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京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北京,月光族,杂货店
  • 发布时间:2015-06-04 14:29

  北京不是我的城市

  来自湖北的张静当年考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当时对北京很好奇,填志愿时,就填了北京的高校。”2009年毕业,张静海量投简历后进入一家杂志社工作,还和大学的4个朋友住在一起,两室一厅的房子,2800元一个月,把客厅改成卧室才挤得下。因为都是同学,住在一起很热闹,晚上回来聊天说笑,周末出去逛街吃饭,活得很自在。

  工作第二年,大家开始考虑结婚、买房、生子……张静的父母强烈要求女儿回家,觉得她工作不稳定,怕她在北京变成大龄剩女。父母希望张静回家找个轻松工作,早点儿安顿下来。在北京的亲戚说,想要在这里活得滋润,每个月的工资要买得起1平方米房子。张静当时还是个月光族。

  毕业两年后,张静还是单身。参加工作后,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很少,想找到合适的对象,很难。她开始思考为什么留在这个城市?想了很久,都没找到留在北京的理由。当时有广告专业的同学规划很明确,说会奋斗到35岁离开北京,回家乡办个小公司。对比一下别人,张静有点儿慌张,她开始准备家乡的公务员考试。一直等到应考的部门说可以上班了,张静才办理了北京单位的离职手续。

  离开北京时,张静既轻松又感叹。离开那天,她和朋友讲了关于“主客颠倒”的感触。“以前,回家是一种偶然,回京是一种必然。这次离开,觉得和北京的一切都斩断了,可我最美好的回忆留在了这个城市。”张静说,在北京6年,是一个从“这就是我的城市”到“这完全不是我的城市”的过程。

  张静回到家乡,成为当地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白天很忙很累,但生活很有规律,小城市有它的便利和生活态度。”安顿好后,张静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她认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回家一年后,张静就成家了,对象是看着她长大的一位阿姨给介绍的。现在,她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双休时终于不再为“去哪个人少的地方,坐哪趟人少的车出行”而烦恼,也不会感叹“一年只能看到父母一两次”。

  离京,是自由的选择

  同样在北京,同样刚毕业,刘军最开始的北漂生活“辛苦”很多。

  2007年,刘军从北京一所专科学校毕业,专业是当时很热门的数控技术。当年的女友,也是现在的妻子,比刘军低一届。为了等女朋友,他留在了北京。

  刘军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杂货店,请了一个阿姨帮忙照看。开店的同时,他考虑以后可能要做网购,就去一家电脑公司工作,顺便学点儿电脑技术。开杂货店只是赚点儿生活费。那时,刘军白天到公司正常上班,晚上回杂货店接着上班,双休时也守在店里,吃饭都是随便对付。一年后,女友毕业了,杂货店转让后,还剩下4万元。

  带着这点儿本钱,又找亲戚借了点儿钱,毕业一年的刘军和女友开始做电视购物,2009年下半年又转做电商,主要销售家居用品。进入电商的第一个月,刘军有20多天是在火车上过的。因为刚开始做,怕被骗,所以跑市场、谈合作都是亲自跑去看。

  2010年,刘军还在北京坚持做电商,但生活成本在加大。那年10月,他考虑把仓库搬到妻子的老家浙江金华,浙江是电商的天下,大环境更好。两个月后,这个想法就被“想干啥就抓紧干啥”的刘军实现了。

  “在北京也有很多朋友,但更适合喝酒吃饭。”刘军说,“在浙江,朋友是实实在在做生意的,交流起来资源更多。”刘军给两个城市的评价是:“北京,给别人打工的人才多;浙江,自己做老板的多。”他说,如果以后跟孩子说北京印象,那就是“在这个城市既欢乐又忧愁”。

  我需要安稳下来

  “2009年,是我到北京的第八年,那时也没想过会离开北京。”来自新疆的明新现在定居成都。

  明新一直认为北京太大,找不到融入感。2010年,明新把妻子接到北京,希望她能习惯北京。两年之后,他发现妻子一直没有很好地融入。那时,北京的房价已不是10年前的行情。明新觉得最失策的就是刚到北京时,没考虑攒钱买房。

  在北京的这些年,明新有一次差点儿折回新疆老家。“我母亲跟我说过,希望我有了房子后,能和我生活两年。可还没来得及和我在一起,她就过世了。”明新说,“之后,我就要求我爸和我一起住,他就问我能不能回新疆。”明新的父亲当时生活不能自理。明新准备辞职回老家照顾父亲。可是,没多久,他的父亲在睡梦中走了。“现在想想,他们那么需要我在身边,我应该早点儿回去,或者把他们接到身边来。”明新一直很遗憾。

  明新总结自己在北京的这些年,“把经历叠在一起,就像过了几生几世”。带着“几生几世”的经历,2012年,明新离开北京,带着妻子回到她的家乡成都,“安稳了下来”。

  卢义杰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5年4月2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