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发展元素
  • 发布时间:2015-03-02 10:15

  【摘要】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模式,高职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并不偶然,它不仅填补了社会技术型人才资源空缺,让各生产领域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还起到了“制约”人才资源格局变相发展的作用,所以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备受关注。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依存共生关系 研究与分析

  一、前言

  教育与经济看似是两个关系不大的发展元素,它们在社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互不相干,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愈加密切,且已经成为社会常议常新的话题之一。

  二、从外部动因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

  社会包含着多个发展要素,包括:政治、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经济等,这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为社会集体服务,为社会生产服务。高职教育可以说是区域经济与现代教育摩擦、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衍生物,因为过于“形式化”、“理论化”的学术不适用于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职业岗位,再者,农民、手工业者没有能力胜任、管理操作现代化工业设备,所以,区域经济要求现代教育必须开发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培养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劳动兼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就此诞生。

  随后,随着技术型人才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其人力资源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偏重劳动型人才,分化成劳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操作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多种资源要素,他们承担着不同内容的生产任务,所以其课程体系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现代教育在模式上、体系上的分化,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向,有利于完善国家人力资源结构,二者之间的共生依存关系明显。

  三、从内在本质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

  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表现,教育的进步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深刻探究区域经济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影响,以谋求更健康、更科学的发展道路。

  (一)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

  人才是人力资源组合要素的一种,它不代表人力资源整体,相对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低、任务轻,所以,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它可以直接决定社会生产的利益价值和经济影响,但不受社会经济发展趋向、内容制约,即便在经济转化阶段,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存在两种转化关系,一种是,理论知识被引用到生产实践中,它能够引导、改变、影响社会生产模式、工作规划、运行决策,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生产效益,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另一种是,以生产实践检验理论知识是否具有发展价值,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工业生产完成效果,判断教育、学习效果,其考评方式更加直接、考评结果更加准确。

  (二)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影响作用

  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两大类人才,他们直接参与工业生产,从事生产操作工作。相比这两类人才,“工程型”人才的理论阶级更高,它负责统筹生产计划、方案,安排工作。从岗位描述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还是工程型人才,他们对社会生产的影响都非常重要。然而,究其本质,虽然确立思想、制订方案是社会生产的必要保证,但操作与运作生产却是关键,也可以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必须予以重视。与此同时,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岗位类型也不相同,技术型人才参与工程设计、规划、决策,在石油、钢铁、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空间较大,而技能型人才更多从事于生产要求高、技术能力集中的岗位,他们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方能完成工作,与技术型人才相比,他们的岗位智力含量较低。

  四、完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关系的对策建议

  未来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会越来越重,迫于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学生会逐渐涌入技术型、技能型岗位,侵占高职学生就业空间。因此,高职教育要想在职业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必须围绕其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改革、创新教育,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凸显出来。

  首先,高职院校要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培养责任,对地方经济有宏观把握,围绕地方经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特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战略、计划,让学生高度符合岗位要求。

  其次,对于理论教育要求高、技术应用复杂的学科,高职院校应勇于突破教育环境限制,通过扩大教师队伍、引入先进教学技术、加大教育投资等方式,将高职学生带入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并逐渐将就业岗位从劳动密集型岗位,转移到新兴技术型岗位,给予学生广阔发展空间。

  最后,创建实训教育基地,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征,尤其是在区域经济影响下,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实践教育的影响作用。如:与地方大中型企业创建人才培训基地,给予企业教育权利,根据企业提出来的“教育需求”、“岗位要求”,拟定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如此一来,高职教育便能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其依存共生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五、结论

  通过上文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教育与经济的联合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高职院校应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并以此为责任,不断努力革新自身教育体系、模式,从以人力资源为主导的经济格局中,找寻教育的创新点、缺点,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更加密切。实践证明,高职教育、区域经济的依存关系紧密,对双方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沈卫,赵胜男,王玉斌.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J].职教论坛,2006,22(07):21-24.

  [2]王焕成,姜燕.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共振性关系探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04):108-110.

  [3]马仁听,郑海潮,程军.浅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2,12(09):118-119.

  作者简介:易芳(1984-),女,湖南常德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易芳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