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千亿门槛——“挤进”第一阵营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徐留平,中国长安
  • 发布时间:2012-11-02 14:49

  独家高端对话

  三方一拍即合

  《英才》:在中国长安与PSA的合资公司,股权结构是50:50,这样一个比例,在外界来看很容易引起混乱,决策到底由谁来主导?

  徐留平:在中国长安的合资公司里,凡是会引起争议的问题,一般都拿到母公司层面来谈,合资公司本身并不过问。合资公司经营层这个团队,就是一心一意做企业,他们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生产出品质最高、成本最低的好产品。

  《英才》: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的分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徐留平:长安本身有这个意愿,福特、马自达也有这个意愿。为什么呢?首先就是会没法开。一开董事会,有日语、英语,有汉语,讨论起来肯定费劲,本来一件事两个人同意就可以干了,但现在还有第三个人,他不同意还不行,这样一来效率就很低。

  第二个方面,从福特和马自达角度来说,福特占35%,马自达占15%,中方占50%。福特会觉得我投入那么多,只有35%的权益,积极性可能就低了,而马自达只有15%,更不用说了。福特和马自达积极性降低,实际上我们中方的利益也受损了。加上美国金融危机后,福特减持了马自达的股权,退出第一大控股股东。

  所以,我们三方一拍即合,干脆分拆吧,拆成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错失”沃尔沃

  《英才》:我们有一个疑问,之前沃尔沃和长安之间有那么多的合作,很多人都觉得长安应该更容易去做这个并购,当时长安为什么没做?

  徐留平:其实当时我们也做了积极的研究,还做了若干评估,但那时候正好有几个公司在海外的并购案都被打掉了,像中海油。而沃尔沃是瑞典的第一大企业,如果说中国的国有资本去收购,对方极有可能不同意。而这个事情一旦开了头,就要开始花钱,所以当时我们在这方面的担心还是比较大的。

  《英才》:现在回头来看,有没有觉得有遗憾的地方?

  徐留平:沃尔沃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这样,从资本运作层面来说,李书福肯定是做得非常好,用19亿美元拿下这么一个国际品牌,非常不错,原来福特买沃尔沃大概花了60多亿美元。无论将来他怎么转手,肯定都是合算的。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吉利能不能把沃尔沃这个品牌运作好,我觉得还是有挑战的。沃尔沃现在在欧洲和美国还可以,但它未来真正的成长我觉得还是要决定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如果能拿下,沃尔沃成功的希望就有了。现在来看,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还不是令人满意,这对于李书福来说可能是很难的,当然我们希望他成功。

  千亿与微利

  《英才》:我们看到中国长安去年1000多亿的收入,但是利润只有9个亿左右,利润率不到1%,这么低的利润率,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徐留平:这几年我们在产品结构上有一个很大的调整,要淘汰掉很多原来的老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你肯定要花很多研发费用和装备的改造费用,成本大幅上升。如果说我今天不调产品结构,研发也不增加,那我的利润肯定能增加几十亿。但我更重视的是增长的潜力,而不是当期的财务表现。

  《英才》:这两年利润不高,但生产基地建设的速度很快,资金投入方面会有问题吗?

  徐留平:投入不是问题,我们的资产负债率还是比较低的,长安汽车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在57%左右,相比同业算是中等水平。

  《英才》: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你认为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对公司的理解是什么样?

  徐留平:我跟投资人有过多次沟通,机构投资者一般很容易理解我们。像去年利润下滑比较明显,他们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业内都差不多。当然了,一般的股民对我们的理解程度有多深,我就不太好说了。

  海外主攻市场

  《英才》:这两年中国长安似乎对于海外市场格外关注,动作也蛮多的。你怎么评价中国长安的海外扩张?

  徐留平:我觉得中国长安在海外,从市场表现来看是发展比较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在轿车领域进入得比较晚,之前没有什么产品。

  另外,我对全球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不能四面出击,抓好几个重点市场就可以了。你看铃木公司,它就是一个日本市场加一个印度市场,各100万辆,加起来200多万辆的规模,一个公司就能支撑起来了。对中国长安来说,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抓住几个大的市场就可以了。

  《英才》:哪些地方对于中国长安来说是大市场?

  徐留平:一个是南美,人口多,需求量也比较大;另一个是东欧,还有东南亚。我们现在基本上核心是放在这三个地方。

  《英才》:这几个市场之间有差异吗?

  徐留平:有差异。比如巴西,它用的燃油,乙醇类的比较多,这是它的一大特点。而在俄罗斯、东欧这些市场,由于冬季比较漫长,气候寒冷,对发动机和一系列零部件的要求又不太一样。

  《英才》:对于海外市场,你希望将来能达到什么比重?

  徐留平:到2015年,海外销量能达到20%——自主品牌的20%,也就是30万—40万辆这么一个水平。

  跟“三大”拼什么

  《英才》:怎么定位中国长安在汽车行业第一阵营里面的角色?

  徐留平:从体量上来讲,中国长安比第一阵营里其他几个兄弟小得多。中国长安做汽车本来比人家晚,原来上汽、一汽、东风都是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别的不说,当年为了支持大众桑塔纳国产化,国家就拿出了88亿基金。而长安汽车当年就是靠3500万美元外汇起家的。

  所以我坦率地讲,长安就是靠一股精神干出来的。我在内部也常常这么说,我们跟上汽、一汽、东风他们没法比,我们就是靠一股精神,如果哪天长安没有这种精神力量了,我们就彻底完了。

  《英才》:中国长安在第一阵营里的位置,也是挤进来的?

  徐留平:对,完全是挤进来的。很多媒体问我,中国长安干汽车有什么经验?我说没什么经验,就是认真干、苦干。问我未来展望怎么干?我说还是一样艰苦奋斗。

  我曾经几次在内部大会上讲,我说我们脑瓜比上汽、比一汽、比东风聪明?我们不比他们聪明,那我们要想达到人家的水平,未来还想超过他们,靠什么?靠奋斗。但我们也不比人家笨,所以我们努力了肯定会有结果的。昨天我还在会上讲,从现在开始到全年还有110天,所有管理干部,包括我在内,坚持最后110天,没有周六和周日。拼搏、敬业,需要一种精神。

  《英才》:总的来说,你怎么评价中国长安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你上任之后这六年的发展?

  徐留平:我觉得这几年里,最重要的是,抓住了汽车市场的好机会,2009、2010年,行业增长势头非常好,我们抓住了。在市场不太好的时候,我们敢于做调整,敢于做投入,不为当期的市场表现和财务表现而困惑,不因这种短期的痛苦而影响长期,为产业晋级做准备。这几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很大,包括在海外建了那么多研发中心,这个投入我认为肯定是有回报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