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突围无人驾驶

  IT企业与汽车企业之间似乎被刻意划出了一道鸿沟,事实上,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汽车业仍然扮演着先进技术整合的角色。

  在上海车展开幕前一天,中国一汽在上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举办了一场无人驾驶技术的展示和试乘试驾活动,那些互联网公司引以为傲的技术突破,同样搭载在了传统汽车企业的产品上。身处风口的“智能汽车”从概念诞生之日至今,还从未离自己如此之近。

  据悉,这是中国国内车企率先举办类似的活动,此前,同样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做展示或者试乘试驾活动的主要是跨国车企。

  第二天,中国一汽正式发布了“挚途”技术战略,该战略明确指出中国一汽将在2025年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中国一汽成为国内首批发布完整互联智能战略的车企之一。

  在全新的汽车信息化与智能化需求下,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从节能、安全、舒适到信息、娱乐、智能需求的全面提升。“挚途”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降低油耗和有害气体排放,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高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一汽已形成了包含基于“互联网+”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技术平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与底盘机电一体化技术平台,整车和总成电子控制嵌入式软件技术平台,汽车智能移动技术平台,D-Part ner+信息服务技术平台在内的五大技术支持平台。

  在未来的10年内,一汽“挚途”将从当前的“挚途”1.0发展为“挚途”4.0。为此,中国一汽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

  一汽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告诉《汽车人》,事实上,智能技术的普及难度更多的不是技术门槛,而是技术成本。“主要是激光雷达的成本比较高,就目前来说,匹配的无人驾驶激光雷达装备成本比一辆车还贵,那肯定没办法大规模普及。”

  同时,在无人驾驶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尚属空白,这也给智能驾驶技术带来不小的障碍。

  据悉,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台一些相关法规,而中国有关部门也表态要加紧研究制定。借此,一汽无人驾驶车就有望能够在吉林的高速路上进行路试,而之前不久,沃尔沃刚刚在北京的六环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路试。

  与外界普遍认为的智能驾驶领域中国车企继续落后的判断不同,李骏认为,中国独特的交通环境或许会给中国汽车企业带来发展契机:“我们当然更懂得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驾驶习惯了,这种复杂程度在国外是不可想像的,否则为什么一些企业会来中国进行路试?”

  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做基础,还有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社会独特性带来的“门槛保护”,自主车企有望在这个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领域有所突破,提升自己的品牌附加值。

  一汽将这些技术率先在红旗上匹配,大概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一汽“挚途”战略技术规划

  目前,“挚途”1.0已应用到红旗轿车上,具备ACC、AEBS、LDW等驾驶辅助功能,为客户提供“辅助驾驶”(ADAS)。

  2018年实现“挚途”2.0,这是中国一汽互联技术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将发布红旗品牌互联智能乘用车和解放品牌互联智能商用车,具备单任务短时智能托管、D-Partner2.0的车辆智能服务功能,完成智能互联生态圈布局。

  2020年实现“挚途”3.0,中国一汽将发布高速公路代驾产品及深度感知和城市智能技术,具备多任务长时托管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功能。

  2025年实现“挚途”4.0,中国一汽将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高度自动驾驶技术整车产品渗透率达50%以上。

  本刊记者/安丽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