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维卫,史上第一个“洋主席”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罗维卫,洋主席,外籍学生
  • 发布时间:2013-12-28 13:38

  2013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学生会为了招新宣传,住校内网卜发布了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证件照,其巾副丰席的证件照分分钟内被凶残转发,why?因为这位副主席竟然是北语的俄罗斯籍留学生,他不仅是北语史上第一个在学生会任职的外籍学生,同时也因为帅气的外表(帅字用在这里真是乏力啊……)被无数年轻人关注并喜爱。据说,今年9月北语社团招新现场,该位副主席还被学生会的同学拉去一起负责招新,拿着喇叭和一帮扎堆的中国学生一起,喊着宣传口号,他的加入招新引来许多人围观。

  为了捕捉这条新闻(真正目的是为了走近帅哥我是不会随便说的),我们特地去北语拜访了这位“史上最帅学生会副主席”。

  这位同学叫克罗索夫·大卫,今年20岁,来自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的学生。从我们见面的那一刻起,大卫就一直在用非常流利的中文和我们交谈。尽管只在中国生活学习了不到3年,大卫说汉语几乎没有口音,非常标准,我们从网络热词谈到中国古典文学,几乎让我忘了他是个外国人。

  世界突然变了

  对于自己在一夜之间走红这件事儿,大卫表现得十分坦然。“这种事情给谁都会觉得挺爽的吧。”大卫说。照片流传开来之后,他自己还毫不知情,本来那只是普通的一天,可是当大卫再次迈出宿舍,走住学校里,他发现“世界都变了。”有好多同学带着“钻研”的目光注视着他,还有人上前要求和他合影留念。

  “我想,我是不是穿了不一样的袜了‘或者没有洗头啊,怎么这么奇怪?”“同班同学跟我说:嘿,大卫,你火啦!”“前两天我去杭州,在机场居然有人接机,真是吓了一跳。”大卫火了之后,很多电视节目邀请他去参与录制,但是大卫会进行筛选。他只参加和文化相关的节目。大卫拒绝了,80%的电视节目邀请,因为“太娱乐化了,和我没什么关系。大家都忘了,我的本职是学中文的学生啊。”

  成为网络红人给大卫的生活带来很多变化,不过他并不认为凭借照片走红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卫认为,大家过分关注照片上的洋帅哥当上学生会副主席这件事情的稀奇度,却没有多少人去想为什么他能当上副主席。“我认为,北语学生会是北语所有学生的学生会,并没有规定它只能是中国学生的学生会。所以其实按道理来说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资格进学生会任职。不过在之前,不管是外国留学牛,还是中国学牛都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史上第一个“洋丰席”

  在进入学生会之前,大卫就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上个学期,大卫在北京语言人学创办了俄罗斯学生会,帮助俄罗斯同学适应中国的环境和文化。他也搞了很多文化交流活动,包括给俄罗斯同学找语伴和给中国同学介绍俄罗斯文化。大卫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也在组织活动之中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校学生会在看到他的工作成绩后,丰动邀请他来做些工作,于是这个学期他被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在大卫看来,外籍学生进学生会不是什么稀奇事,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同学,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去担任职务。

  谈到以后会不会去竞选主席职位这个问题时,大卫说:“如果有一天,我有这个能力和经历,并不拒绝做主席。万一没有能力,我就不去争。这不能开玩笑,这是一件很需要责任感的事情。”

  最近,北语学会办了“风采大赛”,是一场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进行才艺展示的比赛,大卫做主持人,算上他一共有四位主持人,其中三位都是中国人。与此同时,大卫仍然坚持以他创办的俄罗斯学生会的名义办中俄交流活动,虽然有些累,但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我每次办这种活动都很高兴,因为我觉得通过我和朋友们的努力,办些精彩的活动,能拉近两个国家质检的距离,促进文化交流。”

  虽然大卫在中国非常受人欢迎,但是对于远在俄罗斯的父母来说,他还是像刚离开家的时候一样,是一个高中刚刚毕业的俄罗斯小男孩,是那个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的小儿子。

  大卫17岁离开家,18岁来中国,今年他20岁。因为远在俄罗斯的父母没有上网的习惯,大卫跟他们通电话时讲起自己现在在中国成了网络红人,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在电话里,他们会先说“哇,你好棒啊。”后面一句却永远都是“你吃饭了吗?”

  至于自己帅气的外形,大卫并不是十分在意,他坦然,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帅。被大家“过分关注”之后,他才觉得要更加注意形象。不过在大卫看来“注意形象”的意义并不在于外形,而是要管好自己,不做过分的事情。因为有很多人关注,自己更要努力把中文学好。

  喜爱繁体字的中国迷

  大卫对中文的爱好并不止学好中国话,他对中国的现在和古代文学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偏好。谈及最近读到的比较喜欢的书籍,大卫的话就多了起来,他告诉我,他很喜欢作家三毛。“很少有书能让我流泪,但是读到她写的撒哈拉的故事,很浪漫,真的很让我激动。”

  来北语的第一年,大卫还在专门针对留学生的中文班学习,但是那里教授的内容对于他来说太简单了,于是第二年他转到了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这里,大多数同学都是中国人,全中文授课,考试的题目也和中国同学一样。对大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其实压力挺大的,平时我要比同班的中国同学更努力学习才行。”但是他丝毫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非常热爱中文,希望自己能学得更好。

  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也是必修课。大卫认真地说:“虽然只学了很短的时间,但是我感觉我已经爱上古文了。”问到最喜欢的古义是什么,出乎意料,大卫的答案竟然是《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虽然很小,讲述的也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大道理,但是大卫却认为这之中关乎“健康”的道理非常重要。 “我觉得如果人没有健康,等丁一无所有。我们出生时是裸体,死去时那些财产和衣物也是不能带走的。”一切以损耗健康为代价的“成功”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乔布斯,虽然大家都认为他是很成功的,我却不能认同。”

  大卫还很喜欢日语,因为日语里面有很多汉字,他对一切有汉字的语言都感兴趣。因为室友是日本人,他们经常用日语对话。走在校园里,大卫用中文和认识的中国同学打招呼,用日语和遇到的日本同学打招呼,转换十分自然。

  大卫平时不怎么用电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电脑坏了,耗着一直没有拿去修。他发现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更能安心读书,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于是他就像个当代隐士一样,阅读纸质书籍,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偶尔有需要就借朋友的电脑来用。他刚刚开通微信,也不用校内,但是大卫偶尔会上上微博,他的微博名字叫“俄罗斯大卫”,是大V用户,有三万多粉丝了。他经常在微博上用繁体字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分享的内容,除了繁体字,还有生僻字和异体字。大卫时常以翻阅古汉语字典为乐,看到不认识的、新鲜的、有趣的就会分享到微博上。很多时候他发的内容都让人一头雾水,比如前些日子他在微博上发了一个“ (dá)”字,并附上解释:小羊羔。

  今年中秋节的时候,大卫还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拿着月饼的黑白照片,不忘配上一句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通晓诗文,大卫还会弹钢琴、画油画,在家乡的时候他经常画,只是来了中国没有这个条件了。他微博里有一张自己的油画作品照片,临摹一位画家的作品,颇有几分味道。

  在他乡自力更生

  来中国生活两年多,大卫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没伸手向家里要过生活费了。“我要自力更生。”大卫告诉我们,北京的物价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不算便宜,父母在家乡挣钱养家也不容易,他舍不得花家里的钱,家人打电话来问他需不需要寄钱,他都拒绝了。一有机会,他就出去做些兼职,有时候是在外企做口译的工作。“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事情,其实还是不追求回报的。如果做了工作能给钱,我当然会很高兴。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在中国从来没有吃不饱的时候。很神奇,一旦没有钱,立刻就会有一个工作的机会给我。我觉得我运气还比较好。”大卫开心地说。

  谈到对于未来的规划,大卫表示要顺其自然,以后会怎么样,是留在中国继续读书,还是回到俄罗斯,现在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很享受当下的生活。大卫利用假期的时间游历了中国很多地方,他很喜欢南方,尤其喜欢杭州,经常去那边会会朋友,他的朋友好似遍布各地,“在那边,我的人脉已经很广了。”大卫不无幽默地说。

  当然,他的粉丝更是遍布全国。在杭州一个普通的麦当劳里都能被人认出来。

  后记:

  某天看到一条莫言出席某网络文学课活动的新闻报道,台下坐了一个穿着中国古代服饰的外国小哥,眉清目秀十分扎眼,心中纳闷:这莫不是大卫?后来发现大卫更新了一条微博,当然是繁体字:“今天在国子监参加了活动。莫言老师收我为徒。非常激动!我要去努力地写作啦。”

  于是我又给大卫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确有其事。那是某网站办的一个活动,莫言答应收大卫为学生,还鼓励大卫要加油。大卫挺激动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莫言还送给大卫一本《蛙》,他最近正在读,这对他来说还有点难度,他觉得“莫言老师的语言真的很独特。”

  最近,大卫也在努力用中文写自己的书,“我计划在一两年之内出一本书”。关于书的内容,大卫神秘兮兮地说现在还不能透露,总之就是一些和他自身经历见闻相关的,中西合璧的故事,形式会有散文,也会有青春体裁的小说。“写出些东西之后,会和莫言老师见面,他会给我建议和指导,所以我现在正在努力写,我本身就对写作非常感兴趣。”

  默默想,大卫年纪轻轻,师从名门,还很勤勉,将来必有大造化啊。对了,大卫现在有了个正儿八经的中文名字:罗维卫。(罗是俄罗斯的罗,卫就是大卫的意思,中间的“维”有段小故事:一次大卫去医院挂号,写了繁体的“罗大”,医生没看清,直接给写成了“罗维卫”。大卫挺喜欢这个“维”字,干脆就叫了这个名字。)

  文/校园记者秦雨晨(中国人民大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