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网吧!

  网吧,互联网的启蒙者

  1995年春,北京中关村外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牌,写到:“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该广告牌成为当年国内最受关注的商业事件之一,一个叫作“瀛海威”的公司创建了中国网吧的前身—“瀛海威网络科技馆”。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名为“3C+T”网络咖啡屋和“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两家网吧分别在上海和北京相继开业,这也正是中国网吧业的开端。

  在那个彩色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知道互联网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对于走进网吧的人来说,互联网让他们认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花花世界。而通过这些人简单的口口相传,“网”成了当时的新鲜事物,国内大多数的初级网民也开始出现。当时间进入21世纪后,网络内容逐渐丰富、网速不断提升,网络游戏精也彩纷呈,这一切都像万花筒一样吸引着当时的年轻人们。而面对当时高昂的硬件费用和上网资费,网吧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帮助无力购买电脑的人群接触网络的愿望,这也让它成为网民们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启蒙者。

  成也互联网,落也互联网

  随着进入网吧的用户逐渐增多,到21世纪初,网吧变得相当普遍。这期间,相关部门在管理上比较放松,干预较少,这也促成了网吧在国内遍地开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它们遍布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当时,有一句口号叫“要想发,开网吧”,除了上网费,网吧还靠卖游戏点卡和Q币赚钱,一天纯收入可达数千元至数万元人民币,可谓暴利。

  就在这个时期,网吧开始逐渐向以交友聊天和网络游戏为主的娱乐场所转变,色情、暴力、未成年人上网和游戏成瘾等问题开始增多,逐步被人们称为社会闲杂人员的集散地。之后,一把大火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网吧业的发展轨迹。2002年6月,北京“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0多人死亡10余人受伤在国内引起震动。网吧业由此进入极其严格监管的时代,一大批网吧关闭,而且主管部门停止发放网吧牌照。但是,严厉的监管并没有让网吧业停滞不前,面对人们对网络旺盛的需求,大多数网吧仍然是只要能开门就能赚钱。

  不过,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曾经价格高昂的电脑硬件逐渐平民化,上网资费也逐渐降低,互联网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在家上网也成为主流。从2010年起,我国网吧市场规模开始持续缩小,网吧盈利也变得愈加困难。据文化部于2012年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吧数量为13.6万家,比2011年减少6.9%,是自2004年以来国内网吧数量首次呈下降态势。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网吧产业的持续下滑开始变得不可避免。截至2014年4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48亿,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着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这样的数据对网吧业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湖北大学学生李某表示:“我充800元话费,就送我一个每月有100MB流量的智能手机,还加上一年的免费网络,我有好多年没去过网吧了。”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沈阳教授认为,随着IT产业发展,智能手机和3G、4G网络的普及,让之前需要到网吧去玩的游戏或是应用在家里和其他场所就可以轻松实现,这就导致了去网吧上网用户的大量减少。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现在上网的渠道越来越多,网吧对大多数网民已无吸引力,网吧行业已经沦为“夕阳行业”,走向衰退很难避免。根据文化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吧数量为13.5万家,终端台数1 180万台,用户1.19亿人,收入总规模为520亿元,比上年下降3.2%。而来自天下网盟的调查显示,18.97%的网吧在亏损,23.32%的网吧仅盈亏持平!

  出路,转型2.0

  或许,步入颓势的网吧并不会彻底消亡,但是想要重新发展起来无疑很难。按照现在时兴的话来说,那需要转型。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现在很多行业都提出转型,作为提供上网服务场所的网吧现在也需要转型。

  网吧的2.0时代在哪里?不少网吧经营者开始转换经营思维,开始改变人们固有印象中那种“乌烟瘴气”的经典网吧形象。以前只能买可乐泡面的网吧现在可以买咖啡、奶茶和果汁,良好的硬软件,干净的营业环境,再加上服务员良好的服务,这一切都会让顾客觉得这家网吧高端大气上档次,带来的是一种整体上用户体验的提升。如今,这些网吧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上网或打游戏的地方,而大多创新转型为以电子竞技、游戏直播和咖啡茶座等多种主题相结合的新派网吧,“网吧”+“咖啡馆”+“休闲场所”的模式构成了现在网吧2.0时代的主要元素。上海市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方志平也建议,网吧转型可以涉及电子竞技、社交休闲和远程教育服务等模式,不应局限于“网咖”的单一模式,这样网吧才能走好接下来的路。

  写在最后

  目前,网吧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少部分网吧或可通过转型升级“突围”,赢得新的商机,成为行业的“幸存者”和“掘金者”。在这些转型和升级中,我们发现这些网吧走的路子和20年前北京上海的各自第一家网吧的那种网络咖啡馆模式有些一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增值服务和上网相结合的时代。这对于现在的网吧业来说是一种回到原点,同时亦是一种新生。而且,网吧还有着我们那么多美好的回忆,不应该就此老去,也不会就此老去。毕竟主管部门已经开放了对网吧的审批,新政之下肯定会有更多个性化突出、跨界经营的网吧出现,未来几年也许网吧会再次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文|阚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