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鼓动力(601369.SH)的董事们又将替公司股东花出一笔银子:近日该公司决议将斥资2.1亿元购买浙商银行的理财产品——又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被理财”。
具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末,今年沪深两市已有48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尚未购买但在公告中表露过有“理财意向”的公司则多达100家,而2011全年仅有87家公司发布过理财公告。若再往前推移,2008、2009年中有理财行为的上市公司不足10家,几年间上市公司的理财热情迅速升温。
即便各家公司均宣称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出自企业自有资金、绝不动用募集资金,投资者们还是免不了心生不满:何以确定这笔理财资金的来源?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可有“不务正业”之嫌?理财产品谁都能买,何劳上市公司大驾?
谁有“闲钱”
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可谓五花八门,涉及零售、房地产开发、计算机应用、中药等26个行业,且数量分布极为分散:多如零售行业,共5家公司;中药行业,仅一家入围。整体而言,绝大多数属于弱周期行业企业。
正如投资者有“大户”、“小户”之分,这些上市公司的理财手笔也大小各异:出手阔绰如洋河股份(002304.SZ),今年先后认购银行理财产品16次,累计投资额达41.2亿元,甚至占到了其最近一个报告周期净资产的四成左右;或是小打小闹如姚记扑克(002605.SZ),仅投资了1000万元用于理财。
既然是理财行为,那么无论是散户还是上市公司,一些投资准则想必是通用的:若是家境富裕,手有余钱,那么拿出些积蓄用于理财无可厚非;但若已然家徒四壁,居无片瓦,此时再倾家荡产寄望于理财产品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更何况上市公司还要向股东负责。
洋河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5%,货币资金尚存56亿元,且单笔投资大多维持在5亿元以内的水平,再加上白酒行业处于上升期,其理财行为并不会严重影响日常经营。
但一些“困难户”的理财行为恐怕就令人费解:精伦电子(600355.SH)今年上半年亏损0.2亿元,净利润同比降幅高达382%,货币资金更是仅有6649万元,却9度投资理财产品,累计认购金额达1.53亿元;同样经营不善的伊立浦(002260.SZ)也不遑多让,即便上半年亏损578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75.19%,仍毅然拿出3000万元用于理财——共有16家上市公司顶着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压力投资理财产品,占全部48家公司的33.33%。
这些不合理的理财行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今年发布的《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情况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文中揭示了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的风险,并对部分问题较为突出的上市公司进行了不具名批评,譬如“某公司刚于2011年5月发行了95亿元公司债券,将以1:1的比例分别用于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但6月即决定以40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期限为1-2年的理财产品”。
这家公司正是基建行业的龙头公司——海螺水泥(600585.SH)。值得一提的是,海螺水泥所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约为5%,而其今年6月收回的40亿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约为3.85%,明显低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简而言之,赔了。
问责缺失
诚然,囿于经济低迷,许多行业处境艰难,并非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好时机。以零售行业为例,受累于经济增速下滑导致的需求低迷、大幅上涨的人工、租金成本以及电商的冲击,零售行业上半年的增速同比回落了11.8%,而中药、白色家电等诸多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现在经济不景气,若是资金实在找不到出路,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适当做一些短期理财可以理解。”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对《英才》记者表示,“根据规定,募集资金是不能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现在的问题是,很难将自有资金与募集资金彻底区分开。”
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出,募集资金可能成为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资金来源的一个比较可能的方式是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上市公司可以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将其转化为自有资金后,再用于委托理财或委托贷款。这种行为等于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银子为自己谋利,而风险却转嫁给了投资者。
“很多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按理说上市公司应该风险自担,可往往买单的却是普通投资者。”信达证券投资总监吕立新告诉《英才》记者,主业不景气就想买理财产品,这是旁门左道。
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某些制度上的缺失也加剧了上市公司理财的不规范状况,比如目前对委托理财项目的信息披露要求与其它实业投资项目的披露要求差异较大。
按目前的信息披露规定,一般要求上市公司全面论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充分提示风险,并履行严格的决策程序。而部分委托理财项目涉及的金额往往比一般投资项目更大、期限更长,上市公司却通常仅需发布一个简单公告,投资者所能获得用于甄别风险的信息少之又少。这样给上市公司管理层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同时也加剧了委托理财决策的随意性。
“有些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而圈来的钱又不能有效利用,导致这个市场缺乏效率。”向威达认为,从资本市场的本质上讲,上市公司拿了股民的钱,就应该去从事主营业务。若是现在的经济环境与当初融资时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尚且能够理解;若没有,那就说明某些环节存在问题,“我认为应该对其进行问责。”
文|本刊记者 胡伟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