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抗旱土地疑云调查 或成第二个绿大地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蒙草抗旱,绿大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7-16 10:26
蒙草抗旱(300355)正在向投资者讲述一个离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召明。
故事的梗概是:王召明组织了公司的一批骨干人员,从2010年9月开始,到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和林格尔县搞项目开发,在项目所在地块上经过了长达2年时间的勘察、论证、方案设计、技术指导后,王召明将这个大有前景的项目作为第一大募投项目“兜售”给了投资者,并得到了过亿的募投资金。不幸的是,当大笔的募集资金到账后,王召明猛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地块根本就做不了募投项目,原因在于,土地的使用权完全搞不清!
怎么办?承认招股书有问题?承认欺骗投资者?不不……那可不太好!
王召明的办法是,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迅速的找来另外两块土地,用以“替代”招股书中描述的这个“募投项目”,并且力图让投资者相信,这个“替代品”与招股书中描述的第一大募投项目并无二致。
没错,是2个月。
在问题“暴露”后,他们仅用2个月就做到了之前2年多才完成的项目勘察、论证、方案设计、技术指导等等工作。
《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获悉,上述种种蹊跷离谱的情形背后,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问题。随着蒙草抗旱募集资金的到位,从上市之前就开始的种种造假疑点愈加明显,并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渐显现。从经营模式以及各种监管的有效程度看,蒙草抗旱存在类似“绿大地造假案”的共通因素。第一大募投项目的蹊跷变更,只不过是目前能够公开观察到的问题之一,更大的风险或许还隐藏在海平面以下。
3208亩土地疑云
蒙草抗旱在今年6月25日发布公告,表示其计划投入1.36亿元资金的第一大募投项目“节水抗旱植物生产基地”无法正常开工,原因是“遭到部分村民阻挠”。因此,将项目实施地点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上土城村”变更为另外两个地块,分别为位于和林格尔县盛乐北五街南侧的“红夭子基地”,以及位于武川县耗赖山乡圪顶盖村的“武川基地”。
这一事件表面上看似乎符合逻辑,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如果熟悉上市流程的投资者稍加思忖,便会意识到其中问题所在:土地问题为何直到上市后才发现?围绕着土地使用权的疑云,是否能用“村民阻挠”几字便能消除?
《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和林格尔县位于呼和浩特市以南,该县北靠呼和浩特市郊区、土默特左旗,西连托克托县,南接清水河县。而蒙草抗旱原计划的第一大募投项目即位于该县盛乐镇的上土城村,在招股书中,蒙草抗旱表示已于2010年9月获得上土城村3208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且,在上市前因为“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实施,蒙草抗旱还成立了以总经理王召明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有接近蒙草抗旱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从2010年9月开始,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工作中还下设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负责开展项目的勘察、论证、方案设计、技术指导、各种材料的收编建档、联络等各项工作。
这也就是说,至2012年9月蒙草抗旱上市,项目小组已经在这3208亩土地上耗去不少精力,在土地上工作的时间也已经长达2年。
问题就出在这3208亩土地上。
至2013年4月,蒙草抗旱上市已有半年,但公司却“突然”发现:如果自己在这个地块上施工,就会遭遇与上土城村相邻的脑木气村部分村民阻挠。
脑木气村位于上土城村的西南部,上述阻挠情形出现后,蒙草抗旱遂放弃在该3208亩地块上实施募投项目。
上市后才发现问题?
记者从园林绿化工程业内人士处获悉,植物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一般都会经过大量前期的考察工作,以及审慎的试种植工作,因为项目建设必须考虑土壤、气候等等诸多的因素。特别是对于大型的植物生产基地建设来说,更是应该在地块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慎重的考察和技术验证。
具体到蒙草抗旱招股书中的这3208亩生产基地,由于面积广阔,因此也不可能种植单一的植物,只能是对部分地被植物和灌木采用温室等保护设施栽培,普通乡土乔灌木和草坪植物则采取露地种植方式。如果招股书中对募投项目的情况描述属实,那么蒙草抗旱的工作组在该地块上开展相关工作长达2年时间,必然需要进行大量的设计、技术验证等规划活动,为何在上市前却一直发现不了土地的使用权问题?
蒙草抗旱方面的解释是,公司上市时已是2012年9月份,该地区已经不适合进行项目建设,因此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都没有施工,所以到了2013年4月份开始施工时才发现存在问题。
不过,即使假设蒙草抗旱迟至2013年4月才发现问题,但在问题出现后,公司即迅速的放弃了那么一大片已经签署《承包经营合同》、并且经过大量项目考察和规划工作等人力投入的土地,仍然不符合常理。
有投资者向《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提出:村民阻挠的土地存在争议,这部分争议土地面积有多大?如果只是一小部分,那么为何不先在其它无争议的土地上施工?而如果说3208亩土地都是争议土地,那么试问蒙草抗旱的经营是否过于“粗放”?
惊人的变更速度
在上述种种疑团尚未解开之时,蒙草抗旱又以惊人的速度对第一大募投项目进行了替换。
土地争议问题的出现是在2013年4月份,但到了2013年6月份,蒙草抗旱即公告以“红夭子基地”和“武川基地”替换“上土城村基地”。这意味着,蒙草抗旱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红夭子基地”和“武川基地”所在地块的租赁(竞拍)、勘察、论证、方案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
相对于招股书中描述的“上土城村基地”的2年时间前期工作而言,蒙草抗旱的工作效率瞬间提高了12倍。
真的是如此吗?
记者查阅蒙草抗旱的招股书后发现,红夭子基地并非新项目,而是早在蒙草抗旱上市之前便存在。红夭子基地的土地于2010年9月通过租赁取得,土地面积共为960亩。
另外,武川基地的2230亩土地租赁期仅为14年,且该部分土地从何时开始租赁尚无法查证到明确的信息。
换言之,蒙草抗旱并非是在原第一大募投项目出现问题后才开始认真的寻找同等的替代项目,而是临时将两个之前已经筹备甚至部分实施的项目用来“顶包”,募集资金顺利的从计划的募投项目中抽离出来,名正言顺的用来投入到这些之前就存在的项目中。
经营模式难监管或成绿大地第二
除此之外,蒙草抗旱亦于近期将6000万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距上市不到1年的时间,公司应收账款过多、资金链紧绷等问题已开始逐渐显现。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蒙草抗旱的经营模式事实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管,所以公司自身的诚信度比监管本身更为重要。蒙草抗旱一方面具有农业类公司的特征,它进行抗旱植物的种植和培育;另外一方面,它又有工程类公司的特征,它进行项目的承包、施工和管理。而不管是农业类公司还是工程类公司,要进行有效监管存在相当难度。从经营模式上看,蒙草抗旱与之前的绿大地有类同之处,蒙草抗旱的种种蹊跷举动应引起投资者的警惕,严防第二个“绿大地”的出现。
王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