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炒手”操盘西南证券?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西南证券
  • 发布时间:2012-11-02 15:40

  “轰动一时”的券商同行并购第一案——西南证券(600369.SH)收购国都证券,戛然而止。所引发的联动效应也随西南证券正、副董事长提交辞呈而持续发酵,近3个月自营业务巨亏2.27亿元等事件,则更令投资者担忧。

  然而,《英才》记者统计数据时发现,西南证券近一年股价的几次暴涨、暴跌间,大量大宗交易频繁出现。另外,要知道西南证券还是融资融券标的,巧合的背后究竟掩藏着什么样的利益纠葛?

  神奇的大宗交易

  数据显示,自2011年11月3日至2012年6月12日,西南证券共发生24次大宗交易,交易金额就高达26.95亿元,占期间总成交额20.54%,占到流通市值16.70%(截至10月15日西南证券流通市值为161.38亿元)。

  并且,每次大宗交易似乎很“准时”,要么出现在股价短期低点,要么是在阶段高点出现。

  2011年11月3日,西南证券在大宗交易平台上的交易金额仅为450万元,11月7日交易金额放大到5.15亿元,当天股价也达到短期高点11.44元,随后股价一路下探,期间大宗交易10笔,交易金额共计21.86亿元。至12月6日,西南证券跌至7.6元的低点,近一个半月其股价跌幅达33.57%。

  近乎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今年4月底至6月中旬,只不过这次玩的是“过山车”。4月23日当天出现四宗大宗交易,交易金额为1.66亿元;次日再现5宗大宗交易,交易金额也达到1.26亿元。至6月12日共发生13笔大宗交易,当日出现两笔大宗,交易金额却达到1.12亿元,随后西南证券股价更是达到近一年高点的12.75元。

  以4月13日开盘价计算,至6月13日西南证券单边上涨25%,之后其股价便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截至8月27日跌回7.88元,跌幅达到38.20%。可以说,大宗

  交易的频密与其股价的起伏有着“惊人”的吻合。

  近一年内西南证券的股东如“走马灯”般轮换,《英才》记者统计同花顺数据时显示:2011年三季度机构数量为37家,持股1.32亿股,至年底机构数量增加至43家,持股5.22亿股;今年初机构数量急剧下滑至10家,但持股数量却是稳步上升,持股10.78亿股;中报更是显示,机构数量激增至95家,持股数量却仅是小幅上扬,持股11.12亿股。

  今年初至今,西南证券股东中的机构数量增加9.5倍,但机构持股数量仅增加3.15%,主要是因为西南证券十大股东中4家减持6706.27万股、仅1家增持22.08万股。新增的85家机构均为基金公司,而新进的基金持股相对分散,85家基金持有西南证券1.01亿股,其中中邮核心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1100万股最多,最少的中证南方小康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仅持股0.02万股。

  在西南证券机构股东轮换中,仅有重庆地区的七家机构未换,其他百位机构股东均是“流水兵”。另外,在这24笔大宗交易中多次出现西南证券重庆建新北路营业部、西南证券重庆沧白路营业部、银河证券重庆民族路等以重庆地区为主的券商营业部。

  其中西南证券重庆建新北路营业部以及西南证券重庆沧白路营业部可说是重庆地区知名“敢死队”,多次高居上市公司龙虎榜。

  任何炒作自然离不开“作料”,而西南证券恰恰“材料”充足。自2011年3月,西南证券公告收购国都证券以来,西南证券还出手收购了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银华基金20%的股权,总共持有银华基金49%的股权,跃升为第一大股东。

  不过,对于国都证券的吸收合并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看似一切向好的西南证券,在今年6月11日公告称:“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之标的资产评估报告已经过期,合并双方正在根据新的市场情况变化,对本次重组方案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磋商。”

  8月7日,西南证券再发公告称:“由于交易双方在新形势下,对证券公司当前的价值判断产生差异,经磋商谈判,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至此券商同业收购第一案以失败落幕。

  这期间西南证券股价波动剧烈,到底是信息主导了资本进出,还是资本追随着信息的变化?不可置否的是大量资金多次出现暴涨、暴跌间,显然机构不是巨亏就是获取了巨额收益。但对于那些获取信息比较滞后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没变成机构投资者的盘中餐就已算是幸运了。

  政策撑腰

  失去了并购悬念的西南证券还会频繁更替机构股东吗?显然,未来其股价的走势,还是将取决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今年西南证券半年报显示,公司总利润为3.55亿元,净利润为2.8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5.72%,其中自营业务贡献最大,利润达到2.26亿元,占公司营业利润63.81%;其次是经纪业务收入1.35亿元,投资银行业务为0.20亿元,资产管理业务仅有0.08亿元。

  自营业务占据西南证券“半壁江山”,西南证券上半年自营业务规模高达67.48亿元,其中股票投资占比48.97%,债券投资占比31.56%。如此持仓比例在今年A股屡创新低的背景下,多少显得有些激进。

  今年5月初A股急转而下,也使得西南证券自营业务亏损急剧放大,6月、7月、8月分别亏损1861万元、7118万元、1.37亿元。

  券商自被打上了“创新”烙印以来,西南证券反应有些“迟缓”。兴业证券数据显示,西南证券上半年营业收入中,融资融券收入为0.32亿元,占比4.52%。融资融券市占率为0.77%,较去年底上升16.69%。海通证券分析师表示:“西南证券创新进程低于预期。”

  或许是来自重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西南证券才如此“从容”。在去年7月底,西南证券就获得重庆市江北区政府补助9800万元。

  当然地方政府除了在资金上的支持,政策上也是紧锣密鼓,今年9月19日,重庆市召开的“金融工作协调联席会议”上,重庆市政府领导表态,争取要让重庆股权转让中心成为国家新三板市场的主流系统,而重庆股权转让中心体制上有一些调整,由金融办直接管理转为西南证券控股。

  同时,由于西南证券偏处西北地区,这一区域又是证监会发展重点。

  今年9月25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曾公开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会更加积极地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政策上的扶植为西南证券提供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但短期内并不能给券商带来多少实际收益。

  未来券商之间的竞争,业内人士普遍观点是,强者更强,中小型券商在创新业务领域无论在人才、资金等方面都无法与大型券商相抗衡。

  对此,上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未来网上开户制度的放开,对中小类区域型券商会有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依赖经纪业务收入的券商,只有差异化服务,才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文|本刊记者王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