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冉的多彩线束青春
- 来源:中国汽车界·汽车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重汽,线束饰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27 09:47
王冉冉,其实不太上相。镜头中的她显得有点严肃,现实中的她,是一个非常活波的女孩,爱笑,说话嗓门有点大,这一点让她非常苦恼,因为她梦想是成为一个像国母彭丽媛那样优雅的女人。不过,这注定只能成为她的一个“梦想”,因为,王冉冉所处的工作环境,注定她的声调是降不下来了。
王冉冉,是中国重汽集团旗下济南橡塑件子公司线束饰件加工部的员工。什么是线束?在汽车外部,你是看不到它的。它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这一条条不同颜色线束,编织了王冉冉走出校门后的“后青春”记忆,里面交织着眼泪、挫折、汗水和成功后的喜悦。
在线束饰件加工部这十多年间,王冉冉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青涩和懵懂,心态变得更平和,努力工作换来的认同感,让她愈发自信开朗。让人很难把10年前那个“爱哭鬼”,跟现在看着眼前这个笑靥如花的姑娘重合到一块。
第一关记忆关
王冉冉是2010年被分到济南橡塑件公司的,她也是第一个被分到线束饰件加工部的大学生,但是专业不对口。
当时,王冉冉对这份工作一无所知,亦如他们车间主任,也不知道上面为什么要把这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分他们部门。因为,当时做她那份工作的都是有着丰富线束经验的老师傅,学历最高也就到大专水平。
“零基础”的王冉冉就像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入这个圈子,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傅”,是带着怀疑的眼光看这个大学生的。
“因为你什么都不懂,没有发言权,你在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在还没出成绩之前,别人是不会认可你的。”被认可需要一个过程,王冉冉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也就更加努力弥补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要胜任这份工作,首先,王冉冉要闯过记忆关,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难过的关卡。虽然这些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要把这些抽象的符号跟实物对上号,这任务量是外人难以想像的。
护套颜色有多种不说,还有各种型号的端子和护套,而记住这些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安装图纸上画的根本不是实物图,中国重汽技术中心把所有原材料的编号,按照自己的编号规则,统一编好号,这些编号跟厂家的代号还不一样。
一根电线,有12种基本颜色,可以组成上百种型号,而在一根电管里,还分主色和辅色,主色占十分之七,辅色占十分之三,占比重大的主色字母较靠前。
王冉冉说,记这些符号,就如同学英语一样,如果英文单词都记不住,也就没办法看课文。如果这些符号代码背不下来,做其他工作就非常难。对王冉冉来说,单色线是最好记的,但是这些线一组合,记起来就颇让人头疼。而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记端子和护套的型号,随着车型的更新换代,它们也会随之推陈出新,线束不同的车型,选装的电器元件不一样,代码也会改变,里面的电路也不一样。
没有经验可循,王冉冉只能靠自己摸索记忆。这时候,她比别人多读几年书的优势显现出来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进入社会后,也许用得不多,但在这漫长的学习过程,却培养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项能力最终也帮王冉冉在线束车间有了立足之地。
“为什么”又来了
那两年,经常可以看到王冉冉拿着一个类似梳妆盒的盒子,把每个端子放在小格子里,上面写上名字,然后,看着图纸的代号,回忆对应实物的样子,如果想不起来,再去找相应的实物。如果出新产品,她还要去车间找到实物,放到盒子里,如此反复强化记忆后,再进行分类记忆。
“这样会记得比较系统,会对你从前的记忆,有比较好的归纳,记忆也比较深。”这是王冉冉的记忆心得。而在这样高强度的穿插记忆下,王冉冉用两年时间记了上千种型号。
但在他人眼中,王冉冉费九牛二虎之力做成的事,他们轻而易举都能做到。在一些老员工眼里,王冉冉依旧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黄毛丫头。不过,确实,那时王冉冉对线束有太多问题不懂,她总是围着这些前辈,问这问那。“比如说一些资历老的员工看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我没看出来,我就会问,到底哪有问题,我怎么没看出来,您给我讲讲吧。”因为问得多了,他们还给王冉冉起个外号叫“为什么”。
每次王冉冉去车间,他们都会起哄,说“‘为什么’你又来了,又有什么问题啊。”王冉冉也觉得委屈和无奈。而且他们车间主任性子比较直,有时候说话也不留情面。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的王冉冉,哪受得了这阵仗。
刚开始,她挨训了经常跑到洗手间哭鼻子,要不就忍到下班去找别的部门车间的师姐哭诉。但是,哭归哭,王冉冉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的她已经练就一副“刀枪不入”之身,脸皮的“厚度”足够接他们各种话茬,甚至还能跟他们一起互相开玩笑。
而这一切的改变,只因为王冉冉已经有足够的底气和成绩让她挺直腰板做事。她做出的这些成绩,也获得了认可。甚至还被同事们当做“正面教材”,教育新进来的大学生。说当初你们王老师都是靠自己,一点点成长起来。这时候,王冉冉才知道,原来这些年的努力,他们都看在了眼里。
王冉冉说,她作为第一个大学生被分到线束车间,是幸运的。“虽然刚进来的时候没人教,没人带,但是,我比这些后进来的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更多项目,过程虽然有点痛苦,但成长速度很快。”
有了用武之地
进这个部门才三年,就被领导指派做项目负责人,以至于当时她接到指令的时候,还反复跟领导确认是不是弄错了。但是,领导坚持让她做,并派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协助她的工作。
王冉冉做的第一个项目是中国重汽品牌电器接插件的研发。这需要与其他部门技术人员配合做,她主要负责从中协调。这些技术人员都是跟她一样都是大学生,她协调起来会比较容易。这些年轻人突破传统思维,敢于创新的优势,也在这个项目显现出来了。
他们在模具的结构设计中,提出了互换式镶块的理念,用5套模具可生产出30种护套,不仅实现了换芯不换模,节省了大量换模时间,而且大大节省了开发成本。
若按每套模具12万元计算,25套模具约节省模具成本费用25套×12万元=300万元,并实现了一类护套多种定位的防插错模式,打破了以往单单依靠外形结构来区分护套的理念,整车电气性能得到了优化,整车线束的质量得到了提升,从此橡塑件公司也具备了对接插件的独立开发能力。
首战告捷后,王冉冉还负责了很多其他新产品研发项目,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其中一次,她在D10、D12共轨发动机系列线束及SCR等线束的研发的过程中,绘制了全部图纸,编制了精准加工工艺,并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对线束进行了合理布局,优化了线束整体结构,特别是针对发动机线束的安装难点,设计出了相应的安装卡具、专用工位器具、尺寸检测工具,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伴随着这些大学生的成长,当初上面领导招聘这些大学生进来的真实意图,也逐渐浮出水面。
以前的生产方式就是地摊式生产,电线铺在地上,完全靠人工生产,效率非常低。随着整车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线束产品的质量提升面临瓶颈。在线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王冉冉参与负责对线束二十几年来的传统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那时,在没有任何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从流水线工艺的设想、试验到样品线的试制,她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设定出合理的分装步骤,将整张图纸拆解为各工位工序图,从最基础的线束分解到最后六十几页图纸的绘制完成,王冉冉没有一天休息,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了理想的线束新工艺方案。
然而,改革是痛苦的,有些操作工人不理解,对新的生产方式不习惯,有很多负面情绪。但是,不破旧哪有革新?不会的,王冉冉亲自上手操作去教,有问题,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对她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王冉冉说,她不是指导者,而是协助者。在有些人看来,她做了很多让人佩服的“大事”,但是让她自己回忆做过哪些事,她往往想不起来,这些都是她平常工作经常做的事情,她已经习以为常。
《汽车人》问她:“你觉得,在这里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了吗?”
“人生价值包含的意义很多,我就觉得我工作得很有成就感,这算吗?”说这话的时候,王冉冉脸上的神情是满足的。
Q:请形容一下您眼里的汽车工人。
A:我们这的工人还是比较吃苦耐劳的,除了用吃苦耐劳形容他们,真找不到别的词汇,每天披星戴月地上班。
Q:请形容您眼里的中国汽车工业。
A:我眼中的汽车工业需要创新,我感觉我们中国汽车工业总是走在别人后面。
Q:您的梦想是什么?
A: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优雅的女人,成为像国母彭丽媛那样,很善良、正直以及正能量非常大的女人。
Q:您的偶像是谁?为什么?
A:彭丽媛。我喜欢她,不是追星,她就是我非常钦佩的人。
Q:如果有机会能改变自身现状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件事情,您希望是什么?
A:我希望能够改变一下我的大嗓门,因为我迈出优雅的第一步必须是把我的嗓门降下来。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可能有点困难,在嘈杂的车间里面我必须要大声说话。
本刊记者/李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