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医疗国资委”成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大势

  “医疗国资委”被赋予了改变公立医院几十年来“管办合一”局面的历史使命

  2009年11月11日,一下飞机周鸿德就从首都机场径直往北京大学资源楼赶去。在资源楼623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接待了他。畅快沟通一番之后,周搭机回成都。12月9日,周鸿德又一次来京沟通医改事宜。

  周鸿德是成都市市长助理、成都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素有医改“市场派”头衔的刘国恩,受聘为成都医改工作专家小组组长。

  时隔一月,记者就成都市设立医管局的相关问题咨询周鸿德时得知,设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之下的公立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医管局)正处在人事安排的“敏感时刻”。

  “医管局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掌握资产审批权,投融资的权力以及院长的选聘考核任命权,通过财务这个核心纽带去管理医院。”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宋剑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初步的想法是先设两个综合处室,一个负责改革工作,一个进行常规管理。”

  11月10日颁布的成都医改方案中,成立医管局被外界认为是该方案的最大亮点。这个也被外界称为“医疗国资委”的机构,被赋予了改变成都市部分公立医院几十年以来“管办合一”状况的历史使命。

  医疗国资委走到台前

  “医管局是个人数不多的管理局,但从它管理的资产和对老百姓的责任来说,它也是一个足够大的管理机构。”宋剑锋表示,“它甚至可能不是常设机构,改革成功后可能会彻底纳入国资委。”

  医管局的成立,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一方面,医管局将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医院业绩考核和国有产权监督,以出资人身份行使投融资决策权、院长选聘考核权。这就解决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出资人产权不清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公立医院等机构的“管办分开”做出了尝试。

  刘国恩对本刊记者表示:“设立地方医管局的目的就是管办分开。”

  成都市医改方案强化了卫生局“管医院”的职能,如医院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同时,将“办医院”的职能从卫生局划入即将组建的医管局。医管局负责对现由卫生局等管理的公立医院、国有医院和公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机构的具体管理和改革。

  2005年前后,在保持公立医院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各地掀起了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探索高潮。具有医疗国资概念的上海、无锡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即是在此时期产生。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被业内习惯称为“医疗国资委”。

  上海和无锡模式,部分灵感来自香港医院管理局。成立于1990年12月的香港医院管理局,作为一家独立机构,接管了38家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同时,香港食物及卫生局负责制定香港的医疗政策,并监督医院管理局。

  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旗下拥有上海23家市级公立医院,总资产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全国知名的大医院。无锡医管中心在成立时,下辖9家市属医院、一家卫校、一家公司,总资产超过25亿元。此次成都市医管局具有多大的体量,受到各方关注。

  宋剑锋对具体的资产规模仍旧讳莫如深,但他还是将未来的成都市医管局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做了一个比较:“我们曾经考虑过将市属医院整合成一个上海那样的‘申康集团’,但现在计划先让每个医院都成为市场的主体,把市场主体丰富起来。在市场里以资本为纽带重新洗牌,打破垄断,充分竞争。我们暂时没有搞集团化的想法。”

  目前已有的消息表明,北京、深圳等城市也将组建“医管局”,通过这种“医疗国资委”的形式来探索实践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

  “增值”“增效”之问

  各界对于设立“医疗国资委”或“类医疗国资委”的医院管理机构,并不仅仅只关注其隶属问题。对于其“是否也遵循一般国资保值增值”的定位也很关心。

  宋剑锋说:“医院管理局行使资产管理保值增值职能。设立医管局,探索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为经营性医疗机构,是为了使市场调节作用最大化。”

  很多地方的管理者都有过类似表示。

  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简介来看,该中心“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效责任”。“保值增值”和“保值增效”一字之差,使得一些分析人士心存迷惑。

  无锡医管中心成立之初的职责之一也是保障国有医疗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当地一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露出对“保值增值”和医疗服务公益性之间如何均衡的困惑。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对本刊记者表示:“实际上我也没搞清楚一些地方设立类似机构的任务是什么,是提供后勤服务、监督管理、帮忙融资,还是做大做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就不赞成医疗国资的“增值”追求。她认为政府和公立医院的关系应该是赋予权力和义务的责任关系——政府给投入和政策,公立医院提供符合社会利益的服务,而不应该如流行说法将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产权关系。

  “这种责任关系的内涵,要大于仅仅依附在资本上的产权关系。产权关系成立的基础,是资产的所有者收益权。公立医院不存在资本收益,就更不存在收益权。”李玲坚定地表示,必须改变公立医院自我经营、自我营利的现实,回归公益性。

  刘国恩更是直摇头说:“我直到现在也没看出来目前公立医院的定位是什么。”

  他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中心目标应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供应能力。这就需要投入要素,其中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最关键。解决资金投入国家要么财政兜底,要么给相应的行业政策吸引社会资金。

  各地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正处于探索期,具体的模式还没有引起太多负面争议。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蔡仁华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管办分开”重点在于对监管者和医院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和分开,而并不在于具体的形式和分开的“度”,也不排除各种模式在实际中各有利弊。

  但是,管办分开的尺度和具体形式对于各相关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而言,则涉及权力和利益调整。

  医院也想傍有钱“婆婆”

  此外,作为利益攸关方的公立医院关注的则不仅仅是机构隶属问题,而是更关心“投入”问题。王静成连连发问:“投入机制怎么办呢?投入的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问题都难解决。现在有多少医院没有贷款,有多少医院建设已经到位呢?现在公立医院出资人责任还没到位,是不是这个机构就能解决投入问题呢?”

  蔡仁华说:“我和一些医院院长朋友聊天时,他们表示目前公立医院认市场为婆婆,公立医院改革之后更希望傍一个有钱的‘婆婆’。”

  卫生行政部门这个婆婆不管钱,相比而言国资委至少更符合这个选择逻辑。“在管办分开后,‘管’则倾向于懂医懂卫生的卫生部,‘办’则倾向于国资委,甚至是其他一些企业、财团。”蔡仁华认为。

  “你什么时候看到公立医院因为‘做错事’而被淘汰出局的,民营医院则可能会遭淘汰。自己管自己的‘孩子’,多半是会打折扣的。游戏规则不公平的时候,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一方久而久之自然会出现投机取巧的行为。”刘国恩是另一位热衷支持将医院管理机构放在国资委下面的专家。

  无锡市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一年后,无锡市卫生局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对违规市属医院进行行政处罚时,曾感叹“这在以前是天方夜谭”。他坦承,在管办不分的体制下,对公立医院的这种行政处罚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2009/12/31《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张欣|北京、成都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