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晚自习管理阶段目标导向的实践探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中职,晚自习管理,目标导向
  • 发布时间:2014-11-26 08:53

  摘要:自习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课堂。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自我约束能力比较薄弱,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课后的学习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督促。因此如何让自习课堂更有效,让自习课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使之既能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本文就如何以阶段目标为导向进行职校学生晚自习管理做了有效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中职 晚自习管理 目标导向

  自习,是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温习功课、阅读课外知识、课余训练技能的主要时间段,也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辅导学生、为学生解惑的重要途径。高效充实的自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师生交流,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随着中职办学规模的扩大,中职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周边地区,因此住校生在中职学校占了较大的比例。针对住校学生,学校在晚上安排自习课,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合理、安全、高效度过就寝前的时间。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安排这些住校生晚上的学习时间,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中找到更贴近学生实际,又能利用好晚自习时间,成为中职晚自习管理模式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调查、实践,本文结合中职生特点,积极探索构建阶段目标导向的晚自习管理模式。

  一、现状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1.中职学生晚自习现状堪忧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扶持,中职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入学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低,甚至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无事可做,产生厌学情绪,自习课更是如此。2小时的晚自习本来是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培养技能的良好时机,然而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更是一种负担,上晚自习变成了“熬自习”。很多学生将晚自习当做自由课、聊天课,有的同学发呆、睡觉,无所事事,有的同学聊天嬉戏,与晚自习的学习氛围格格不入,还有一部分学生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认真好学,但是这些学生缺少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和规律性,往往拿起一本书翻翻后放下,又拿起另一本书看几页,抑或是拿起这张试卷做两题,一会儿工夫又拿起那本书背两句,看似很勤奋,其实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盲动学习。

  2.原因剖析,倡导“文化”目标引领

  一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缺乏动力。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干些什么,所以晚自习无所事事,用各种方法来打发时间。另外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的失利者,是初中学校的后进生,而社会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受其影响,开始自暴自弃,丧失上进心,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晚自习。二是传统的看管式晚自习往往会是事倍功半。当下晚自习的管理模式是教师下班管理制度,靠下班教师猫捉老鼠地盯着,靠学生干部违纪扣分制度管着,靠任课教师沉重的作业压着,表面上学生都在埋头看书写作业,但是这么沉重的氛围,愈发让学生觉得自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从而减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职学校培养社会的蓝领人才,倡导一种“蓝领文化”精神,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人文素养。中职教育的最大吸引力当然是它广阔的就业前景,但学生就业前景的美好取决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建设一种有效的晚自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在2小时的自习中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为职校的“蓝领文化”打响品牌。

  二、创设“动机—过程—机制”三元策略的目标导向模式

  传统的晚自习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管”,而没有发挥自习课应有的学生的主导、主体作用,于是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晚自习模式的陈旧,方式的单一。目标导向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作用的思想,也体现了“认识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的心理学原理,还体现了“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此意义上,在晚自习管理中,运用目标导向,合理地构建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创设“动机—过程—机制”的三元策略的目标导向模式。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晚自习课堂上,建立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务必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导”字上做文章,创设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晚自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是学生充分挖掘个体兴趣和提升能力的平台,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宰者。其次,要提供人人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中强调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要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满足感,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

  2.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晚自习课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但不是凝固不变的僵化程序。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耳、眼、手、脑等器官参与自习活动,达到“知、情、行”的运用和升华。这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学生自我表现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做到每次晚自习目的明确、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学习方法得当,过程注重学习的效率而非简单的作业量的衡量。

  3.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作为教育教学环节之一的晚自习课堂,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就根本谈不上主体发展,也无法实现“蓝领文化”精神,因此从机制上改变策略,尤为重要。首先,在调查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的课堂考核制度,不以课堂纪律作为考核评价目标,而将学生技能学习目标、情感探索目标等作为考核评价结果。其次,改变以往晚自习只是低头写作业的传统框架,将课堂延伸到实训场地、报告大厅、图书馆等,做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再次,要正确认识晚自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变化,要有教师的组织管理但非平常课堂中的主导者,要有学生的自主地位但非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防止这两方面走向极端。

  三、建立专业化与人文化相结合的阶段目标导向模式

  依据学生晚自习现状,建立校级课题研究,明确研究内容,由基本的问题着手,深入探索研究并有效落实。具体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确立研究目标

  以专业化、人文化建设为基础,注重学生在晚自习中对知识、能力、情感道德的培养,以建立一个丰富而全面的晚自习体系为目标,并完成课题方案的撰写。

  2.研究阶段确立研究内容

  通过调查访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校班级晚自习情况有初步了解;通过课题小组成员下班管理晚自习,观察学生晚自习的情况,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现有晚自习模式的感受与提高晚自习效率的建议;广泛征询教师建议;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结合学生实际,研讨提高晚自习效率的有效策略。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确立以技能训练、专业讲堂、生活频道、职业讲座等为主要内容,将贴近生活、能力训练、探究学习为目标的晚自习过程作为主线,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

  3.实施阶段注重成效反馈

  (1)探索人文与专业相结合的“内容”模式。探索在专业学习中,以校本资料为主,渗透文化素养类内容,推广以心理学、国学、书法、技能练习等作为基础的晚自习内容,以心理周一、技能周二、国学周三、笔墨周四、技能周日这样的循环方式进行。推行以培养口语交流、人际交往、技能动手等方式相结合的校本晚自习教学。通过心理疗法、美文经典等的普及,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文章的阅读及心理小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愉悦自我,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与专业学习的结合,渗透至内容,从内容上建立学生任务引领、自主培养、能力锻炼的新模式。

  (2)探索人文与专业相结合的“始业”与“就业”相贯穿的模式。以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就业为前提的晚自习管理,从源头上确立了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终极目标。通过在各年级学生中开展以专业类、文化类为主的各类职业讲座和专业讲堂:在低年级中重点安排专业老师指导技能训练,进行始业教育和专业发展规划;在高年级中安排实习就业讲座等,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掌握面试技巧。抓好“始业”与“就业”,从学生进校出校的两头抓起,真正将学生的学习内化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3)探索人文与专业相结合的“情感”模式。根据晚自习的特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技能训练,指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道德导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双方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使整个模式构建在有情感氛围的专业学习平台上。

  4.总结阶段展开反思交流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完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同时汇编晚自习学习材料成册。阶段目标导向下的晚自习模式,可以真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需要,改变当前效率低下的学习氛围,但也会出现类似考核评价的散、形式内容的杂、课堂现场的乱等诸多新问题的出现。反思过程不仅是课题总结的需要,也是师生改进晚自习模式,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交流收获感悟的多层次教学需要和心理需要,为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峰.中职学校晚自习模式的改革探究[J].文科爱好者,2010(3).

  文/彭晓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