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控引导下银行业存款发展趋势的调查与思考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政策调控,宏观调控,银监会
  • 发布时间:2015-03-02 08:57

  ———以保山市为例

  2014年9月,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并提出八条禁令,防止银行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以缓解月末、季末存款的大幅波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1月,人民银行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将在向金融机构征求意见后,正式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一系列关于存款改革措施的出台,将会对银行存款业务、居民储蓄以及银行经营等领域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人民银行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用调结构的方式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注意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在新的政策宏观调控思路指引下,金融机构真执行各项调控政策,切实加强自身流动性资金管理,保持合理的融资规模。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各银行业存款资金的变动较以往呈现出变化较大的特征。而如何利用政策调控方式充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发展存款业务,增强存款稳定性,防范经营风险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普遍快速增长,因同业和理财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存款增长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为此,2014年9月银监会、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超过3%,防止银行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可以降低存贷款波动带给货币政策的干扰;另一方面能够抑制银行存款“冲时点”的行为,减少短时间内市场资金的剧烈波动,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和规范存款保险制度,有效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人民银行起草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存款保险制度又称存款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权益的重要措施。存款保险制度地建立,一方面大大增强了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为大、中、小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等竞争和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可以有效稳定存款人的预期,进一步提升市场和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增强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2015年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包括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资产证券化中的特定目的机构)存放、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等,明确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

  二、保山市银行业存款发展变化趋势

  近几年来,保山市加快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全市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出了信贷支持与保障作用。而作为信贷资金主要来源的存款,其稳步快速增长为落实国家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基础。随着保山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全市银行业存款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一)银行业存款起伏波动趋势较为明显

  2014年以来,保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央行流动性管理和调控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各项调控政策,切实加强自身流动性资金的管理,保持合理的融资规模,同时,根据新出台的政策调控要求,切实加强存款偏离度管理。增强存款稳定性,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保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资金的变化趋势较以往呈现出波动较大的特征。从各项存款整体变动的趋势上看,2014年,保山市各项存款10月下降幅度较大,2月、3月、6月、7月和11月存款增幅较大,4月、5月、8月和9月存款增势平稳。从存款增长情况看,6月份,保山市各项存款环比增加了30亿元,增长5.09%;11月份,各项存款环比增加15.83亿元,增长2.54%,这两个月的存款呈现高位运行态势。从存款减少情况看,10月份,保山市各项存款环比减少9.82亿元,下降1.55%,存款呈现大幅回落趋势。从存款总体变动情况看,1~12月,保山市各项存款呈现波动起伏较大的特征。

  (二)单位存款增势总体平稳,呈现短暂性波动特征

  2014年以来,保山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稳健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要求,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积极助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从单位存款变动发展趋势看,2014年,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2月、3月和6月增长幅度较大,而10月份下降幅度较大,其余各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从增长情况看,6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环比增加20.12亿元,增长9.03%,存款增量达到最大。从减少情况看,10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环比减少5.66亿元,下降2.34%,存款呈现出回落趋势。从单位存款总体情况看,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在平稳运行中呈现临时性波动特征。

  (三)财政存款呈现持续性波动趋势

  从财政存款变动趋势看,2014年,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3月份和12月份下降幅度较大,4~6月,财政存款连续呈现下降趋势,7月份,财政存款呈现回升趋势,增长幅度较大。从增长情况看,7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环比增加8.15亿元,增长141.25%,存款呈高位运行态势。从减少情况看,3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环比减少6.38亿元,下降44.68%;12月份,财政存款环比减少10.54亿元,下降42.59%,这两个月存款呈现大幅回落趋势。4~6月,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呈现持续性小幅下降趋势,8~10月,财政存款则呈现起伏波动趋势。从财政存款总体运行情况看,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财政存款持续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

  (四)储蓄存款呈现短暂性波动趋势

  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增速较为稳定,占比稳步提高。但从月度增长情况看,全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在6月和10月两个时点上呈现波动较大的特征。其中:6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环比增加10.28亿元,增长2.87%,增量较大,储蓄存款处于高位运行,而10月份,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环比减少3.17亿元,下降0.84%,储蓄存款增速首次呈现回落。从储蓄存款总体增长情况看,1~12月,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三、保山市银行业存款波动因素分析

  从存款发展趋势看,保山市存款波动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又有政策调控、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及社会融资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因素。总体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政策调整和实施对存款波动产生一定影响

  自9月份以来,央行、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采取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和方式来吸收存款,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在此政策调控和指引下,保山市各金融机构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相关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受此影响,9月份,保山市银行业存款增势平稳,10月份,存款则呈现大幅回落趋势,环比减少了9.82亿元;而12月份,保山市银行业存款环比减少了1.86亿元,呈现小幅回落趋势。总体上看,银行业存款季末冲时点现象有所缓解。

  (二)银行自身信贷管理模式对存款波动产生一定影响

  在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政策出台之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实行“以存定贷”的信贷管理模式。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增量存贷比”管理,即将贷款增量与存款时点增量挂钩,根据前期(通常为前一个月)的存款增长幅度确定当期的贷款计划和规模。在这一信贷管理模式的压力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大吸收存款力度,集中安排理财产品赎回等多种手段在月末、季末等考核时点使存款实现大幅增长,而这些突击性增加的存款往往缺乏稳定性,随时会从银行体系内流出,从而造成存款呈现持续波动的特征。受此影响,3月、6月等季末时点,保山市银行业存款呈现大幅增长。

  (三)企业融资方式短期对存款波动产生一定影响

  近几年来,为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地方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股票、债券等方式的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企业股票、债券、信托、租赁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在这一发展趋势下,6月份,保山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行18亿元公司债券,对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受此影响,保山市金融机构单位存款环比增加了20.12亿元,环比增量及增速均创历史新高,短期内使存款呈现高位运行态势。

  (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及股票分流等因素对储蓄存款波动产生影响

  今年以来,由于理财产品、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市场基金得到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理财及储蓄方式及观念,极大冲击了银行的传统存款业务,对居民储蓄存款短期内产生了分流效应,受此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也随着出现短暂性的波动。1~12月,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从年初的62.16%下降年末的59.63%,下降了2.53个百分点。此外,自三季度以来,A股行情明显回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储蓄存款波动产生了影响。总体上看,2014年以来,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体上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增量较小。截止12月末,保山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41.89亿元,新增额同比减少11.25亿元。

  四、政策调控引导下银行业存款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一)大型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由于社会公众对限额赔付制度以及赔付效率的担忧,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型银行存款较安全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存款从中小型银行向大型银行,从农村金融机构向城市商业银行转移现象。这将会给中小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正常经营带来一定程度影响,甚至造成支付困难、挤兑,对其流动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从中长期来看,小型银行很可能通过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应对存款搬家吸引储户,从而带来存款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中小型银行和农村金融银行由于风险相对较高,在实施风险差别存保费率情况下将缴纳更多的保费,经营成本显著增加。考虑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差收窄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挑战,各种压力叠加下中小型银行的盈利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三)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款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投融资方式转变的影响,存款逐步向银行外体系流动,金融脱媒态势凸显。金融脱媒一方面它是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它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储蓄结构分化和新型投资工具出现的挑战,经营管理压力日益增大。从实际情况来看,2014年以来,全市银行业普遍感受到资金脱媒压力,存款资金逐渐向高息资产流动,对传统银行负债业务产生较大冲击,存款高速增长或将难以为继。

  五、政策调控引导下银行业存款业务展的政策及建议

  (一)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增强存款稳定性

  一是进一步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科学的指标管理体系。要摒弃以月末、季末时点数据进行业绩考核的不科学做法,切实落实月度日均存款的统计制度,并按照月度日均存贷款监测流动性水平、考核存款任务,防止银行员工由于存款考核机制不完善而引发的违规行为,确保存款市场有序竞争和流动性的稳定。二是各金融机构及上级主管行要根据地方经济增速合理设定属地银行机构的存款考核指标,认真分析资金流向,根据资金流的分布,逐步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循环网络。同时,注重负债的动态管理,增强吸引稳定存款的能力,不断创新,改进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银行,切实增强存款稳定性。

  (二)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强资金来源能力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以金融产品为纽带,不断增强和拓展客户能力。同时,要积极改善存款结构,摆脱过度依赖单位派生存款的局面,切实增强存款的稳定性。二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通过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合理运用资金,为企业提供理财等创新中间业务,切实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在实现银行和企业经营效益双赢的同时,促进单位存款稳定增长。

  (三)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一是完善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应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加强对理财产品、销售和理财风险的监管,对理财产品的规模要严格把关。同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时披露经营状况、资金流向、财务状况等信息。二是加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监管部门要重视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监控,对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严格的风险监测和审批,对银行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定期测评,保证银行系统具有稳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四)有效防范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

  为了应对存款搬家带来的流动性不足,中小金融机构要适当提高备付金比例,加快增资扩股,提高其资本实力。同时,要提升服务,加强产品创新,加强与大额存款人的沟通,减少其存款转移行为。金融管理部门可适当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常备借贷便利和短期流动性SLO等工具作用,丰富流动性救助措施。

  范应胜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