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维护纯粹的青年空间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706,青年空间,宗教冲突
  • 发布时间:2013-12-28 15:31

  706就是门牌号?

  邬方荣是最早建立706青年空间的12个人之一,也是目前空间的负责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12个初创团队成员工作的工作,出国的出国,而邬方荣却始终不舍得离开这个大家亲手建立的青年空间。

  回忆起早期706空间的创立,邬方荣满是感慨,“其实刚开始建立706青年空间的时候,我们也不清楚到底应该举办什么样的活动,只是想当然地觉得应该有一个青年人自己的活动空间,方便大家交流。”于是,12个年轻人通过朋友介绍以及高校寻访,开始对外宣传706青年空间的理念。在早期的对外推广期间,他们联系了很多高校的教授,多为国际关系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他们都对这帮青年人开创空间的想法表示支持。2012年3月16日,706青年空间迎来了它的第一场活动。“当时邀请一名外国友人,分享了他经历的在巴尔干半岛上发生的一场宗教冲突。当时参与活动的人数并不多,但每个人都很享受这样一种交流的过程。从宗教冲突谈到历史遗留问题,大家的参与度很高。”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社会机构找上门来,希望能借助706来举办一些青年人热衷的文化沙龙活动。对于每天接到的合作电话,邬方荣是这样判断的:“首先,我们会看办活动的组织是不是真正认同706的理念。其次,我们会根据对方选定的主题,对嘉宾的讲话风格、口才、知名度等等评定。”有时候,706也会邀请一些年轻但经历丰富的人,来到“青年聚”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个人经历。但对于商业活动和纯语言学习类的活动,706一概不接,因为706还是希望能以有质量的讨论为主,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的加入。

  三次搬家,差点关闭

  刚开始,出于分享和交流的目的,706秉承着公益的理念,对于活动参与者不收取任何场地费。但是,每月高昂的租金和日积月累的水电费让团队成员不堪重负,经济上的拮据更为每周零星的活动雪上加霜。可以说,空间运营初期,投入远远大于产出。虽然团队成员想竭力为青年人打造一个低价参与、无商业交易行为的青年空间,但持续的运营赤字还是给团队成员敲响了警钟。如何能让706持续地运营下去实现自负盈亏,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两个月之后, 706开始向活动的参与者征收每人每次10元的场地费。一方面,希望通过场地费的收入多少弥补一下财务上的亏空。另一方面,希望706能给大家留下“高质量讨论空间”的印象,因为免费的活动不能引起大家对活动本身的关注,还可能有损活动的质量。

  空间运营早期,706以每周1次的活动频次持续做了4个多月,虽然每场活动的反响都很热烈,但由于场地闲置过多,品牌知名度不深,也没有企业赞助,空间的日常运营成本还是个天文数字。2012年8月,由于缺乏资金支持,706青年空间暂时关闭。

  2013年6月,706青年空间再度开张,搬到了华清嘉园的15号楼。邬方荣一边维持着空间的日常运营,一边开始在网上发起了集资活动。同时,706在豆瓣、微博、人人等各大社交网络上开始集中火力做推广。从空间建立的理念到文化沙龙活动的推介,706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耳熟能详的名字。终于,在成功筹集到12万元资金后,706的燃眉之急解决了。原来每月1万的租金涨到如今的2万,网上筹集的资金越用越少,团队成员只好另想办法。一方面,增加了活动开展的频次,有时一周的活动最高达到18场;另一方面,活动参与者的场地费由原来的10元上涨到了15元。虽然,场地费对于整个空间运营的成本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但场地费的上调无疑为空间的持续生存奠定了基础。

  除了向活动参与人群收取场地费,邬方荣还推出了会员计划——半年期学生会员200元,全年期360元,非学生半年期400元,全年期706元。成为会员后,空间的所有活动都可以免除场地费。另外,706开发了青年旅社项目,会员50元/晚,非会员70元/晚。虽然青旅这一块现在住的人不太多,但是邬方荣希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来北京进行短期培训和游玩的年轻人入住。最近,邬方荣还在筹划着通过卖一些周边产品比如徽章、明信片、卡贴之类的小玩意来弥补空间不断上涨的成本。

  人力成本为零

  “一开始我们没怎么招募志愿者,就是靠团队的12个人撑起来的。”由于初期706的知名度还不高,一切与706相关的活动执行都由团队的12个年轻人来做。

  如今,随着706青年空间在网络上的走红,越来越多热爱生活、热衷文化沙龙、认同分享理念的青年人开始加入到706的团队中来。他们有的报名参与了706青年空间的志愿者工作,有的成为706的常驻会员,小住之余也帮助维持空间的环境卫生。胡文雯是706招聘的第一个全职员工,主要负责在对外开放日里对空间的宣传、介绍,平日里空间的清洁工作,以及活动期间的具体执行。胡文雯说,她非常喜欢706整体的文化氛围,来这里交流的青年人有着多元的经历。她希望在706工作的这段时间能够使自己静下心来去积淀一些东西,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志愿者的工作虽然琐碎,但从没有人抱怨过。“我很感谢大家对706的支持和付出。也许在706,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没事泡杯茶看看书,这种纯粹的追求才是大家真正向往的。”邬方荣说。因此,在人力成本上,706的支出基本为零,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志愿者一点一点完成的。

  在志愿者招募方面,706组委会规定了一个月的试用期,来观察志愿者的表现,表现不佳的就会被辞退。除了有固定的规章制度和负责人排班表,邬方荣还把团队成员分为了三个部门:网络推广部、公共关系部和活动信息部。网络推广部是任务量最大的部门,每天要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杂,从前期的活动海报制作、线上平台宣传到后期的活动资料整理,负责人程宝忠带领推广部的成员们每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什么时候刷微博?刷什么内容的微博?这些都成为网络推广部成员的必备技能。看到现在空间有条不紊运营状态,邬方荣很是欣慰,“我们一周平均有18场活动,除了外界的公益或学术组织借用我们场地做活动外,我们还举办很多706自己的品牌活动,比如沙之书公开课、一千零一夜、给我三分钟。”

  保持纯粹

  过去,706的成长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空间的运营收入中有70%都来源于社会人士的捐赠。很多曾经满怀热情想要在大学时代一展抱负的中年人也加入了捐赠人的队伍,中国人民大学的陈伟教授一口气就捐了700多本书,内容多为人文社科类。

  想到706未来的发展,邬方荣认为,706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品牌形象,通过706品牌形象的塑造,慢慢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其中,然后可以通过一些与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合作,开展一些有主题的文化沙龙,从而弥补空间的运营成本。目前,空间的创收主要由会员费、非会员场租和青年旅社的收入组成。

  有很多商业企业听闻706后,纷纷致电合作。一家婚庆公司表示,只要在706举办文化沙龙的客厅里摆上一张印有公司logo、造型独特的椅子,每月就支付空间两千元。还有很多留学教育机构希望借用706的场地,来举办有关成功学的讲座,场租费用也格外诱人。但这些都被邬方荣拒绝了,他还是坚持空间最纯粹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活动理念,“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非营利组织,我不希望给空间打上过多的商业烙印。”但是,在成立了公共关系部之后,邬方荣也渐渐开始寻找能够与706共同举办活动的组织,以保证空间的持续运营。“现在随着社会企业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部愿意与一些非营利组织展开合作。比如我们一起办一个有关创新概念的分享会,海报或是横幅下面写上:苹果公司,我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706经营上还在盈亏平衡点上挣扎,但他们已经在逐步转变最初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通过运营空间弥补掉部分成本,其余的百分之二三十花费来源于社会上的个人捐赠。但“看着每天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们聚集在这里,或抱着吉他、哼着民谣,或高谈阔论,我就很有信心。”邬方荣说。

  文/边婧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