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末路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江南造船厂
  • 发布时间:2012-11-02 16:28

  钓鱼岛争端日前再起,航空母舰的“入伍”不仅振奋国人之心,更增加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军事对抗中彰显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其实,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的洋务运动,技术就曾经主导过一家著名企业的命运。通过对世界先进技术的追求,江南制造总局兴盛一时,但同样是因为对技术追求的偏执,导致这家军工企业陷入了高成本的误区。

  更重要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大力仿制西方技术的前车之鉴,正是今天很多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道路。

  强大的仿制能力

  林则徐充军伊犁途中曾致信朋友:“中国没有洋枪洋炮,就是岳飞、韩信在世,也打不过英国。”

  近20年后,英法联军直捣京师,曾国藩等地方督抚也受到了没有先进武器的刺激。不久,清廷下令军队更换武器。

  1863年,海归容闳初识曾国藩,他提议在安庆内军械所和上海洋炮局的基础上,建设拥有“制造机器之机器”的母厂。曾国藩对这一提议甚为赏识,仅凭君子之诺即拨银6.8万两,派容闳赴美购买机器。而对于技术渴求的李鸿章,甚至建议“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两年后,李鸿章买下位于上海虹口的设备齐全的美商旗记铁厂,该厂的规模与技术能力足以修造轮船、枪炮等。同时,容闳也将采购的机器运抵上海。加上上海洋炮局的原有设备,中国最早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正式成立。

  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均担任过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局)的督办,但李鸿章任职最长。上海江海关二成洋税为其经费,每年有30万-70万两白银不等。有此基础,经过若干年快速扩张,江南局成为拥有16家分厂,以生产机器、枪炮、船舰为主,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集军工、科研、翻译出版、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到19世纪90年代甚至成为东亚最先进、制造设备最齐全的工厂。

  曾国藩颇重视船舶制造,二成洋税中有一半专门造船。1868年,中国首艘新式军舰的试航轰动了上海滩,它长18丈5尺,载重600吨,船体和锅炉均自行制造,蒸汽机则是修理洋商旧机而成。为表重视,曾国藩亲自乘坐视察,并命名为“恬吉”。第二年,“操江”号已全部实现国产化。此后,江南局几乎每年都有新船下水,1872年的“海晏”舰更长达91.4米,排水量达2800吨。

  洋枪洋炮是江南局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当时西方新式枪炮一出现,江南局很快就可以仿制生产。美国雷明顿公司1865年推出风靡世界的雷明顿步枪后,中国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后来,江南局买进相关机器并雇洋匠4人,经过无数次试验,于1871年自行制造,枪支性能与进口货相差无几。1893年,江南局又成功仿制成功快利步枪。

  在为仿造人员请求奖励的奏折中,李鸿章大肆表功:“日本陆军中将川上操六游历天津,试放快利枪,动色叹羡,谓彼国中村田大厂所造殊不能及,乞取两枝以为标准。”此外,江南局还曾仿造著名的乌理治炮和阿姆斯脱郎炮。1891年又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比汉阳铁厂还要早3年。

  强国的愿望推动了清政府对新式武器的需求,江南局强大的仿制能力正好填补了这一缺口。

  掀开锅盖

  江南制造总局的科技成就可谓遍地开花,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如影随形。其突出表现在与西方军备的技术差距和生产成本上。比如,江南局仿造出了雷明顿步枪,李鸿章却无奈地发现,仿制出的那一款在正式推出时已经是“武器中的中下之品”,并且“有走火之弊,故各营未肯领用”,最终江南局中积压达万余杆。

  再比如,江南局成立八年后,李鸿章曾指责江南局为军舰制造的铜炮质量实在太差,“已下令多进口后门钢炮,以备急需。”张之洞更激烈批评江南局在机器不完备的情况下就敢于手工生产,不但产量极小,而且产出的大炮精密度极差。“不如马上关门,否则就是无谓地浪费金钱!”

  造军舰最花钱,成本问题也最突出。当时中国只有军工企业在技术与产品质量上算是过得去,其他冶炼、采矿、铁路、科研等基础工业发展滞后。由于工业没有全面发展,导致江南局造军舰的图纸、技师、设备,甚至全部原料都要到地球对面购买。

  李鸿章曾做如此记录:“进口新式150马力的轮船,只要十几万两银子,江南局制造的旧式50马力轮船,仅工本费和薪金就要30万两银子。”由于“造船不如买船”,1885-1901年江南局片帆未造。

  真正的成本浪费不在科技,而在管理。在晚清的46年中,江南局竟换了19个总办。张之洞调查发现:“江南局积弊,在于换一总办即添用心腹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办洋务是肥差,大家当然削尖了脑袋。结果安插进来的大多为外行。

  外行管理内行时,对技术人员没有激励,对工匠动不动就体罚,局内培养的“大学生”工作了10年还在当生徒,大家或者磨洋工,或者偷干私活,贪污、挪用款项和索要回扣也层出不穷。

  “保民”号是江南局制造的最大钢质兵轮,排水量为1500吨,聘请洋人主持设计。江南局工师看了图纸说:“船舵有问题,兵轮不能转弯。”总办大发脾气:“外国人设计的,还能有错?”结果试航时发现果然无法掉头,只能倒车开回去。

  更大的成本消耗在于社会阻力。洋务运动主要在地方展开,督抚们自行设计、自创标准,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但缺乏统一规划,有限的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中。英国人贝思福参观了中国各大兵工厂后,认为创办者各自为政,互相拆台,借以争权夺利,“不过便各督抚之私图,于国家何益哉?”

  可见,晚清中国不但枪炮落后西方,政治、文化同样不如。彼时的中国缺少洋枪洋炮,更缺少产生洋枪洋炮的工业基础、政治秩序、理性精神。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武器再尖端,也不过是长在纸老虎嘴上的锋利牙齿,没有什么用处。

  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实行局、船分离,船厂分出成为民营的“江南船坞”。此后,迎来了第一次发展小高潮,6年间造船达136艘;民国后,江南局更名为江南造船所,进入第二次业务发展高潮,并在1918年接到中国第一张海外造船订单,为美国运轮部造4艘载重量1万吨、排水量14750吨的运输舰。

  解放之后,江南制造总局的唯一后裔——江南造船厂继续发展壮大,终于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之上,摆脱了仿制发展的宿命。

  文|本刊记者 赵福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