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分析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转移
  • 发布时间:2015-03-02 08:59

  【摘要】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西部地区由于受区域位置、文化环境、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发挥蕴藏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概况,其次,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

  一、前言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既是维护边疆安全、加强民族团结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若让西部地区长期处于一种较为落后的状态,那么对于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缩小地区差距都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发挥蕴藏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本文就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二、我国西部地区概况

  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面积占到了全国总面积的71%,计681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别是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宁夏、青海、重庆、甘肃、陕西、贵州、广西、云南等,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约3.5亿。我国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是我国需要加强开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西部地区由于受区域位置、文化环境、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滞后。

  三、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一)深入挖掘西部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

  从目前来看,西部地区正处于产业结构化、城市化、工业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来扶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深入挖掘西部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第一,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的农业比重较大,农村地区发展缓慢,但是这也存在着商机,还未完全开发的西部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大力挖掘广大农民朋友及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努力改善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状况,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尽量减少他们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第三,要努力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加大对于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二)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的产业优化升级与结构调整

  西部地区应该利用各种重大结构调整项目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冶金工业要加快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以钢铁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如不锈钢、稀土钢、无缝管、中厚板等);重化工业要走集群化、大规模、高起点发展的路子,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为重点,建设国家所需要的大中型重化工基地;能源工业则改善结构、扩大外送、稳定产量、控制产能;重点发展与汽车制造、煤化工、风电、核电等生产相互配套的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硅电子产业、生物医药、稀土新材料等)。此外,还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治理工业污染源、综合利用资源及工业余热、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来促进节能减排。另外,扶持当地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对当地龙头企业实行贷款资金供应,服务上门双优先,尽量简化手续,优化办事程序,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实行领导挂联企业帮扶、信贷人员驻厂包抓企业管理责任制,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规划和管理,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环境,整合资源环境,挖掘经营潜力,促进企业增产达效。

  (三)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逐步树立起经济全球化观念、信用观念、开放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等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应该要充当起“纽带”、“桥梁”的作用,提供政策支持与组织协调。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起产业转移协调机构,定期与东部地区就重大项目推进、共同投资开发、区域发展战略、产业转移对接、产业合作发展等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便在承接转移及产业对接时周期更短、成本更小、代价更低、效果更好。

  此外,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务必要坚持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坚决不能吸纳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换而言之,产业转移应该是在环保节能、技术升级前提下的转移。

  (四)转变中西部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日益增加,资源消耗量也在逐年攀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靠物质资源过度消耗、牺牲环境来换得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西部地区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以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要坚持“节约优先、节约开发并重”的原则来综合利用资源,大力推进节材、节地、节水、节能措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低投入”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

  [1]姚聪莉.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西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9,23(03):131-134.

  [2]李含琳.中国西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范例———内蒙古“鄂尔多斯模式”解读[J].甘肃理论学刊.2009,33(02):120-124.

  [3]陈自庆.把节能减排作为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J].宁夏党校学报.2008,24(02):134-136.

  [4]李建丽,赵占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因子分析[J].发展.2008,32(05):176-179.

  [5]刘培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与路径———以河源市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3(03):111-114.

  [6]宗开宝.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问题的思考———对四川省武义县部分乡村经济的调查[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2(02):109-114.

  王博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