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磁县:绩效考评引发吏治“革命”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2-01 14:07
今年7月起,河北磁县县委书记李德进和县长杨云华的上网频率突然增加了许多---这个月,他们的办公电脑上多了一个“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管理与考评系统”。
打开这个系统,输入名字和密码,就可以将全县19个乡镇和93个县直单位的各项工作进展尽收眼底。
比如想了解县内重点工程的建设情况,登录系统,来到“重点项目详细信息查询”页面,就会看到“107国道复线暨中华大街南延项目”的完成情况为“正常”,进度为“96%”,任务目标为“中华大街南延磁县段完工,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2.28亿元”,预算为“2.58亿元”。
再看“督查群众意见”一栏,其中有一条写着“中华大街南延与魏峰线连接处坡度较大,行路不太方便”,后面紧跟着就有一条“处理意见”:“项目单位准备填土做缓坡”。再后面的“备注”栏则提示“见图片”,一张发于10月10日的图片显示缓坡正在修筑。
如果愿意,李德进他们可以在后面的“点评”栏中作出对工程进展的评价,工程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就可看到。如果他们不做点评,系统也会留下记录,表明县领导已“到此一游”。
这种“到此一游”非同反响,各乡镇、各部门随时“暴露”在县领导的眼皮底下。“这套系统让领导变得无处不在。”磁县光禄镇党委书记张翊说,“压力突然增加了,懈怠不得。”
这套系统由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与磁县共同开发。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俊峰对本刊记者说,他们与十多个地方政府做过干部绩效考评改革,“磁县是做得最彻底的。”许多磁县干部在谈及体会时,把这种管理方式称为一场“革命”。
日常化考核
这套系统给磁县干部带来的第一个冲击是,以往一年一次的年度考评日常化了---每月初要报计划,月底要做小结,在此基础上,每季度一考核并进行排名。
以高臾镇第三季度考评为例,考评指标分30个小项,其中重点工作四项:三年大变样工作、一跑三争、财税收入、招商引资;日常工作从经济、社会、党建、文化等方面分26小项。
高臾镇的第三季度考评表中,“三年大变样”一项显示其任务目标是:1.完成一万平方米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2.完成107复线暨中华大街南延的美化绿化工作,此项得分为940分(满分1000分)。“一跑三争”的任务目标是争取市以上财政资金110万元,其中非政策性资金80万元;争取县以上批复、核准或备案项目一个,此项得分990分。“招商引资”一项任务目标为引进县外投资项目一个,引进县外到位资金1000万元,此项得分为满分1000分。
30个小项权重各不相同,“一跑三争”和“招商引资”权重最高,为150分,“基层工会建设”最低,为10分。据此,高臾镇第三季度总分1267.34分,在19个乡镇中排在第十位。
日常考核在整项考核中占30%权重。张俊峰说:“以前的考核,就是年终考核,有时就是听凭自己在那忽悠。”
当然,年终考核还是最主要的,占70%,由实绩考评、社会评价、创新性工作以及失误问责四部分构成。
360度测评
社会评价包括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其中民主测评有县级四大班子领导测评、平级同类同组单位、本部门内测评,总分300分;民意调查对象为两代表一委员、相关企业代表、群众代表,总分200分。
群众代表如何选取?磁县县委组织部长李凯林说:“第一年做,不想搞得太复杂,群众的选取以服务对象为主,乡镇50到100人,县直机关50到200人,由他们对某单位作出评价。”
创新性工作为加分项,如超额完成任务,获得上级领导批示,被上级单位推广经验等。
绩效问责是扣分项,包含被县委县政府或上级单位通报批评,被上级媒体曝光,出现纪检和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案件,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社会稳定事件、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工作。如被国家部门批评的扣200分,被省级部门批评的扣100分,市级50分。
磁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海军介绍说,有这样一个公式:领导班子考核总分=工作实绩得分(1500分)+社会评价得分(500分)+创新工作(加分项)—错误问责(扣分项)。
还需要说明,年度综合考核中包括考核主体年度工作评分和分管县领导评分,其中考核主体占80%,县里分管领导占20%。
所谓考核主体就是掌握着考核权力的部门,共29个,如三年大变样办公室负责对城建工程的考核,发改局负责考核固定资产投资等。
“在这个体系中,上级、平级、下级构成了一个360度测评,”张俊峰说,“三个角度主体不一,你不至于因为得罪了某个人而得低分,也不会因为得到某位领导的赏识而得高分。”
“加分上不封顶,扣分下不设底,奖就奖得眼红,罚就罚得心痛。”李德进说,这样才能让干部争先恐后。
“引狼”机制
以往,干部说起考核有个段子:“考核前轰轰烈烈,考核中匆匆忙忙,考核后无声无息”。这样的年度考核当然毫无威慑力可言。
这套新考核体系试图寻找一种突破。“强化考核的结果运用,如果不运用,那么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等于前功尽弃。”李德进说。
目前,年度考核已经启动,按照设计,对于最终综合得分高的要给予“相当可观”的奖励。比如,19个乡镇会排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优秀的乡镇不超过9个,每个将得到10万元的奖励。
这10万元中的30%奖励乡镇一把手,其余奖励其他相关人员。同时,这也是选拔干部的一个依据。
而落后者不但得不到奖励,还要承受相当沉重的压力。“我们准备启动行政职务代理制,年度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单位一把手将免去其主要领导职务,代理岗位一年,如果第二年还停滞不前,就地免职。”李德进说,“这也就是管理学上的‘引狼’机制。”
对于被考核者,正向的激励与逆向的淘汰都使他们无法再高枕无忧。张翊说:“它逼得你搞创新,按部就班不行了。”
他正在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将光禄镇的三个村开发成一个小城镇,打造成磁县生态循环第一村,“我已经从江苏引进了一个战略投资者。”
官员缺乏退出机制
事实上,2007年磁县就开始尝试对干部考核的改革。2008年又提出建立包括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经济社会发展、信访稳定、社会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违纪违法等十方面内容的干部“立体坐标定位体系”。复旦大学研发的这套系统与此一脉相承,更具可操作性。
磁县将这套系统作为调整干部的手段。两年多来,先后调整重用了11名实绩突出的干部,两名干部因绩效考核不理想,从县直一把手的岗位上被调整,两名县直一把手因群众公信度低,被调整到外单位降职使用。
“用人机制从此搞活了。”李德进说,这正是他力推干部绩效考核的动力所在。
磁县属邯郸市,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曹操曾在此练兵讲武,磁州窑声名远播。
2007年,磁县提出“对接大城区、培育产业区、优化古城区、拓展新城区、开发滨湖区、保护生态区”的发展格局,要把磁县从长期封闭的县城心态、县城标准中解放出来。
但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李德进发现干部的动力和活力不足。他总结在干部队伍中存在“一对矛盾”、“三个反差”。“一对矛盾”是:一方面,许多人期望组织上重用,另一方面,许多岗位、许多重要工作没有合适理想的人选。“三个反差”,一是自我设计与组织需要反差大;二是自我估价与社会认可反差大;三是自我能力与事业需要反差大。
他说:“目前的干部管理有传统上的惯性,以时间长短、论资排辈、熬年头来衡量,形成一种固有的官场文化,对干部能力高低和工作业绩好坏缺乏准确的判断标准。除了反腐,缺乏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
他认为,这种现状被一些干部默认,形成一种制度惯性和不良导向,这种惰性的官场文化扼杀了干部创新干事的激情和活力。
在李德进看来,这套体系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干部的退出机制,“对于庸官,以前我没有理由调整你,但是现在如果有30%的群众考评不满意率,那么,对不起,你只好走人。”
县委书记的选择空间缩小了
在另一个层面上,这样的一套制度事实上限制了县委书记的用人权。“我只能在考核通过的人当中选择,选择空间缩小了。”李德进说。
但是他乐于如此。“这里涉及干部公信度的问题。”他解释说,“地方领导往往调整一次干部降低一次威信,因为社会会对这种调整进行不同的解读,有的从能力、事业需求上给予正面的解读;有的从领导私利方面去解读;有人用社会关系去解读;更有人用权钱交易去解读。”
他说,出现不同的解读是正常的,关键是必须有一套制度,用大家公认的标准做事,找到各方面认可的执行体系。
两年多来,磁县按照考评体系对干部队伍进行多次调整,每次调整县委都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此次解决的是城管体制改革问题,涉及建设局、城管局、规划局等的人事调整;下一次调整的主体是教育,围绕教育局、磁县一中、职教中心通盘考虑。
“总之,每次调整都有鲜明的目标,而不是让人在背后嘀咕。评判标准是整个考评体系,调整又有明确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来选人用人,没有被调整的也不会胡思乱想,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
“因此,这套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是对县委用人权力的一场革命,压缩了县委书记选人的权力空间,但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也可以说得到了解脱。”李德进说。
2009/12/31《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王炳美|河北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