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IT新引擎

  1997年,全球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HEV)—(Toyota Prius)首发时,人们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前景仍存有很大的疑虑。但十几年后,已经有很多汽车厂商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未来主打的车型。所谓混合动力装置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动机或动力发电机组。形象一点说,就是将传统发动机尽量做小,让一部分动力由电池-电动机系统承担。这种混合动力装置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二者“并肩战斗”,取长补短,汽车的热效率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

  正是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这些优点,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被认为前景十分广阔,甚至有人认为,未来几年,汽车行业将进入“混合动力”时代。

  历史有时候会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如今,另一种“混合时代”——混合云也正在向我们走来。与混合动力汽车对汽车行业所带来的改变相比,混合云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会对IT产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跳出了IT的范畴,并成为驱动很多传统行业转型和创新的新引擎。

  2013年,凯撒旅游经历了一场由于用户个性化需求和业务量激增以及跨区域协同办公而带给IT的技术挑战。

  源自欧洲的凯撒旅游其传统优势在于提供高端的欧洲自由行服务和产品,随着中国游客旅行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于自由行目的地、线路、服务档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凯撒旅游在业务量增加的同时,也需要更好的IT手段来解决面对的技术挑战。

  一方面是用户对个性化出游需求越来越高,对更便捷、社交化的网络平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国际旅行社的业务特点,凯撒旅游遍布全球各个地区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之间需要经常进行跨地区、跨时区的实时协作,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协同办公平台也变得日益迫切。

  混合云帮助凯撒旅游化解了这一危机。通过采用微软的混合云服务,一方面,凯撒旅游利用私有云来满足企业内部全球化系统办公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公有云可以帮助凯撒旅游实现新应用、新业务的快速开发。

  “混合云服务不仅为凯撒旅游正常的业务沟通提供IT保障,其灵活的按需部署IT资源的模式,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凯撒旅游IT投入成本。”凯撒旅游IT部王志刚说道。

  与凯撒旅游一样,望湘园(上海)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湘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IT方面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望湘园是一家国内知名的、专营精品湘菜的餐饮连锁企业,目前已经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苏州等地拥有70多家门店。在谈到IT方面的挑战时,望湘园(上海)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建光表示主要有几点:“第一,我们原有的数据中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瓶颈,急需扩容,但原有机房的空间有限,设备价格昂贵,导致系统扩容成本居高不下;第二,餐饮行业业务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新的系统架构需要极高的弹性,并要求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第三,新应用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模式下的企业应用软件按点计费的购买模式给企业的财务带来很大压力,企业试错成本过高,不敢轻易尝试新应用。”

  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这对于望湘园而言,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随着餐饮行业利润日益趋薄,在IT设备上再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显然已经不太现实。如果从节省成本、灵活扩张的角度出发,公有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企业内部的一些财务信息、客户资料,敏感性较强,不太适合放在公有云上。

  最终,经过仔细分析和论证,望湘园选择了混合云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IT挑战。

  通过与联想合作,望湘园搭建了混合云架构。通过采用高安全性的混合云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公有云近乎无限的弹性资源,支持企业业务高峰时期的IT需求;同时,为了满足望湘园对客户资料、财务资料等敏感信息的严苛保密要求,这部分数据依然保存在望湘园的私有云中,并可实现远程调用。“联想此次为望湘园量身定制的混合云架构,让我们高峰时期的计算能力可以瞬时提升4到5倍,在数据中心成本投入方面降低了30%,而灵活的Hybrid Office使用模式在保证望湘园员工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将软件购买成本降低了40%。Hybrid Office模式还拥有跨平台、跨设备、跨地域的使用特性,让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处理文件,提升了工作效率。”赵建光说道。

  混合云进入落地之年

  凯撒旅游和望湘园在混合云方面的应用,并非个案。

  事实上,目前包括银行、政府部门、企业等多个行业的用户,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应用混合云。

  例如,政府部门通过采用混合云的架构,来提升对居民的服务。以往在很多人看来,政府部门的数据比较敏感,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警察局推出的一项使用手机查阅“交通罚单”的试运行服务,打破了这种认识误区:对于涉及到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如车辆登记及行驶证详情)的应用,也可以使用公有云来处理部分工作负载。在这个项目中,他们就很好地利用公有云来进行大规模的中间件处理,同时又确保遵从政府法规。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总经理王峰曾表示,混合云将是这两年中国电信发力的一个方向。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有限公司SVP & CIO张兴国则坦言:“用云技术实现集中化管理是酒店IT的趋势,而私有云的资源局限,需要通过使用公有云来弥补,也就是说未来需要构建混合云。”

  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云计算服务中心总经理崔玲则介绍,目前中金数据已有保险行业客户正在采用混合云私有云的模式,将后续新增的业务应用全部部署于中金的云平台,并将之前已有的业务系统逐渐向中金的云平台进行迁移,整个客户环境稳定运行两年多的时间,“不仅显著地降低了客户自身的运营成本,并且实现了对重大节日的促销活动,如2.14情人节及元宵节的双节活动,3.8妇女节等,以及新产品上线等时间点的突发业务量的支持,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国外现在有很多银行已经将自己的核心系统和对外服务系统逐渐的转移到云计算,通过“公有云+私有云”这种混合云的模式来提供服务。而国内的一些银行目前也在做混合云应用方面的尝试。”在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凯看来,如果说前两年混合云还是在炒概念的话,那么2014年确实可以看做是混合云在国内开始落地之年。

  “云计算的真正前景在于混合云。”惠普全球副总裁、云计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张永健表示,到2016年,75%的企业IT需求将由混合云交付。“今天,我们还在谈论建立一个私有云或使用公共云。但未来,我们相信应用架构将涉及多个私有云和多个公共云,也就是混合云架构。”

  “如果你现在没有混合云,那么将来肯定会有。”调研公司Gartner认为,2016年将是云计算决定性的一年,私有云开始让路给混合云,近半数的大型企业将在2017年年底部署混合云。

  埃森哲大中华区技术咨询董事总经理何悠毅也表示,目前有很多企业都开始采用混合云的模式,在公有云中更多的是企业非关键性业务,而私有云则涉及到更多用户信息、核心级的应用。“未来大公司都将采用这种方式。”

  “其实每一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经进入混合环境了,每一个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消费公有云的某种服务了。那么为什么说它没有完全实现混合云化呢?在整个企业的层面上,没有中央化的、统一的,而且是一致的、连贯的混合云部署方式,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是这个趋势是势不可挡的,不管你在哪个大洲、哪个国家,最终每个公司本质上都会走向混合云,没有其他的选择。”红帽开放混合云部门总经理Alessandro Perilli如是说道。

  所有这些迹象和分析都表明,混合云已经向我们大踏步地走来。

  业务转型和创新是驱动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混合云的快速发展呢?

  事实上,相比于私有云和公有云,混合云的优势十分明显。

  作为集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于一身的云计算模式,实施混合云,既能保证关键业务和信息的本地安全性,又能实现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业务的扩展向公有云溢出,充分实现云环境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实现对业务随需应变的支持;而在具备特殊需求的复杂关键业务上,其灵活性也能够让各信息系统在二者之间自由切换。这也是大型企业之所以选择混合云部署云计算的重要考量指标。

  IBM大中华地区云计算架构师技术负责人王攀认为,动态的混合云是企业和云计算发展的未来。“对于传统IT以及私有云的好处是可做到全部的客户化,并且拥有全面且健壮的管理系统、安全性的设计。对于公有云的好处是门槛低,同时根据用户的使用来收费。如果将二者混合成为动态云,就可以将其优点进行一个良好的混合,使企业最大化实现现有IT的投资回报,让业务负载有最合适的基础架构进行支撑,在速度与风险之间完美平衡,在不增加资产投资的情况下满足周期性容量需求,快速扩展计算能力。”

  在崔玲看来,一方面,混合云对于用户已有的业务系统的调整及影响会相对较小,可以在不影响用户现有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前提下,将新建的业务系统部署于云,并与已有的系统相结合,实现向云的逐步平滑迁移;另外一方面,对于一些行业用户,现阶段混合云可以更好地满足一些特殊性的要求,如特殊硬件设备的要求,以及一些传统软件的配置要求等。

  崔玲认为,混合云可能是目前大多数用户向云过渡所必然经历的阶段,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云计算特性,对用户现有业务系统使用习惯的影响也较小,还可以满足目前一些传统软硬件的特殊要求,所以现阶段混合云的模式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混合云将为企业IT提供更加灵活动态的资源,可按照用户具体业务应用的要求,随需随用,快速地进行调整,实现对于内外部业务的及时响应,更好地满足企业具体业务运行的要求,提供真正与用户业务紧密结合的IT应用环境;降低企业对于资金及人力成本的投入,使得企业可以更多地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尝试传统IT应用无法实现的业务模式,提供用户更优质、更完善的服务。”

  除了IT技术和架构方面的需求,用户对于混合云的需求,更多地则来自于业务转型和创新层面。

  事实上,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用户,正在进行或准备业务和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创新。例如,金融行业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转型等。而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IT系统和架构的要求,无疑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不仅要稳定可靠,而且要具备非常高的灵活性和弹性。而这恰恰是混合云的优势所在。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型的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所采用的都是混合云的IT架构。过去一段时间风靡一时的移动应用“快的打车”为例,支撑其运转的IT系统采用的就是混合云架构。据悉,对于涉及数据安全、数据模型方案,以及对服务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快的打车”以私有云的方式去建设。而对于开放性数据、合作第三方,以及“快的打车”本身的开放服务与开放平台,“快的打车”则选择建立在公有云上,以方便与多个数据源与应用对接。“在安全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我们也希望借助混合云模式找到一个合适的临界点。”“快的打车”的技术人员介绍道。

  应对“双模式IT”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的发展,对企业的计算能力和IT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促使企业考虑采用混合云架构。

  无论是大数据、移动互联,还是物联网的发展,都会涉及对相关具体业务系统部署和运营的灵活性的要求,对爆发性业务快速响应和应对的要求、以及对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及计算的要求等,但这些要求都是传统IT资源所无法支撑的,或需要前期非常高的成本投入,而采用混合云则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推动了混合云的发展。

  Gartner公司副总裁、著名分析师Lydia Leong就表示,很多客户目前都面临着两种基本的IT环境,即旧的IT环境和新的IT环境,她称这是“双模式(Bi-model IT)”。旧的IT环境通常指的是根据企业的具体使用情况高度定制化的系统,以及为企业提供核心功能的系统。新的IT环境是企业追求的前沿项目;应用程序和软件快速发展,具有快速迭代和快速启动。

  在她看来,如果试图强行将两种模式融合在一起,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显然,混合云架构能够帮助企业应对这种双模式IT环境的挑战,让企业无需为选择哪种环境而烦恼。

  Alessandro Perilli 就表示,红帽的混合云就是把复杂的不同的IT架构都整合在一起来支持用户的整体IT战略,“也就是说我们支持跨供应商的不同的应用,包括遗留IT系统,还有下一代的IT系统,同时支持跨物理、虚拟、私有和公有云的IT环境。比如说,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和PaaS的并行,还有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并行。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个混合云相当于是用统一的方式来同时拥有两个模式。所以说我们支持这种新旧两个模式的同时并存,这是我们的特点。Gartner刚刚发明了一个新词,把这种方法叫‘双模式的IT’,而红帽一直以来的解决方案,以及开放混合云战略,其实与Gartner刚刚开始热烈讨论的‘双模式的IT’不谋而同。”

  “很多企业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路口徘徊不定。当企业考虑云转型时,混合云这种兼具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优点,且赋予云端数据和本地数据双向迁移能力的云模式,无疑将成为企业云转型的最佳选择。”联想服务首席战略顾问孙锡铭如是说道。

  谁能解决安全和管理难题

  混合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企业要想迈向混合云,也并非一片坦途。

  首先,混合云跨越私有云和公有云,将会带来新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在安全方面,由于数据要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因此,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在混合云架构中,当数据开始交换时,企业需要在发送数据以前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其安全性。另外,企业还需要建立更加稳固的虚拟专用网(VPN)。公共云使用过程中访问资源的用户是公开的,但内部应用是如何进行的并不清楚。这也就是问题所在:如何让数据安全地转移到公共云上,又如何安全地取回,并在此过程中如何保证不将私有云的敏感数据暴露到公共云上。

  同时,企业还需要清楚,哪些数据可以放到公有云上,哪些数据只能放在公有云上,哪些数据对于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等。因此,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数据特点十分熟悉。

  相比于安全问题,管理问题可能是企业在应用混合云时面临的更大挑战。

  很多时候,企业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在架构上会存在着差异,例如,企业内部的私有云采用的可能是封闭架构,而公有云采用的则是开放架构,那么如何在这种异构环境下,实现很好的整合和管理,成为企业在采用混合云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混合云的目标就是,当你耗尽私有云的处理能力时,可以快速从公共云获得所需的资源,保证业务的正常运作。但如果企业不能对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很好的整合和管理,那么就会对资源的快速获取带来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混合云的优势会被大大减弱。

  可能有人会表示,管理工具或许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问题。但遗憾的是,现实并非如此。

  “现在的问题在于,确实没有统一的管理工具。比如,有些工具只是针对亚马逊的公有云而设计,当然,都还表现不错。而另有很多工具则是针对VMware的环境而设计,同样运转良好。但如果你想两者兼顾,那么就不得不做出妥协乃至放弃一些功能。”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Chris Wolf如是说道,“目前很多管理工具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功能的通用性。混合云管理工具通常都宣称支持VMware、微软、亚马逊和Citrix。但是,在实际部署时就会发现,这只是厂商的说辞而已,比如可能60%的功能是针对VMware,而其他40%的功能只能在亚马逊上跑。正因为如此,我们建议用户在采用特定方案前进行详尽的调研。”

  吴凯也表示,目前并没有看到市场上有哪款成熟的商用产品,能够把私有云、公有云很好地统一管理起来,特别是在异构的环境下。

  不过,在吴凯看来,这恰恰是如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IT方案商的机会所在。“我们既有公有云平台建设、运营的经验,同时也为很多企业建设过私有云系统。通过我们的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跨越不同技术、厂商产品和系统之间的障碍,从而实现端到端的系统应用。比如,在技术底层平台,要实现Windows架构和Linux架构的统一管理,在云环境中并存各种操作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性。”

  吴凯还强调说,部署混合云并不意味着对企业以往私有云投资的轻视甚至放弃,相反,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私有云的IT资产,实现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无缝链接、融合应用,这才是文思海辉作为“跨平台云计算服务商”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例如,有些应用从私有云迁移到公有云上时,必须针对公有云的架构进行优化,否则应用效果将会打很大的折扣,云计算的资源优势也将无从发挥。”

  针对这一问题,业内主流的厂商也在积极应对,其中一个十分明显的趋势就是:为用户搭建开放架构的混合云。

  以惠普为例,今年其所推出的HP Helion混合云解决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系统全部构建在同一架构(OpenStack)之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企业不管是构建私有云还是公有云,都能拥有一致的产品体验及开放特性,而且管理难度也大大降低。

  另外,在2014年9月,惠普公司还收购了开源私有云新兴企业Eucalyptus公司。作为一家诞生于2009年的年轻企业,Eucalyptus公司所销售的私有云构建软件能够以无缝化方式与Amazon Web Services公有云相对接,并允许客户将工作负载在私有云与公有云环境之间往来迁移。而在收购Eucalyptus之后,惠普公司也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混合云的集成与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Amazon Web Services公有云的用户。

  2014年8月,红帽公司也对其OpenStack平台下的CLoudForms云管理工具进行了完善和更新。“现在CLoudForms云不仅仅只是管理红帽,还支持vSphere,在亚马逊方面的支持也进行了大幅扩展。除此之外对于微软的支持我们也进行了更新,以便能够更好地利用微软最新的产品。”红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缺乏合适的业务场景

  企业采用混合云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业务层面。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企业是否采用混合云架构,只是一个IT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混合云架构的采用和业务的结合更加紧密。

  崔玲表示,在混合云的模式下,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还是用户如何接受这种新的云模式,以及如何与自己的业务相结合,充分利用云的特点对传统的业务系统进行调整和转变,真正体验到云所带来的优势,并对自身业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如果用户仍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即使采用混合云模式也没有意义。

  “挑战则是如何更多地了解客户的实际业务需求情况,也就是利用混合云模式如何真正满足用户现有业务场景的需求,并可以应对用户未来业务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对用户所在的行业具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并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才可以完成相关方案的详细设计。”崔玲分析说。

  吴凯则表示,企业在采用混合云模式时,要对自身的业务场景进行仔细地分析,看看哪些业务场景适合放在公有云上,哪些应该放在私有云上,“并非所有的业务场景都适合公有云,如果业务场景不适合,不仅达不到节省成本、弹性扩展的目的,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王攀认为,下面三个场景比较适合应用混合云:“场景一:在常规的状态下使用私有云,当周期性负载或突发负载来临时,快速扩展到公有云;场景二:应用的核心部分为私有云,交互系统等负载灵活应用使用公有云;场景三:云平台全部自建,部分平台或闲置资源可租给外部用户使用。”

  如何迈入混合云

  企业在采用混合云时,究竟该从何入手?

  崔玲建议,用户首先应从自身业务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梳理,根据对实际业务的影响情况,确定向云进行迁移的业务系统顺序,哪些是首先可以向云进行迁移的部分,并整理后续对于业务系统发展的期望或规划,确认后续业务系统对云环境的一些个性化的要求。

  而所考虑的因素及条件包括:目前业务处于起步期、发展期还是稳定期,可能的成本投入,已有的IT能力,可能面临的调整和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业务对于IT资源的使用特点及特殊要求,“比如安全性、敏捷性等。比如一些金融行业及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就更多倾向于选择私有云或混合私有云的模式。另外,对于用户已有的业务系统,在暂不改变现有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混合云的模式,将新建的业务系统部署于云,并与已有的系统相结合,后续再考虑将原有的业务系统逐渐迁移至云,形成私有云或公有云。”崔玲说。

  同时,崔玲还建议企业寻找专业的、具有一定行业背景及实力的、有丰富运营经验的云服务商,这样不仅可以协助用户进行梳理工作,还可以对相关业务系统的迁移及构建工作进行整体的评估,确认混合云环境的一些技术细节,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尽量降低对现有已运行系统的影响,并满足用户后续业务发展的需要。

  Alessandro Perilli则表示,企业迈入混合云的第一步是要设定好预期。“在我们想要利用云计算做出改变的时候,遇到的其中一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对云的期待非常大,而且期待其应用速度也非常快。”

  Alessandro Perilli认为,第二步就是专注于最易于转换到云的产品组合和应用。“现在我们的预期是把现有的一些应用及产品组合,以及遗留的应用全部转化为在云端的应用,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也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如果用户有这样的一个过高的期望,开始转化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先从传统的很复杂的应用开始,但这个需要过长的时间和很多的金钱投入,还可能导致整个项目会以失败告终,这样会让整个团队甚至整个公司,对于能不能实现云计算的信心受到损害,而这种信心一旦被损害,以后再重拾是很难的,所以这种情况需要避免。”

  Alessandro Perilli建议用户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最可能实现的应用开始,将这个应用做成功,那么就可以作为很好的宣传实例,在公司内部的其他业务部门进行宣传,“其他部门看到前面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其他部门就会有信心。”

  而在吴凯看来,企业首先要弄清楚自身的需求。“事实上,国内的混合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用户对自己的需求并不十分清晰。比如,在建设私有云时,要弄清楚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盘活老旧设备,还是为了走向内部结算的机制,或者是为了让不同的业务在不同的业务周期内实现资源的自如调配?同样,在应用公有云时,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公有云运营商,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实际上,不同的公有云平台,其特点和定位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在采用混合云时,选择一个具有丰富混合云构建经验和技术能力的合作伙伴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混合云对于用户业务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支撑作用已经表明:混合云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阻挡。同时,中国庞大的混合云市场也已经开始涌现。过去两年,国内外云计算巨头纷纷在中国市场抢滩布局,使得国内混合云市场风云激荡。

  最近,《软件和信息服务》杂志社与惠普公司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在云之上”的云合作商机高端研讨会,目前已经举办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站,其中“混合云”是最重要的讨论话题之一。而与会的方案商和IT企业高管,对于混合云的发展都十分关注。很多高管都表示,目前正在尝试并积累在混合云构建方面的经验。“如果现在不行动,未来很有可能会落后甚至被淘汰。”一位行业方案商的总经理如是说道。

  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行动。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大幕刚刚开启的时候,你是选择作为看客,还是积极投身到其中,成为参与和实践者?答案不言自明。

  文 本刊记者 郭嘉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