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热力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 发布时间:2015-03-02 09:32

  【摘要】市场竞争对热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是热力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热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热力企业 内部控制 监督机制

  热力企业作为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热力企业竞争力首先体现在成本控制上,随着煤炭、水、电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供热成本不断增加。然而,热力企业属公共事业型企业单位,价格由国家来制定,但不温不火的价格涨幅与成本显著不同步,热力企业的利润逐渐下降,对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热力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才能保障各项制度措施的顺利执行,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高效,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以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管理效能。热力企业作为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强调经济效益目标,但同时公共事业的性质又决定了同样要重视社会效益的体现,所以一直以来由国家控制供热价格,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少。再有就是热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陈旧落后,属能源消耗型夕阳产业。在行业的大背景下,对外企业本身想有大的突破很难,内部控制就是重要的治本之法。内部控制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控制制度,全员参与,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使用有效性、财务信息完整性,进而有效防止腐败和浪费行为,提高公共事业型企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社会监督和服务职能效率。目前,我国热力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真实的效率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热力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热力企业应不断加大内部控制改革力度。只有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热力企业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大多热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实际当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作用效果甚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热力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将内部控制工作重视起来。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热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使热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热力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热力企业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

  内部控制是提升热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管理效率的保障。内部控制可以发挥企业资本的最大效益,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热力企业适应新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热力企业作为企业化管理的公共事业型单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随着越来越多的热力企业进行改组和转制,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和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越来越显得突出。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热力企业规避此类消极因素,并将财务风险控制到合理范围之内。

  二、热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的设计不够完善

  目前,热力企业主要依据《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规文件,而一些新出台的文件都是导向文件,没有配套的指引文件,使热力企业在内部控制上无所适从。热力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有效开展的环境基础。由于思想过于保守,许多热力企业仍然没有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制度不够严谨和全面,并且执行不力,只做表面功夫。内部控制只是简单的内部控制管理,没有形成体系,无法对热力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进而很难发挥内部控制的成效。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内部控制需要严格的制度来约束,热力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方面很薄弱。

  (二)内控意识淡薄

  热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不强,缺乏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权力掌握在少数主管领导手中,所以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受到领导者的主观思想影响,导致了内控机制的松散。企业员工以主管领导马首是瞻,在主管领导的授意下工作,职业道德此时显得苍白无力。内部控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配合。然而,由于观念上的差别,大多热力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工作上没有形成默契。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没有任何关系。对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引起充分重视,没有认真去对待。内部控制本应该上下层全体参与,但大多是管理层在讨论,而基层职能部门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由于基层的认识不足,上下层信息沟通不畅,大大抑制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在内部控制工作上,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并没有太多联系,这样既无法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又无法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三)内部控制水平落后

  近年来,我国热力企业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讲,内部控制观念依然不能与时俱进,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上较为保守。由于热力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所以难度在不断加大之中。热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集成程度不高,没有先进的内部控制软件,内部控制建设受到的影响较大。同时,热力企业长期积累的弊病并没有解决,意识淡薄、职责混乱等问题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四)人员素质不高,惩处力度不够

  首先,内部控制部门人员的素质不高。热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大多热力企业都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但由于执行不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并不高,大多虽是专业毕业,但水平并不能满足现代内部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是很容易出现违规问题的,然而一旦违规后对应的处罚措施不力。执法部门惩罚力度较小是造成内部控制工作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违规行为,执法部门的惩处力度相对不够,企业的领导或员工违规成本较低。

  (五)重大决策缺乏风险评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热力企业不可避免地参与市场活动,在利益的驱使下忘记自身职能,对决策缺乏风险评估,最终导致财务风险。一些热力企业的权力掌握在一把手手中,他们不愿意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这样会削弱他们的权力。在人员配置上,出现一人兼多职的情况,既管财务又管审计,缺乏部门间的牵制,再好的内部控制也无法发挥作用。

  三、热力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的内控意识

  强调企业负责人是内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的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身为企业的一把手,只有充分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才能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对此,要重点针对热力企业领导开展内控培训学习,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新的认识,进而转变随意性的态度,逐渐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控制。此外,热力企业领导还要起到带头作用,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由于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工作,在加大内部控制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并定期进行专门的针对性考核。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约束、诚信的环境。

  (二)建立健全现代内部控制机制

  进一步提高领导者的责任意识,建立起适应热力企业发展的现代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规范有序地进行下去。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建立起科学规范、结构合理、体系完备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也是热力企业在改革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设,还要拓展深度和广度,与热力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为持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热力企业还要按照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相关机制。

  (三)提高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内部控制管理是人的管理,关键还是在于人。热力企业现有财务人员无法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管理知识较匮乏。热力企业在人才选拔上要进行创新,采取现代化的人才选拔模式,培养一批管理能力、会计知识、职业道德超强的优秀人才。热力企业还要不断强化培训工作,拓展员工的知识面,并不定期开展考核。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员工的具体职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四)强化热力企业的监督机制

  首先,增加专业监督检查人员的配备。随着热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人员配备已经无法满足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需要,内部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另外,热力企业领导要切实重视监督检查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合适条件。其次,进一步提高资金安全。无论什么时候,资金安全都是热力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机制,在源头上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进而使一些违法违纪思想彻底破灭。最后,提高监督检查的执法地位。提高热力企业内部监督的权威性,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托,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督。

  (五)构建科学的决策程序

  热力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设置一套系统科学的财务决策程序,达到明确有效的内控效果。目前,热力企业仍然采取集权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最大的不足是容易造成财务决策混乱,权力过度集中于领导者手中,容易出现一把手思维和拍脑袋现象,这些都是内部控制的大忌。更重要的是,热力企业的决策程序缺乏科学性,透明度不高,内部干扰决策现象较严重。因此,一定要建立强大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程序,坚持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问题、制订方案、确定方案的步骤来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结语

  总之,热力企业应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预防腐败和浪费现象发生。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促进热力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廖玉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商业,2014,(3):237-238.

  [2]刘英会.企业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市场,2014,(30):59-60.

  [3]陈万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4,(6):3-6.

  杨春阳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