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打造金融软件人才摇篮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专项培养是当下各所高校教学的重点,产学合作的模式近年来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被高校广泛采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北京工商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培育模式上多年来一直在做积极探索,并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近日,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蔡强教授与记者就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展开对话。

  记者:请您介绍下贵校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办学特色,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供其他学校分享?

  蔡强:我校与北京市属其他高校相比,从课程教学体系和学生职业选择上看,我们的软件人才培养有较为鲜明的金融行业特色,有很大比例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从事开发和应用工作。从教学体系、实习实训、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学院有微软创新联盟实验室、学生创新科协等学生科技团体,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并且学校注意从教学、实习实训、科技竞赛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也不得不承认,我校与985、211类学校相比,以及与前列的北京市属高校相比,我们的师资水平、实验室建设和生源质量还有一定差距,在承接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记者:目前国家都在推行“校企合作”的形式来培养软件人才,您对这个形式怎样看?对于企业与高校来说,这种形式产生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问贵校在产学合作方面有哪些尝试,在产学深度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遇到了什么困惑?

  蔡强:“校企合作”这种教学形式很好,是近年来教育部推行的一种非常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意义深远。我校近年来也在此领域积极的做一些尝试,对于软件人才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学校深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改革形势下,我们学院也花了很大力气开展与企业的产学合作。

  具体体现在几方面:首先就是加强和行业的联系。继续在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作为副理事长单位,积极参加活动;加强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的合作;也注意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其次,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和支持下,计算机系成功开展了与中软国际北京ETC、用友新道、北京千锋互联科技、北京火龙果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蓝桥杯软件学院等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并完成了2008-2010级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校外实训工作,2011级专业实训工作正在进行中。第三,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我们一直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先后耗资千万建立了计算机系统、电子商务、网络工程及安全等多个实验室。第四,以建设面向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服务的校内实习基地为目标,扩大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和中软国际、易知行、火龙果、海西慧学、优才网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课程群建设,并与教学基地建设相结合,争取3-5年内理顺课程体系和实验平台,建成北京市人才培养实践实训示范基地。

  记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贵校在引进优秀人才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蔡强: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我们采取广泛联系邀请优秀人才加盟的方式,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市和学校人事处的支持下,成功邀请了美国蒙大拿大学计算机系的Binghai Zhu教授作为我院的兼职教授。同时每年新进2-3位年轻博士(后)来计算机和软件学科从教。

  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我们把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直在做,并且将其提高到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高度上,花大力气推进相关工作。在校人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选派3-5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软件企业参加教学技能、课程群、新技术等方面的短期培训,还推荐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教师培训基地的各项提升活动。

  本报记者 张苗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