︱《小康·财智》编辑部编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