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股权更迭之路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基金公司 股权更迭
  • 发布时间:2010-08-02 11:06
  随着夏日气温的升高,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股权变动的受关注度也近爆棚。

  手持100%华夏基金股权的中信证券,在证券监管部门的再三督促下,超限持有的股权迟迟无法顺利转让。
  
中信证券的股权将会怎样转让?近几个月里,外界有关股权受让方、股权转让比例的说法极多,但究竟中信证券会减持至49%甚至更低,是引入多家中方股东,还是引进外方股东以保证自身能持有超过50%的股权,答案在今年9月30日前才能揭晓。

  “最近压力实在太大了,各方都将目光定格在我们身上。”华夏基金一位内部人士向《投资者报》透露出自己的感受,在他看来,好在上半年公司整体业绩尚可,缓解了些许重负。根据银河证券数据统计结果,可比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华夏复兴、华夏行业分列第10和37名;可比43只偏股型混合基金中,华夏大盘、华夏红利分列第7和17名;其他股票方向的基金也整体表现较为抗跌。

  但华夏并非漩涡中的孤舟,《投资者报》在业界首次梳理60家基金公司从成立以来的股东变化发现,它们背后往往存在高频换手。股东变化大致分两阶段,2003年以前,股权普遍较分散,一家基金公司往往有4家甚至更多股东,股权平均,甚至没有大股东;2003年后,则发生了一次群体性股权集中的变化,基本上所有基金公司都有了大股东。

  但按监管部门规定,内资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不超过49%;合资公司中,中方股东持股比例可超过50%。随后,合资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日比一日多,基金公司的股权变动也不断增多。

  《投资者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短短12年的公募基金发展史中,有3家基金公司发生过5次股权变动,分别是博时、国泰、泰达宏利;有6家发生了4次股权变动,分别是长盛、易方达、华安、华夏、嘉实、融通;剩余公司都发生了1到3次不等的股权变动;仅17家公司成立以来未发生过股权变动。

  上篇:3基金公司12年卖5次

  成立最长的基金公司截至目前也就12年历史,可在全行业60家基金公司中就有3家公司,股权接二连三被转手5次,分别是博时、国泰、泰达宏利

  博时:老股东无一坚守

  博时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成立时的股东分别是光大证券、国信证券、金信信托和长城信托,各占25%的股权,现已无一坚守。

  成立后的第二年,国信证券就出让手中的全部股权,招商证券接手25%;2003年,长城信托退出,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至目前,该公司一直持有博时25%的股权。

  光大证券在2004年1月也转让出手中25%的股权,成为第三位退出者;受让者是当时的唯一留守者——金信信托,但因非合资公司不能绝对控股的限制,金信信托只能受让23%的股权,余下2%引入了新的投资者广厦建设集团。

  金信信托因持有48%的股份,成为博时第一个相对控股股东,结束了博时长达6年的4家均分股权的局面。

  金信信托在股票市场极为活跃,素有“江南第一庄”之称,但2003年开始,随着证券市场的低迷和监管更加严格,该公司亏损连连。2007年12月,金信信托在北京拍卖48%的股权,招商证券以63.2亿的“天价”拍下这部分股权,成为博时第一大股东,共持有博时73%的股权。

  这超过了证券监管部门非合资基金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上限规定。2009年9月,招商证券将超限的24%股权分别转让给天津港(集团)、上海盛业资产、璟安实业、丰益实业,4家各6%,转让价格均为65700万元。

  截至目前,博时股东共7家,分别为招商证券、上海盛业资产、丰益实业、广厦建设集团、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璟安实业和天津港(集团)。

  国泰:股权变幻纷繁复杂

  1998年,国泰君安证券出资3300万与上海爱建信托、浙江省国际信托、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宏源证券共同设立国泰基金公司,其中国泰君安证券占3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其他4家各占20%、20%、10%和20%,这是早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中,相对控股股东最明确的一家。

  但在国泰成立刚4年之际,国泰君安就放弃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将19%的股权转让上海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手中只剩11%的股权,与中国电力财务公司占比相当。

  紧随其后的是宏源证券在2004年将20%的股权全部转让。这时国泰君安似乎后悔当年的退出,从宏源证券手中又受让了13%的股权;另外,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受让了5%,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受让了2%。

  国泰君安再次成为第一大股东,只不过这次是和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并列,双方均持有24%的股权。

  2006年初,万联证券入股国泰,从浙江国际信托手中受让20%股权,至2006年,国泰股东6家,是当时股东数量最多、股权最分散的基金公司。这种局面在2007年开始改变,中国建银投资公司先后受让上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国泰君安、上海爱建信托和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所有股权,占70%的股权,股东数量从6家变为3家。

  可这一比例不合规,建银投资要想实现合规的绝对控股,就必须引入外资。国泰基金因此也成为了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2010年6月21日,意大利忠利集团分别受让万联证券20%、建银投资10%的股权,成为外方股东。

  泰达宏利:改名最多公司

  几乎每次股东变化,泰达宏利都要更换一次公司名字,从湘财合丰、湘财荷银、泰达荷银到现在的泰达宏利,它是国内曾用名最多的基金公司。

  2002年7月,湘财证券、山东鑫源控股、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证券共同发起成立了湘财合丰,分别占40%、30%、15%和15%的股权。

  2003年,湘财合丰率先引进外资机构,成为国内首家合资基金公司,湘财证券让出3%、新疆证券和大庆石油管理局各让出15%的股权,引入荷兰银行。

  湘财合丰随即改名为湘财荷银。2004年8月,山东鑫源控股将自己30%的股权转给湘财证券,后者占67%的股权,湘财荷银仅剩两位股东。但在不到半年时间里,2005年2月,荷兰银行将33%的股权转让给了荷银亚洲。

  2006年,湘财证券也将股权转让。北方国际信托受让51%,余下的17%由荷银亚洲接替。公司第二次改名,因北方国际信托隶属天津泰达,更名为泰达荷银。

  你方唱罢我登场,中方股东股权变动后,外方股东再次变更。今年3月,荷银亚洲将股权全转让给宏利(香港),基金公司再次改名为泰达宏利。截至目前,泰达宏利股东两家,分别为北方国际信托和宏利(香港)。

  中篇:6基金公司9年变4次

  变更4次的基金公司共6家,为长盛、易方达、华安、华夏、嘉实、融通

  长盛:“老十家”的掉队者

  长盛是“老十家”(即第一批成立的10家基金公司),但和其他9家相比,无论基金规模还是业绩相差都甚远。

  成立于1999年的长盛,现管理规模在全行业中排名第25。该公司是天津北方国际信托、安徽信托、长江证券和中信证券发起成立,成立时,4家股东各占25%股权。

  2002年6月,第一次股权变更发生,目前的第一大股东国元证券从安徽信托受让25%股权,成为长盛第三家券商股东。

  两年后,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北方信托三家创业股东全部退出,国元证券受让24%股权,持股比例增至49%,成为第一大股东;剩余51%的股权分别由安徽创新投资(26%)和安徽投资集团(25%)持有。

  国元证券入主以来,资产规模不见明显增长,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11%一直下降,至2007年仅有1.5%。

  试图改变这种局面的长盛开始赶潮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入股。国元证券、安徽创新投资、安徽投资集团合计拿出33%股权,引入新加坡星展资产公司。

  一年后,股权再变,安徽创新投资将其13%的股权转让,安徽信用担保集团成为截至目前最后一个进入的股东。但长盛基金公司却不见什么起色,无论规模还是业绩,都乏善可陈。

  易方达:股权分散的典型

  截至目前,易方达是股权较分散的公司之一,共5家股东,持股比例最大的3家分别是广东盈峰投资、广东粤财信托和广发证券,各占25%的股权,后两家为发起股东。

  易方达目前管理资产1353亿元,在行业处于第2位。2002年,北方国际信托、广发证券、天津信托、广东粤财信托、重庆国际信托和广东证券共同发起成立,6家股东平均每家持16.67%股权。

  2004年,北方国际信托和天津信托转让所有股权,美的电器受让16.67%,另16.67%由广发证券、广东粤财各受让一半。广发证券、广东粤财信托均以25%的股权位居第一大股东,股东家数减至5家。

  2005年,广东证券出让股权,美的电器受让一半,持股比例升至25%,与广发证券、广东粤财信托蝉联第一大股东;另一半股权由广州广永国资公司受让。

  2007年是易方达股权变动最频繁的一年。4月,重庆国际信托最先变化,转让16.67%的股权,受让方为广东广晟资产;7月,美的电器将25%股权转给广东盈峰集团,2008年,后者更名为广东盈峰投资。

  2007年,受股权变动波及,易方达仅发行一只基金,而在2006年和2008年,每年发行产品数均超过3只。

  华安:5家股东均分天下

  华安没有大股东,现有5家股东每人各20%股权,五家均分天下始自2004年,截至目前,发起股东仅剩上海国际信托。

  成立时,上海国际信托占60%的股权,处在绝对控股地位。另两家股东是申银万国和山东证券,均占20%。

  第一次股权变动发生在2001年,上海国际信托将股权减少一半,减至30%;山东证券同时转让所有股权。此次变动后,新股东有东方证券、浙江证券和天同证券,分别持有20%、10%和20%的股份。

  2004年,上海国际信托继续减持10%,当年,所有券商系股东全部撤退。

  华安股东由此变成清一色的上海派,新进者分别是上海沸点投资、上海工业投资、上海电气和上海广电(集团),4家公司与上海国际信托均持有20%的股权。

  2007年和2009年还发生两次变动,先是上海广电20%的股权转给上海锦江,后是上海沸点20%转给国泰君安投资公司。

  华夏:股权变更谜底未揭

  华夏是目前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资产规模高达2168亿元,中信证券从2006年始持续增持其股权。

  华夏发起股东有华夏证券、北京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西南证券和中国科技信托,持股比例分散,分别占30%、20%、15.45%、15.45%、15.55%和3.55%。

  华夏成立后的第一次股权变动发生在2003年,华夏证券、兴业证券和华泰证券转让手中股权,西南证券和北京证券受让,两公司持股比例分别增至35.73%和25%,其余股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受让。此次更迭后,西南证券和北京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均持有35.73%股权,成为华夏第一大股东。

  2006年,随着中信证券注资进入原华夏证券,顺便从北京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北京证券购入股权40.73%,其中包括前者的全部股权和后者的5%股权。

  从此,中信证券成为华夏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股市迎来一轮大牛市,华夏顺势奠定了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中信证券也因此不断地增持华夏股权,2007年受让北京证券20%股权后,中信证券共持有华夏60.73%的股权,超过证监会规定“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得超过全部出资的49%”的规定。

  但2007年底,中信证券继续收购科技证券和西南证券手中全部华夏股权,全资持有华夏。截至目前,中信证券已多次受证监部门督促,要求于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华夏股权的挂牌转让工作。

  嘉实:变更暗流不断涌动

  嘉实是十大基金公司中最早实现中外合资的,目前资产规模达1338亿元。

  成立时,其发起股东为中煤信托、北京证券、吉林信托、广发证券,各占25%的股权。这是广发证券投资的第一家基金公司,此后它还投资了易方达、广发。2003年,广发证券将嘉实股权转给中诚信托。

  中诚信托还受让了中煤信托22.73%的股权,成为嘉实第一大股东;此外,中煤信托还有2.27%的股权转给了立信投资。

  股权变更在2004年继续暗流涌动,中诚信托和立信投资的股权继续增加,而北京证券和吉林信托的股权不断转让,当年,变更后的股权比例为中诚信托(48.41%)、北京证券(19.22%)、吉林信托(16.5%)、立信投资(15.87%)。

  在大股东中诚信托的推动下,嘉实在2005年引入了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股权变动后,中诚信托48%、立信投资32.5%、德意志资产19.5%,股东格局开始稳定。

  2008年,中诚信托减持至40%、立信投资减至30%,德意志资产则增至30%。

  融通:河北证券“功成身退”

  融通是国内成立的第二批基金公司,截至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居行业第16位。

  它是国泰君安证券2001年发起成立的第2家基金公司,其他股东有陕西国际信托、上海爱建信托、河北证券、联合证券,各占20%股权。

  国泰君安投资融通的脉络与投资国泰颇相似,投资两年后就不看好这个行业,同在2003年,它将手中的融通股权全部转让,河北证券受让它的20%股权,成为融通第一大股东。

  2004年,第二次股权变动发生,爱建证券转让20%,华林证券受让。

  2006年,在河北证券的推动下,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融通不但引进了新的新投资者,而且还引进了外资,成为一家合资公司。

  原股东华林证券、联合证券和陕西国际信托的股权全部转出,受让方是新时代证券和外资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受让20%和40%的股权。日兴资产管理公司与河北证券并列为第一大股东。

  2009年,股东变成两家。河北证券退出,将40%股权全部转让给新时代证券,这样,新时代证券持有60%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下篇:30%基金公司股东未更替

  大成、鹏华、万家均变更3次,仅有17家公司从未发生过股权变更

  大成:保险系基金公司

  1999年4月成立时,大成股东分别为大鹏证券、中经开、光大证券、广东证券,各占25%的股权。2003年4月,中经开将股权转给银河证券;8个月后,大鹏证券将25%转给中泰信托;2005年5月,广东证券将23%转给中泰信托,后者成为第一大股东。由于中泰信托间接为中国人保旗下公司,大成因此成为“保险系”基金公司。

  鹏华:国信证券矢志不渝

  2001年鹏华成立时,股东分别为国信证券、方正证券、国元信托、安信信托,分别占50%、16.66%、16.66%和16.68%的股权;2005年10月,安信信托转让16.68%给深圳北融信;2007年7月,北融信、方正证券、国元信托减持手中股权,仅北融信持有1%的股权,引入了EurizonFinancialGroup,占49%股权。2009年9月,Eurizon将股权转给意大利欧利盛资本。更迭中,国信证券50%的股权一直保持未变。

  万家:山东系券商班底

  2002年万家成立时,股东共3家,分别是上海久事、湖南湘泉集团、天同证券,天同证券占60%;2005年2月,天同证券减持20%转给张裕葡萄酒;2007年12月,张裕葡萄酒、天同证券、湖南湘泉转出80%股权,齐鲁证券受让60%、深圳中航受让20%;2009年8月,齐鲁证券将超限的11%转让给山东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除以上公司,股权转让两次的共13家:南方、东方、富国、广发、国海富兰克林、国投瑞银、华富、大摩华鑫、诺安、兴业全球、银华、招商、中海。

  转让1次的共15家,分别是宝盈、长城、工银瑞信、国联安、海富通、华宝兴业、汇丰晋信、景顺长城、天弘、天治、新华、信诚、信达澳银、中欧和中银。

  未发生过转让的共17家,分别是长信、东吴、光大保德信、华商、汇添富、建信、交银施罗德、金鹰、金元比联、民生加银、农银汇理、诺德、浦银安盛、上投摩根、申万巴黎、泰信和中邮创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