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机械制造,课程特点,教学改革
  • 发布时间:2014-11-26 08:41

  摘要: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定位和课程特点,本文介绍了笔者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特点 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笔者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现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作如下探析。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等四部分内容,构成了机械制造系统中关键技术的基本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目的是围绕被加工零件进行的。作为一个系统,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机床,将无法完成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加工不能进行;夹具为零件的切削加工过程提供合理、可靠的定位与夹紧;机械制造工艺中工序、基准、加工质量等内容专门研究切削过程中诸因素的关系与规律,这与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等密切相关。只有掌握机械制造系统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将其有机、合理地融为一体,用科学、全面的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才能使得加工制造过程经济合理。

  学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后,学生应学会综合应用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金属切削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该课程的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同时,课程内容来源于实践,经归纳、分析,进行系统理论化后又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故其实践性也强。

  二、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笔者认为,应紧扣大纲,合理调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为了突出机床教学的系统性,笔者把金属切削机床及其运动、各种典型机床简介、机床夹具设计基础、典型机床夹具及其设计方法这几章放在一起讲授,这样学生对与机床有关的知识才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该课程开讲前,学生进行车、铣、磨、刨、钻等机加工实习,加深对刀具、夹具、机床、定位与夹紧、金属切削、表面质量、加工工艺、工序、工步等概念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理论后又要重新回到实践中去,用系统的理论来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理论学习,学生必将加深概念,并学会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四、教师应不拘一格,灵活使用多种教法

  1.举例引入法

  讲授新课前,教师先讲有关实例以导入新课内容,把生活中与机械相关的内容与教学相相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可以实板上钻孔为例,导入工步的概念。

  2.提出问题法

  教师因势利导地提出与新课知识相关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向学生提问:“普通车床的用途是什么?”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车工实习,从而进一步想到车床实习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新课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课堂演示法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模型。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对比教学法

  通过把同类相近知识对比教学,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如教师讲述麻花钻切削部分结构时,拿车刀切削部分作比较,使学生认清六个刀具角度的基本定义。

  6.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应该从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出发,多花时间做好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视频、动画等穿插教学中。如将各种机床的外形、车刀的结构等通过计算机投影技术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画面,轻松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五、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努力做到理实一体化,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亭.机械制造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李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践[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Z2).

  [3]韩权利.《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改革设想[J].装备制造技术,2011(5).

  文/陈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