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否真开放?

  李彦宏

  百度CEO

  在“百度世界大会2014”上,李彦宏在现场演讲中向微信公众号对商家的服务功能提出质疑:

  他认为微信公众号具有两个缺点,一个是个性化服务受限,意指《微信》开放平台后台的限制。另一个是效率低,他提到,如果商家不具备自己开发微信公众号后台的能力,需要找第三方服务商(ISV)来搭建,那么可能需要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同时李彦宏还对微信公众号对商家的帮助作用提出了质疑,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张小龙

  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

  腾讯举办的“微信公开课Pro版”活动中,有“微信教父”之称的张小龙在开场连线中再次强调了腾讯对于提升《微信》开放性的决心。

  “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够搭建一个生态系统,但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简单地说,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我们去建造出来。”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

  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在题为《连接时代的定位与思考》的演讲中表示:

  “《微信》首次创新性的引入了公众账号和服务号的体系,这是在过去PC年代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这个服务号连接了很多服务和商家,包括媒体、自媒体人,甚至包括运营商的营业厅,包括银行可以通过这个连接,没有网站,不需要网站,可以轻易的把人连接起来。”“这是一个连接服务的一个雏形,还有很多情况可以演变。”

  36Kr

  知名创投网站

  在一篇名为《微信向移动开放平台又迈进了一大步:微信开放平台更新,“微信登录”功能邀请内测》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内容:

  《开放《微信》登录后,第三方的APP可以直接调用《微信》的账号体系进行授权登录,对于很多开发者而言,可以适当降低获取用户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开通‘微信登录’的一大前提是必须开通‘微信支付’……。这个时候,《微信》扮演的角色就不再是单一的账户提供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移动开放平台,希望将整个移动APP生态纳入自己的‘微信生态’中。”

  《商业价值》

  一本技术商业杂志

  《商业价值》杂志在其发表的一篇名为《微信与开发者们的利益博弈:该怎样开放?》的文章中对于《微信》的开放性有这样的观点:

  “开放的本质是彼此合作,为全体带来最佳收益。在开发者看来,由于市场过于庞大和复杂,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全部做完,因此才需要来自不同行业开发者的加入,一起将《微信》真正深入到传统行业中,实现整个传统商业世界质的飞升。作为平台,应该提供基础能力,维护好生态圈的规则,给开发者提供服务,这是所有成功开放平台的基础,也是腾讯开放平台所宣布的原则。”

  快的打车

  知名打车APP

  作为阿里系的应用,《快的打车》一直是腾讯系《滴滴打车》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而从2014年11月21日起,《快的打车》的红包分享功能被《微信》屏蔽,导致大量用户无法参与活动。为此,《快的打车》发表了如下声明:

  “腾讯罔顾其长期宣扬的平等、开放的互联网精神,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用户的正当利益造成伤害。我们呼吁腾讯履行开放的承诺,让市场竞争回归公平,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切勿为了私利而无视《微信》用户的利益。”

  jaxlee

  知名科技媒体网站PINGWEST撰稿人

  在一篇名为《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大量接口,你会拿它们来做什么?》的投稿中,名为jaxlee的撰稿人者这样表达自己对于《微信》开放性的看法: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不希望公众平台给我过多的内容和不需要的信息,又希望这些订阅的公众号能提供更加便捷的功能。用户永远是贪婪的,怠慢不得也招惹不得。在引导公众平台的发展上,《微信》一直做得很好,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更精彩的答案。”

  结语

  确实,从2012年上线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微信》正在开放更多的接口给第三方,其态度也越来越开放。可是,《微信》的社交本质需要的是封闭,这样腾讯才能把其社交关系链发展到极致。

  于是,这就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秉承着开放的理念,而社交却只能走封闭的路子。所以,《微信》到底在开放的路上能走多远,关键的前提还在于腾讯对开放有多大的决心,如何尽快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平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