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资源共享,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 发布时间:2014-11-26 08:25

  摘要: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企校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持续的合作机制,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与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公司、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多年来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为个案,总结和提炼了四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对四种模式进行了优与劣的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资源共享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课题: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YBKT2011118。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决定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不断强化校企之间的连接纽带,满足双方的利益诉求,扩大利益交集,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真诚合作和加强自身的体制与机制改革,构建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与医药行业、制药企业长期合作。笔者针对山东省部分医药企业进行了初步调研、走访,根据企业反映情况和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体会,拟定了设计调研问卷的结构和内容。以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公司、瑞阳制药有限公司、青岛国风药业、威海东宝制药、鲁南制药、渤海制药等企业为主进行广泛、深度的企业内部调研,同时调研了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20家余家,对调研材料问卷分析,分析阻碍校企长期合作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得到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归纳演绎出校企合作模式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通过个案建立适合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可行性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等5个专业采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订单培养”模式。通过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建立一种法定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校内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这种针对性强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全过程,通过个性化“订单”的方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

  订单培养模式的优点:一是能够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二是企业可以制定中长期人才规划并保证实施,三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向性与目标性更强,四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简洁而清晰。

  订单培养模式的缺点:一是校企合作松散,对校企双方的刚性约束力不强;二是干扰因素多,比如企业发展状况的变化、学生就业愿景的变化、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等,不容易完全组织实施;三是双方合作的共鸣点单一。

  二、“资源共享”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学校或者企业一方为主体,另一方为辅助,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责任与义务,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共用、共管、共担,以各尽所能、各用所长、校企共赢为原则,对人才进行培养。

  “资源共享”可分为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共享。学校的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互兼、互任,在“两位一体”、互相聘任的情景下,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在人才培养上,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双方携手完成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用实训基地,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笔者学院校企推行“车间与教室一体化,企业与学校融合化”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一方面为师生了解企业、接触专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更便于企业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实现校企“双赢”。在平台共享方面,学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利用知识优势,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推进成果在生产服务和教学实训领域的应用;企业则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场地、设备、教师资源,在职业院校建立企业研发基地、培训基地等。

  “资源共享”模式的优点:一是能够充分节约、整合资源,使资源收益最大化;二是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专业操作技能、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掌握市场行情,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操作水平;三是企业也可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员工素质;四是彼此利用优势资源交叉融合,强强合作,有可能产生出超乎预期的成效。

  “资源共享”的缺点:一是合作资源的产权与使用权,有时会发生争议与矛盾;二是合作过程中,有时会与自身计划的生产、教学等活动发生冲突等;三是专业教师的实际技能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执教能力很难完全满足企业或学校的要求。

  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

  工学交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教学见习,二是工学交替。利用学生假期,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了解行业状况及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等,提前接受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劳动纪律等,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学生到合作企业对其产品、管理程序、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等,初步掌握岗位工作要求,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笔者学院每年安排大一部分专业学生在完成新生入学、军训后,到企业进行行业、企业认知;在开设专业课前夕,每年安排部分专业学生进行一周的教学见习。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准备。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与反馈,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学生顶岗实习是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在企业挂牌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生产实习基地,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企业积极接受学院学生到企业相应岗位实习,按有关规定和实习合作协议提供合理报酬。企业会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企业在校内设立专项奖学金、奖教金等。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的优点:一是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二是学生实现了“求学—实习—就业”一体化;三是企业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效益;四是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质。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缺点:一是有时会打乱正常的工作任务;二是企业先期培训投入大、产出小;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准员工”流动性大;四是学生的安全等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大。

  四、“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要充分调研掌握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信息,在实行联合办学时,选择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校企签订联合办学人才培养协议,双方通过协议分清权利与责任,在约定好双方物质投入的基础上,共同商讨专业、岗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招生人数、职业发展等。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集团化办学。学校专业发展实施企业团体化,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合作办学董事会等,密切校企双方关系,紧密合作,校企双赢,共同办学。如学院投资建成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药品检测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合作企业对职业院校有限度地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亲密伙伴关系”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

  二是合作办专业。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结合企业发展要求,双方共同制定人才供求规划。学院与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培养某专业的技能人才协议,学院投入教学场所、教师、设备等,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明晰投入的产权与使用权。双方共同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完成。

  三是合作办项目。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学校接受企业设备援赠、设备推介、为企业提供设备场地等形式,努力引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产品、资金、生产线、生产车间等来满足实训和生产,建成企业生产基地和学校的教学工厂及技能考核鉴定场所。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点:一是校企深度合作,用活了校企双方的资金和设备,使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降低了成本;二是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并学习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三是学校的办学效益与企业经济利益双提升。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缺点:一是由于理念制约,联合办学的体制机制瓶颈较难打破;二是彼此投入设施设备的产权、使用权容易发生争执与矛盾;三是人才培养的形式与目标,需有较大创新与突破。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重要的办学模式。近几年,笔者学院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决策、优化机制、落实措施,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方面不断提升理念、创新思维、推进改革、彰显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效,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当前,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今后一段时期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二敏.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析——基于利益激励机制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1(8).

  [4]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5]崔玉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制定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

  文/巩海涛 刘岩 曲晨 李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