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生况味

  电话另一端,从未谋面的志强对我讲起了他对咖啡的热爱。其实,咖啡之于志强,一开始并不浪漫:那还是他在斯坦福攻读学位的时代,机会难得,志强珍惜三年学习中的每一天。除了在教室图书馆,志强还投入很大精力去实验室做实验,苦呀累呀对曾经沧海的志强算不得什么。在斯坦福实验室的任何角落,自助式咖啡壶是不可或缺的装备,累了困了,他就一杯咖啡下肚,绝对顶用。志强从此与咖啡结下不解之缘。

  苦尽甘来

  如今,经常出差的志强,随身必带咖啡豆,几乎形影不离,而真正使志强爱上咖啡豆,还是缘于在靠近云南的一个寨子。志强在那邂逅了一咖啡馆老板,豪爽的老板有着一套超过广东潮汕人功夫茶的咖啡程序,深深打动了志强。

  伴着咖啡在酒精炉里的滋滋作响和咖啡飘香, 志强忽然有了新的感受,云南小粒咖啡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点儿果味的独特风味。世界一流咖啡专家评价,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栽培技术属世界一流。

  自此,云南小粒咖啡成了志强的咖啡首选。志强说:“我们可能知道很多舶来品咖啡的故事,从哥伦比亚到爱尔兰,从蓝山到曼可宁,荷兰传教士也在咖啡传播上推波助澜。而我了解咖啡完全是用眼、嘴、鼻,我会调动全部器官来感受它,我能品出相同咖啡豆不同制作方法烹制出来的味道,也能甄别出不同咖啡豆相同烹制方法制造出来的味道。咖啡同品不同质,同质不同形,无论粉还是豆,无论机器研磨、酒精炉蒸馏还是快冲快泡,所有这些我都有一套‘旁门左道’,可以知味知道,识粉识豆”。

  志强自诩能够在咖啡的苦味中品出甘甜的滋味。咖啡炉里蒸馏出的白色泡沫,令人油然生出一种小资的感觉,也能得到一种安慰,况且咖啡不仅带来了苦涩香甜,也带来诸多朋友。

  休闲咖啡能让人忘却身份地位自由交流,有思想有追求的人谈起兴趣爱好和彼此关心的事物,能“话更投机”。星巴克正是借着人们平等交往的意愿开创了不同于办公室和家庭的“第三空间”。一杯价格适宜的咖啡,大企业的CEO买得起,普通职员也买得起,他们以平等价格和地位进行交流,只有在此时,人与人的沟通才无拘无束,互吐心声。咖啡文化打破了沟通障碍,消除彼此戒备,让交流顺畅。

  红酒为媒

  回国后, 志强恋上了红酒。他认为红酒不仅可解压,且是种知识文化。

  志强爱恋红酒不为赶时髦,硬充“绅士”,而是红酒能给他带来“似景非景”的感觉。志强最为享受的时刻,是一人独处,边听音乐边品红酒,爱书在手,乐意无穷。志强说:“面对压力,面对浮躁,我们需要的是静谧的氛围,一个人静静读书深深思考,此时思绪万千,灵感无限。”

  红酒是友谊和交流的催化剂。红酒的特点, 是能培养和烘托出一种气氛:或者独坐静思,或与三五朋友小酌,每人一杯红酒,促谈交心,敞开肺腑,毫无保留。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不再浮躁,无需做作,有问题可以多角度思考,彼此启发。

  志强讲到:“我有个忘年交,一个大我十来岁的大哥,一次我们品着价格不菲的红酒聊天,他和我讲红酒文化:法国红酒与西班牙红酒的不同、干红干白的区别、年份不同的葡萄产出的不同味道……我就是在这种知识交流和头脑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的爱好。这和打球唱歌不同,不受水平高低的限制,交流起来没有障碍,而在品酒过程中,哪怕面对一个不懂酒的人,第一次探讨红酒文化的人,只要他认真倾听,愿意参与,那么他就能进入你讲述的情境,红酒就像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书中黄金

  除了咖啡,志强出差必带的还有书籍。“每次出差都要带上三两本书”,志强说他每个月至少要读六七本甚至十来本书。主要是三类书,第一类:名著小说,古今中外应有尽有,有莎士比亚经典,也有电视里热播电视剧原著;第二类:哲史类,从黑格尔到今天盛行的方法论及明清正史,志强说,要读就要读正史,而不是野史;第三类:专业书,前沿技术,好比物联网、云计算、还有信息化热潮中的相关书籍。

  书是志强的老师,每每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生活上碰到困难,志强首先请教的是书籍。他认为,书中自有答案,就连一些技术难题,包括职场上的人生规划,他也会翻遍书籍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思维导图”是志强独有的读书记录方式,志强说这既不是一般人讲的读书笔记,也不是所谓的读后感,而是帮助梳理思维逻辑,记录书中的精彩片断 ……

  对于志强来说,读书已成为他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每天无论多晚,他都要坚持读书半小时到一小时。如果能有整块儿的时间当然更好。志强这种习惯已坚持了20余年。在他看来,如果哪天不读书,似乎就像有什么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一样别扭。

  志强目前藏书已有十多万册,不算教科书和杂书,只正正经经被归为以上三类的书就这个数目。

  是父亲影响志强喜爱读书的。父亲虽行伍,但对读书却情有独钟且一丝不苟。志强在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引导志强读书,只要时间允许,父亲还要与志强讨论书中读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父亲喜欢读历史书,尤喜关于战争的书。父亲的言传身教给了志强很好的习惯。父亲与志强情深意笃,父子俩如果不在一地,则要通过鸿雁传书,交流读书心得。志强对父亲恭敬有加,而且特别关心父亲的身体健康。从国外回来后,定居海南的志强发现,久住东北并患有心脏疾病的父亲更适应海南的气候,于是他干脆把父亲接到海南常住,自己也立志扎根海南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志强说,读书在家里蔚然成风,就连自己尚属年幼的小儿也酷爱读书,经常可以看到祖孙三代各捧一书埋头阅读的独特风景。

  志强从不排斥新生事物,对当今流行的电子阅读非常支持,他认为电子书籍能大大增加阅读量,能将阅读碎片化,零零碎碎的时间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Kindle、iPad让你走到哪里读到哪里:旅行中的飞机场、酒店大堂等也都是读书的地方。

  志强说应当与时俱进,并找到在碎片化阅读基础上进行连贯思维的方法。志强出差时的三个必备:咖啡、书籍、iPad。iPad保证志强的阅读不限时空,满足了他“零敲碎打”读书的需求。对于志强来说,没有什么时间是可以浪费的,也没有什么时间是不能用来读书的。

  与人沟通

  志强喜欢的咖啡、红酒和读书三样,不仅能为他创造独自思考的氛围,也能为他打开广泛交友的大门。

  志强说他喜欢结交各类朋友,咖啡、红酒、图书都是他与人交往的渠道,也是其交流的资本。志强健谈,也喜欢倾听。他认为,与人交流是他读书的延续,也是他获取知识和力量的另一种渠道。

  如果说志强外向,他却可以通过一人独处时品酒和阅读来恢复精力;如果说志强内向,那又怎样解释他看重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尤其与志同道合者、与爱好相同者、与愿意深入探讨者的聚会聊天、共商共谋以获得智慧和精力呢?

  志强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也不分职位高低。为此,他特意举了两个例子。

  “我在CIO俱乐部结识了一位老姐,在我们很熟悉之后的一次见面,我对她说,‘这是我们的第四次见面’。这位老姐很诧异,难道我们见面次数如此之少吗?但我们的感情却很近,彼此之间无所不谈。从内心讲,两人都认为四次之少是不可能的,因为彼此信任,敢于吐露心声。基于这种感觉,人与人之间的防线自然就突破了。”

  “在我工作压力极大时,我所从事的SAP项目,每天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此时我打电话给这位老姐,她在认真倾听后说,‘弟弟你很棒的,这不正是一个项目经理存在的必要吗?这不就是一个CIO应当做的吗?你一定能做好,你也只能做好。’她的鼓励,其中的道理我不是不懂,因为我已近不惑之年,但听了她的话,我还是很受感动,这是真正的朋友能够给你的支持和力量。”

  “还有一次去苏州,朋友听说我从海南来,相约一定要在南京见面。其中有朋友立即从北京乘高铁过来,我们心照不宣,知道彼此都有交流的需要。男人间用不上肉麻的词,但是彼此的思念是肯定的。”

  志强认为,与人交流,始于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修身养性。真心待人,就能在交往中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与朋友相处就是以真心换真心。因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少,但真正聪明的人却少之又少,真正聪明的人,就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

  “当你面对的朋友是真诚透明的,你在他的面前有什么不纯的想法都会让你自惭形秽。人与人心灵的交往,是出于干净的心境、出于纯洁的友谊的。在世间能够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才能让我们‘不枉此生’。”

  这就是志强,这就是我们的现代职业经理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担负着信息化建设的重任,他们也通过个人的兴趣爱好补充着正能量、焕发着青春。

  文 特约记者 罗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