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感动

  耳濡目染的半年时间,我对汽车从一无所知、无感无厌,到现在内心由衷的喜爱与自豪,除归功于所在的优秀团队之外,最大的情感来源就是那些曾经采访过的各汽车产业链的一线工作人员。

  他们有的是车间生产工人,有的是行走在一线的销售人员,有的是后勤服务人员,有的是把控质量关的严谨工程师,有的是奔走在大江南北的车辆试验管理员……太多的工种与类别,无疑他们都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他们乐观热情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着自己的一切,他们坚定地相信,未来有一天中国的汽车定能够走向世界,驰骋全球。

  越是和这群人接触的多,就越能体会到他们身上最质朴的品质。梦想一词,似乎是个带有隆重个人色彩主义的词语,但往深处考虑,它其实折射出的是一个群体的现象。当一个人说自己的希望所在的企业品牌能够早日成名世界时,也许可以说是一个个别现象,但当10个、100个汽车人给出同样的答案,那这个梦想就是群体的期望。

  在我接触的汽车工人中,大部分都是国内自主品牌企业。众所周知,自主品牌在消费者的眼中一直都是低端市场的主流产品,以价格优势取胜。其实对于奋战在一线的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销售人员,相比于合资企业,他们往往是付出的最多最苦,但是得到的薪资回报往往都不如合资企业的一半。

  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依然坚守。有个从合资企业转到自主企业的一线研发工程师告诉我说,身为一个汽车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造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这些在合资企业中是很难实现的。同样,也有不少做自主研发的人员,他们都曾表达过相同的观点,并且指出,其实,就目前的研发技术来讲,国内的很多项目其实相比于国外品牌,并不是太差,只是消费者在观念上还没有扭转过来。

  在没有融入到这个行业时,在听到一个——尤其还是一个所在产业链最一线的人员这样讲时,总觉得他们是王婆卖瓜,自夸自卖。私下里会不经意地嘲笑他们的异想天开与不自量力。

  可在一次次的接触中,一次次的交流中,切身感受着每一位工人从心底里对汽车产业的责任与热情之后,慢慢地你会发现,有一种情感,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一样,在不知不觉间,早已融入到你思想的因子中,他们身上毫不保留的热爱之情就这样不经意地传递给接触到他们的每一个人,我当然亦不例外。

  当再一次在“汽车人之夜”见到那些曾经采访的对象,除了亲切还是亲切,他们一口一口“丽姐”地喊我,其实有些年龄要比我大很多,能从骨子里感受到他们的谦虚,他们的感激。而此时,我的内心更多的是惭愧,其实真正应该说感谢的人是我,正是因为他们这群可爱的人,我爱上了汽车行业,他们也许从来不知道,他们身上有着好多人一辈子的都在追求的境界,那就是单纯地干着自己热爱的事情,除此之外,不作他想。

  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他们感动了我,相信也能感动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汽车这个大行业中。

  相信他们,祝福他们,这群最美汽车产业人!

  本刊记者/吉盼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