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冲击
  • 发布时间:2015-03-02 09:12

  【摘要】互联网金融既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基于融资模式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其吸引用户和资金的速度令人始料未及,这也给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本文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同时,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并不仅仅给银行业带来的是冲击、是挑战,也有机遇。互联网金融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些盲区,同时也促使银行业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去顺应发展的潮流来重新洗牌,这也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银行业 互联网金融 冲击

  一、前言

  银行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金融业的主体,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流行的方式,其吸引用户和资金的速度令人始料未及,这也给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传统银行业应该面对这一新挑战、新变化?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这都是广大银行业同仁需要深思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既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基于融资模式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笔者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定义互联网金融:(1)利用互联网平台,金融企业来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如大批的基金公司将自己的基金产品在淘宝上销售;(2)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处理、支付等便利来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如腾讯公司建立了保险销售平台,QQ用户可利用QQ软件直接购买。

  其实早在2005年之前,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存在,它的作用在于帮助金融机构将原来的线下业务搬到线上,但那时还没有得到大量应用。而在2005年之后,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化和大众化,互联网金融正在慢慢渗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网络购物、支付宝等的盛行给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各大电子商务集团纷纷提出了各种网络交易平台(如P2P网络借贷平台等),依靠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客户资料迅速进入到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得到了迅猛地发展,P2P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众筹平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3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据统计,85%以上的证券交易量都来自于网上交易,73%的银行交易都来自于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互联网信用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典型形式之一是P2P信贷,这是一种典型的点对点、直接借贷模式,它实现了融资方和投资方的跨域交易,只要出借人、借款人在借贷利率、借贷期限、借贷金额等方面达成一致,再由P2P信贷公司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之后,即可交易。仅在2012年年末,全国P2P信贷的交易量就达到了500亿~600亿元人民币,P2P信贷公司的数量也已经达到了300家以上。虽然不断有P2P信贷公司经营不善倒闭或者卷款逃跑的消息传出,但P2P信贷的交易量仍然一路走高,截止到2014年12月末,全国P2P信贷的交易量达到了2500多亿元人民币,是2013年的2倍,可见P2P信贷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二)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来筹募资金的金融模式。我国的众筹平台分为捐赠众筹、股权众筹、债券众筹、回报众筹四类,还分为垂直型众筹平台、综合型众筹平台两种形式。众筹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巨大,据数据表明,至2014年5月份,全国共募集到了2053.67万元人民币的众筹平台资金,其中45.85%(940.67万元人民币)是由奖励类众筹平台募集而得,54.15%(1112万元人民币)是由股权类众筹平台募集而得。众筹融资平台已经成为了初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助力器。

  (三)第三方支付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的活跃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体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实现间接汇转,而不再是过去的直接付转,这样能够让支付结算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末我国手机支付使用率已经达到了38.9%,而2013年底仅为25.1%。第三方支付体系做的最成功的当属支付宝,目前其注册账户已经超过6.5亿。

  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

  (一)对商业银行吸储能力的影响

  基于长尾理论,商业银行往往都会将将业务重心放在资金力量雄厚的客户身上,而互联网金融则不然,它将同质市场粉碎为无数个小市场,其业务重心在于将广大中小客户的碎片化理财需求充分挖掘出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如“余额宝”等“宝宝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要优于商业银行,资金收益也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对商业银行吸储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13年末中国银行业的吸储资金要比2012年末低了17.8%,这些资金多半流入到了互联网金融中。

  (二)对商业银行融资信贷能力的影响

  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应用技术能够让个人投资者、小微企业能够直接利用网络平台来完成借贷,而无需金融媒介参与,这样较好地解决了他们“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人人贷、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贷款公司不受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具有高收益、风险分散、低成本、低门槛等优点,既吸引了许多的投资者,也为贷款者解决了资金匮乏、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对商业银行融资信贷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会造成商业银行出现利差收入减少、信贷客户流失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让商业银行长期享受低成本吸收资金的优势一去不复返。

  五、银行业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整经营战略.

  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仍有优势。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实体银行可建立看得见摸得着的信任。传统商业银行除提供存贷业务、财富存管业务和为支付结算提供媒介外,还为社会提供流动性保险,支持正常经济活动。一些金融业务需要专业人士经验判断,信息技术无法完全替代。

  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水平,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的冲击,获得新发展。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股东创造价值。

  (二)积极建设自有数据平台,主动涉足电商领域。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都利用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创新来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范围进行蚕食。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予以重视,将原来的盈利方式进行转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建设自有数据平台,主动涉足电商领域。银行业应该借助电子商务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的特点来准确获取广大客户的信息,无缝对接线下金融服务、线下金融产品与线上网络交易,拓宽中间收入,增加客户黏性。

  (三)建立起直销银行

  所谓直销银行,就是指不发放银行卡、不开设实体网点,利用互联网来完成全部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模式。直销银行能够让客户享受到多样化、更快捷、更优惠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能够大幅度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及人力成本。商业银行应该通过直销银行来增强竞争力,对现有的金融格局予以巩固,有效地回应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四)积极试水P2P业务

  从目前来看,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直视个人融资和小微融资的需求,试水P2P网贷平台,银行进军P2P,可以互联网化传统的柜台业务,短期内虽然不会有较大的盈利吗,但是能够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有利于渠道建设,对于银行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布局极为重要。而且商业银行试水P2P业务有着巨大的优势,那就是银行在风险控制上拥有绝对优势,会得到广大投资者的信任。

  (五)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重新审视银行业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它能够给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快捷化、简便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目前银行业虽然在专业服务、线下客户规模、经济调控、社会征信、风险控制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缺失和弱性。正基于此,商业银行更加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提升传统业务的水平,改进基础性金融服务(如存贷款流程、支付结算手段、账户管理方式等),用优质服务来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提升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支付工具发功能,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来开拓电子银行“家族”业务(如微信银行、iPad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远程服务。

  六、结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并不仅仅给银行业带来的是冲击、是挑战,也有机遇。互联网金融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些盲区,同时也促使银行业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去顺应发展的潮流来重新洗牌,这也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殷戎.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02):112-114.

  [2]周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青海金融.2013,22(12):109-115.

  [3]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29(46):132-136.

  [4]寇冠.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启示与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13,20(12):178-180.

  [5]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31):167-170.

  [6]罗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3,23(31):111-114.

  [7]张微娜.余额宝倒逼传统银行业改革和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9(02):156-160.

  石耀东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