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软件 刮骨疗伤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用友,金蝶
  • 发布时间:2013-06-25 10:34

  一个成功的管理软件企业,需要7~8年时间积累客户;而一家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只需要半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已经让以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在这场新技术盛宴中毫无优势可言。

  而忍着阵痛进行互联网化、云服务转型的软件厂商,无疑是在侵蚀自己的传统业务,在这一刮骨疗伤的过程中能否痊愈,还在决心与时机。

  英雄末路

  十多年前,以用友、金蝶为首的厂商打破SAP、Oracle在ERP、CRM领域的高价垄断局面,推出自主研发的管理软件解决方案,使ERP套件在中国大中小企业广泛普及,并获得业内“民族英雄”“ERP双雄”的赞誉。

  也还是这十年光景,互联网走向成熟,移动互联网广泛普及,大量互联网公司——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迅速崛起。而在云计算的感召下,ERP、CRM、人力资源管理等传统管理软件也从PC端走向互联网、移动互联。

  “以往打电话同客户沟通,现在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有多种途径实现,微博、微信、网络社区、QQ群;而ERP(企业资源计划)也可以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云平台实现,不同于以往的打包购买,现在更多的是免费体验或者按需付费。”郭昕说。作为原来IDC大中华区的总裁,郭昕2012年离职,成为宽带资本合伙人,并创办了云华时代公司,开发和部署云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

  我国大部分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在这波技术浪潮中并没有再创辉煌,反而有点英雄末路的意味。在用友发布的2012年年度财务报告中显示,用友软件全年营收仅增长2.7%,同时,净利润同比2011年下降29.3%,这是用友近10年以来最低的记录。

  金蝶则更惨,根据日前金蝶国际公布的2012年业绩显示,营业收入同比降12.7%至17.65亿元,净亏损1.4亿元。其中,软件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9.7%至8.74亿元,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7%至8.4亿元。“在中国纯粹的软件业,没戏。互联网、云计算已经来了,再搞传统ERP老本都要赔光了。”一位资深的软件业研发人员曾评论。

  “用友、金蝶等传统企业并不是没有转型理念。”郭昕说。在2011年,用友就提出围绕“S+S”双S策略来发展,即通过“管理软件”和“云服务”形成云计算框架。2012年初,用友还宣布和 Atos(源讯)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云安”YUNANO,拓展海外的云服务市场。而金蝶对于云计算的布局也不晚,几乎和用友同一时间,金蝶提出了云计算方面的两大业务包括以SaaS应用和云计算运营为主要业务的友商网电子商务公司;以及虚拟化和SOA为核心的,为云计算提供技术平台和产品的金蝶中间件公司。

  但是,从一直走低的财报可以看出,管理软件企业的转型成效并没有显现。

  不接地气的转型

  “这种转型并不彻底,传统管理软件企业没有下大决心革自己的命。”郭昕说。互联网与云计算给传统的企业级用户的IT架构带来挑战,也带来了企业管理、销售模式的颠覆。

  “很多企业级用户还处于彷徨的阶段,要不要上云计算、上什么样的云计算、怎样上云计算都成为困扰企业客户的问题。”然而,我们看到,管理软件厂商却只有噱头,没有彻底的贯彻行动。“事实上,金蝶之所以落到如此境地,主要是这几年的转型并未见效,推出的很多战略务虚成份多,不接地气,难真正落地。”曾有金蝶离职员工向媒体表示。

  “企业级用户可以在新技术面前彷徨,但如果提供云服务的传统管理软件厂商也犹豫彷徨,那便没了出路。”郭昕认为。

  传统管理软件企业用十多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长期客户,有了这些资源,财务报表上就会看到传统ERP、CRM业务始终有钱进来,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管理软件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走得慢。

  90年代,中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巨大,特别是对传统软件产业的扶持政策,让用友、金蝶等企业迅速成长。但这一增长,现在也被业内专家称为量变式增长。如今,企业针对互联网、云计算在研发、销售、运营、管理等领域进行彻底变革后,靠质变带来业绩增长才是王道。“量变让企业有饭碗,而质变却要求企业‘吃’掉自己饭碗”,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即使管理软件厂商下定决定进行软件互联网化,或向云端牵移,时机也相当重要。“早半年就死,晚半年就没。”IT业界经常这么形容互联网的创业环境。创新基因深厚的互联网不会做等传统软件厂商自己转型、革命。虽然,传统管理软件企业几十年中积累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但在互联网里这种资源是无限扩大的。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所具备的灵活、成本低、免费等特点又是传统管理软件厂商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Baird股票研究科技公司的一份报告表明,“云服务将缩减IT费用份额,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器和网络基础架构更换为云服务,传统的企业级技术供应商赚的越来越少。”报告还估计,用户每在亚马逊网页服务(AWS)上花费1美元,就至少有3到4美元没有花在传统IT上,这个比例未来还很有可能扩大。-到2016年,传统的技术供应商将面临阵痛。

  本报记者 王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