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
  • 发布时间:2014-11-26 12:32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特别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此大背景出发,探讨了提升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技工院校 毕业生 就业 职业能力

  一、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方向

  为培养出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技工学校要走向社会,与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校企可通过订单式培养、冠名班、产品教学、开展技能比赛等途径不断丰富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层次,拓宽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同时,学校还要配备与市场需要相衔接的教学实训设备,继续完善专业培养方向,突出“双核”培养理念,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双核”型高技能人才。

  二、改革专业及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技工教育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学校应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明确专业人才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设置和调整专业,拓宽专业培养口径,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夯实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具有人文、社会、经济、法律、管理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

  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面向工作岗位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融知识、技能、素养培养于一体,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一个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

  三、锻造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技工院校学生有其鲜明的特点,学校应更多地反思自身,思考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学校应立足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笔者建议学校在日常教学中推广技能比武,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此外,在培养学生显性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隐性知识与能力,诸如策划与决策、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安全意识等。通过以上这些途径,不断锻造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构建并完善学校就业服务体系

  技工院校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探索和构建涵盖全程、内容丰富、科学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搭建就业平台,夯实基础

  学校可以将就业平台分为两部分来搭建。第一部分是前期准备,是指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和人才需求的预测,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来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努力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第二部分是后期推广,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服务;同时学校要加强就业基地建设,稳定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通过培训、项目服务等方式,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垂直管理系统的联系,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2.做好就业信息服务,确保及时有效

  学校是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信息枢纽,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学校要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就要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网,切实加强与人才市场、中小企业网等网站的合作,走开放与联合之路,不断拓宽学校就业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实现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的三级联网互联互通,使信息获取更加准确化、快速化。

  3.做好就业跟踪服务,细致周到

  学校对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定期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工作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意见,收集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就业适应时间长和干事创业后劲不足等问题,形成和完善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学生就业服务

  模式。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任重而道远,技工院校要勇于探索,寻找一条最适合的路子,认真贯彻“双核”培养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努力开创技工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伟.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2]龙立文.关于校企合作中创新学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J].江苏教育,2010(6).

  文/苏娜 王群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