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亿人民币探路国际化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900亿 人民币 国际化
  • 发布时间:2010-08-02 09:37
在香港的银行体系中,人民币存款一直以来只属于“小角色”。

  据CEIC(亚洲经济数据库)显示,截至今年5月,香港的港币存款为3400亿港元,约占货币市场份额近53%,美元和非美元存款大约分别为近2000亿港元和1000亿港元,占比分别为31.5%和15.6%,与它们相比,人民币存款的不到900亿港元数额只能占到香港货币市场份额的大约1.5%。可就是这与港币、美元比起来一直是微不足道的人民币,临近7月末却成了市场热议的焦点。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了补充合作备忘录,同意就人民币结算安排加强合作,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与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银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下称《清算协议》)。正是这一在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看来是“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新里程碑”式的举措,让人民币立刻成了在港银行关注的“香饽饽”,以往不曾见过的以人民币计价的保单、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的关键举措,香港作为人民币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因此大大增强。” 澳新银行中国研究总监刘利刚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对这一举措如此评价。

  事实上,它还有着更为不同一般的意义。香港证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公开评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先走三小步,再走两大步”,做为准备工作的这“三小步”是:内地逐步放行人民币外出、容许人民币在海外流通,以及开通渠道安排人民币回流内地。如果按其所说的这“三小步”来对照,7月19日签署完毕这两份重要文件便已走完了前两步,只待回流渠道。

  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在征途前的准备,现在即将结束,准备起跑。

  从破题到加速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但真正开始破题则始于去年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计划的实施。

  2009年7月,允许内地5个指定试点城市与东盟成员国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到今年6月,随着人民币二次汇改的启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计划也扩展至内地20个省市及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二者的结合为人民币迈上国际化轨道奠定了关键一步。

  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计划实施之前,境外企业无法在境外开设人民币账户,只能开设国际货币账户,进行国际贸易时,境外企业再把该货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汇入国内贸易伙伴在国内的账户,国内企业再把外币兑换为人民币,因为国内不能进行外币的流通,因此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

  这种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美、欧、日等境外企业与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以美元、欧元和日元进行计价结算,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而与东南亚和韩国等的贸易通常也是以第三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我国境内企业和这些国家企业也都要承担汇率风险。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计划实施后,只要境外企业愿意,境内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和境外企业交易,并以人民币购买相应产品。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对贸易和投资都能起到便利化作用。

  自去年11月份以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放量,因为意识到人民币处于升值预期中,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于是原来怎样把人民币付出去的问题,很快变成了人民币付出去以后怎么用的问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贸易流到海外的人民币不能够进入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人民币贸易结算,就需要解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使拥有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融出人民币,需要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融入人民币,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可以获得相应收益,这就需要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币有一个交易的市场,这样才能够促进、保证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今年年初撰文分析称。

  起跑前扫清障碍

  眼下,随着两份新协议的签署,解决这一问题的障碍被扫清了。根据中金公司的分析,新协议签署后的主要改变包括:1.消除开立人民币企业账户的行业限制,不再限于与贸易或服务相关行业,证券行、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在香港银行开立人民币户口;2.企业兑换人民币没有上限,个人账户兑换人民币保持每天两万元的限制;3.香港的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可以通过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自由支付和转账。

  “香港人民币相关业务一直没有做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多的人民币定价的金融产品。7月19日以前金融机构不能在港设立人民币账户,所以也很难开发人民币定价的金融产品,比如券商想要承销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企业债就必须在港有人民币账户。现在新的结算安排为开发用人民币定价的保险、股票、债券及基金等金融产品扫清了一个重要障碍,预计未来香港地区人民币定价的金融工具会迅速发展。”中金公司分析师张智威这样分析。

  可以预见,随着此次政策的变动,香港将出现一个可观的人民币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加上市场普遍相信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在香港货币市场上的比重将大幅增加,并有望成为香港市场中另一最大货币之一。而对香港而言,更具吸引力的前景是新协议能够鼓励来自中国台湾、泰国及巴西的出口至大陆的商户接受以人民币付款,并将有关人民币资金的存放、管理和投资都在香港市场上完成。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高盛分析师这样认为。

  “新协议实际上是在激励境外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这样在对外贸易中就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人民币二次汇改中与美元脱钩的目标才能有实现的基础。”汇丰分析师马晓平如是说。

  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贵看来,央行的棋局中其实还有着更大的考量,就是尽快让人民币在国际化征途上起跑。“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现存国际金融格局中的表现来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至少尚缺一张至关重要的‘门票’,就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章玉贵说。

  根据他的分析,尽管从经济规模来看,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既有框架的限制使得中国处理巨额外汇储备的行为空间极小,在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本位币的情况下,中国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只能看着美国通过印钞票转嫁经济危机,自己却只能痛苦地自我消化。而处于货币中心地位的国家却掌握着定期对外辐射经济风险、转嫁经济发展成本的主动权。

  “中国目前只能一再购买美欧和日本等国国债,但这实际上是把中国经济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必要的时候,美国甚至可以伙同欧洲和日本对人民币采取集体隔离的措施,集体做空中国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即使强行贬值恐怕也未必能够刺激出口,反而可能遭致主要贸易伙伴的指责。这就是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本位币的尴尬。”章玉贵坦言。

  管理者谨慎试水

  新协议签署后给各方带来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国外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人民币定价的金融产品得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国内投资者受益之处则在于大陆企业融资需求分流到香港,可以减少国内金融市场压力。企业通过香港融资还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开发人民币定价的金融产品会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香港,对香港楼市股市是长期利好消息。一旦回流机制成型则会给国内股市也带来大量流动性,助推其发展。

  但随着流入香港的国际资金增加,香港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市场以及人民币离岸利率将会出现,对于资金流动规模带来的诸多问题也立刻浮出水面。

  根据中国银行(3.58,0.00,0.00%)金融市场总部分析师石磊的分析,清算规则改变后,使得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在远期市场上购买便宜的美元,在即期市场上借入并出售美元,并兑换成人民币,这种无风险套利活动,将使得人民币即期汇率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接下来,香港人民币即期汇率将继续受到这种市场预期差异的影响,离岸市场的即期人民币汇率将高于在岸市场,因此便有可能将催生清算行在内地银行间市场购买大量人民币,并在离岸市场出售以维持在岸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的一致;而贸易企业也会受到离岸市场人民币较高汇价的吸引,选择在离岸市场购汇而对外付汇。这两种做法都会导致离岸市场人民币存量的快速上升,以及同时间中国外汇储备的加速上升。

  “在中国内地与香港间的资本流动未来将变得更加不受约束,这使得对‘热钱’的监测更加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宏观政策制定将不得不受制于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澳新银行中国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

  目前,限制博弈人民币升值的资本流入已经成为香港和中央政府正在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7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就与香港各银行代表举行闭门会议,以确定银行开展人民币现汇及远期交易的上限。而在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近期也被设置严格的业务额度,限制并要求在每日交易结束时持有足够的外汇以控制人民币远期交易。

  看来,政府还是很谨慎的,因为历史经验证明,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的道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充满凶险。虽然目前人民币离国际化还很遥远,中国也只是试图通过香港这个桥梁,设计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但政策制定者显然认为:在起跑之处先考虑风险才可能使未来的进程更为稳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