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炼山方式已经OUT了 商品林新管理模式兴起

  一直以来,与经济作物的管理相比,我国商品林的管理模式相对粗放,也因此,在林场主眼中,商品林种植是非常省事的。然而,随着我国可用林地越来越少,林场税费负担加重,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效率成为林场主不得不考虑的事。

  “目前清远种植桉树的,有七成都在亏本,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环节没有跟上。”广州市丰绿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建科说。在他看来,我国商品林管理亟需由粗放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只有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商品林的生产力,从而提升商品林的经济效益。

  传统管理模式:炼山+前三年施肥除草

  目前传统的林场管理方式为皆伐—劈草炼山—整地—造林—全面锄草抚育。即在种植新一轮的商品林之前,先人为控制火烧,以清理林地。炼山在南方人工林特别是杉木人工林栽培中有过重要的作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并成为一种习惯。

  叶老板在广东清远火车站附近有一万亩桉树林,在种苗之前,他都会选择炼山,在他看来,炼山后土壤变得松软,还能够彻底清除不适宜的自然植被如杂草等,降低螨类等虫病危害,同时植被灰烬也能够为土壤提供一定的养分。广西七坡林场营林科的唐希远以桉树为例,介绍了七坡林场的种植管理模式,“桉树以五年来计,一般在炼山后,前三年进行施肥,施肥尽量选择在上半年,肥料选择高含量的林木复合肥为主;第五年开始除草抚育。这样算下来,每亩桉树一年的农资投入大概在500元(包含人工)。”

  施肥是培育商品林必不可少的一个管理步骤。因为土壤供应的养分仅占林木总吸收量的极少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养分均由施肥补充。特别是速生林如桉树,要实现速生高产,一年365天都需要保证充足持续的养分供应。

  在广东连州拥有800亩松树林的孙老板,采用的管理方法和七坡农场类似,“施肥除草主要在前三年,后面几乎不需要怎么管理。”孙老板说自己种植松树已经多年,现在承接了一些松树林技术管理项目,“种植管理技术都差不多,经济效益还不错。”

  新管理模式:免炼山+施肥除草杀虫

  温建科作为清远商品林新式管理第一人,坚决反对炼山,他这些年东奔西走,甚至用自己的林场做示范,倡导“免炼山”。许多学术资料已证明放火烧山的坏处,一把火烧过去,表面上看起来烧光了杂草和害虫,以为一劳永逸,其实杂草是烧不尽的,但烧山过程中却烧死了一些有益昆虫、有益微生物,比如白蚁天敌等,人为破坏了生物链和生态环境。而且炼山过程不安全,容易烧过界造成经济纠纷,甚至会涉及人身安全。炼山过后,光秃秃的山头,即使种了林苗,雨水很容易将山上的泥土冲刷下来,造成水土流失。也因此,很多地方林业管理部门已经明确禁止烧山。

  温建科介绍,炼山的人工成本并不低。“炼山其实很麻烦,需要修防火带,申报程序繁琐且耗时较长,加上砍杂、放火、打穴、放肥、回土、种植等人工,成本在350-480元/亩。”温建科的做法是免炼山,包括打控草药、挖坑、施肥、种植(包成活率)等,包含人工和机器的费用,成本算起来也就260元/亩左右。据了解,免炼山除了节省人工成本外,林中植被覆盖物还可起到保水保土保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施肥量等作用。这也大大增加了幼林林木的成活率。

  以六年的桉树种植为例,除了免炼山之外,温建科还提倡每年进行施肥,前五年还要特别注意虫害防控。如果把桉树的生长比作一个人的成长,前三年是幼儿期,施肥补给养分很重要,后三年是成年期,桉树快速生长,更需要养分的补充,所以施肥不能停。在林木肥料的选择上,温建科推荐三种肥料,高含量并富有中微量元素的林木专用肥、氮磷钾大量元素合理搭配的肥料、包膜控释型肥料。

  虫害防控在新管理模式中也必不可少。“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暴发而使得商品林没有任何收益。”广州市丰绿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建东说。据了解,2014年,广东惠州、河源、江门、肇庆、清远,以及广西梧州、贺州、玉林、钦州等地的许多桉树林,均出现了大面积尺蠖和天牛虫害,5-10月份最盛。商品林上的虫害重在预防,并不需要每年都喷杀虫剂。以桉树为例,六年的生长周期喷洒2-3次杀虫剂即可。

  在杀虫剂的选择上,不需要很特别的品种,大宗杀虫剂品种如毒死蜱、阿维菌素等都有效,但需要轮换使用,以免引起抗性。“在防治虫害的同时,可添加适量的叶面肥和调节剂,以增加林木的养分,提高林木生长量。平均下来,杀虫剂成本并不高,一亩也就二三十元。”曾建东说。

  在新管理模式中,由于免炼山环节进行了除草,六年的生长周期中只需要前两年进行杂草防控即可。目前桉树林区常用的除草剂是41%草甘膦水剂,平均一亩地每年的除草剂成本在30元左右。

  按照新管理模式,六年龄的桉树种植平均每年的农资投入大概在380元(包含人工)。“这个投入与商品林的收益比起来,算非常少的。”温建科介绍,目前桉树的木材产量一般在8-10吨/亩,但是在新管理模式下能够达到12-18吨/亩“增产效果非常明显。”温建科说。

  《农财宝典》记者 董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