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京 无用摄影师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黄京,摄影师,徕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8 09:23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2011年徕卡摄影奖的新人奖颁给了一个中国人,他叫黄京。
“感谢徕卡,因为照片都是用徕卡拍的;感谢国家,到法国之后感觉没东西拍;感谢父母,花钱替我买胶卷。”因为紧张,黄京在舞台上将台下随口说的段子讲了出来。
之后是如期而至的采访,令他难忘的是在阿尔勒摄影学院,3个人的谈话,各自立场鲜明地代表了法国口音的英语、德国口音的英语和中国口音的英语,黄京不那么清醒地经历着这一切。那一年他24岁,与各种满脸络腮胡和将要秃顶的摄影名人在一起,感觉都开始不真实起来。
所谓少年得志恐怕也不过如此,何况还是自己钟爱的领域。
“很勤奋”是大学四年老师同学们对黄京的一致评价,这与生活中的他截然不同。专业之外他拍了数万张照片,举办过几次个人作品展,在网上小有名气,毕业时用作品集《同学》将同学们哭得泪流满面。
然而高考当他想要报考摄影相关学校时,带他的老师并不看好他的资质,以人满为借口推辞了他。哪怕是他获奖的徕卡奖,也是在领导的被逼无奈下才参赛,因为“不相信能拿奖”。得知获奖消息后,他第一反应是“骗子是怎么知道我邮箱和电话的?”
一次次按下快门和一卷卷胶卷背后,黄京不再是那个只凭爱好胡拍的少年。“看到任何场景,我脑海中都能浮现将它转换为黑白的光影效果。”如今的黄京这样说。他记不清自己从何时具备了这种“黑科技”能力,但无疑,它是从大学起形成的。
不天赋秉异,却勤能补拙,最终一往无前完成逆袭。这听起来太像是一个励志的烂俗故事。莫名其妙成了故事主角的黄京来不及管那么多,当3家欧洲画廊将签约合同摆在面前,他比多数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的年轻人,看上去更加幸运。
世界不是想象的样子
成为一个艺术家,是黄京原本的追求。他在网上叫自己“吃土豆的人”——与梵高著名的作品同名。
所以他几乎没怎么思考,就辞去了报社图片编辑的工作——那种每天埋头于海量摄影图片中挑选和编辑的状况,打死他都不相信是一条与“艺术”相关的道路。
终于不用再早上忧心忡忡地起床,晚上昏昏沉沉地下班,每天做日复一日的事,操零零碎碎的心。走在一天有别于他人的道路上,开始被叫做黄老师,他像是同龄人中的人生赢家,甚至都有点像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了。
黄京自觉有使不完的干劲,他开始行走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努力寻找着拍摄的素材。他以前所未有的用心和勤奋,拍了比其他任何时段都多的照片,可是当他停下脚步,却发现那些照片比以往任何的随意之作都不让他满意,这着实令人伤心。更重要的是,他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就要开始重新上路了。
越朝着所谓“梦想”前进甚至拼命,黄京反倒越觉得浮躁和焦虑。
加之那些无法避免的活动、讲座、采访在一旁煽风点火,生活变得不真实。“黄老师”没来得及教授别人,先要说服自己。
他想起获奖时一位评委前辈告诉自己的话,“我拍了一辈子战争图片,见过任何大场面,但看到你拍的照片的时候,被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感动。”可他彼时正在追求的,却是做一件多么艺术,多么不鸡毛蒜皮的事。
黄京主动结束了这种匆忙的生活,他将这一年的经历称为“流浪”。是他自己的流浪,更是内心的流浪。不是每一位艺术家都要做兼济天下的大事,他所喜爱的梵高,还不是卑微地过完了属于自己的一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穷极一生去争当人中龙凤,而世界也远不简单得像是我们从小被教育与想象的样子。
做关心自己的摄影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当全中国被《平凡之路》洗脑时,黄京正在深圳华·美术馆工作,他是一名普通馆员。
他做策展及布展的工作,与摄影没什么关系。在美术馆聊现在的工作,黄京穿一件灰色的衬衫和深色裤子,唯一显眼的是胸前悬挂的徕卡相机。他说这份工作最吸引他的是,“清闲,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去摄影。”一旦有超过半小时的空闲,他都会走出去摄影,甚至为了能有更多时间,他每天下午下班都从华侨城步行回景田的家中,用沿途的两小时寻找素材。
黄京把摄影分为两类:一类有用,一类无用。有用的摄影,摄影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到创作中去的;而无用的摄影,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有用的摄影服务于另一个领域的艺术;无用的摄影则更多的是关心摄影自己。他属于后者,对社会没有什么意义,也没什么人文价值,但是对于他来说,他们很动人。大学时因为有开明的老师,他的风格开始趋向“无用的摄影”,毕业后他想用自己的摄影服务世界,可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先后夭折,他反倒庆幸自己重拾“无用的摄影”。
“当我把自己拍的照片从药水中取出来欣赏时,我打动我自己,就很满足了。”他说他拍的相片,与人们平日里用手机随手所拍的一样。不同的是,他已经拍过超5000卷胶卷,共18万张相片。面对国外采访他曾说:“生活是条很长很长的河,我在河滩上往前走着,看见漂亮的石头就捡起来,揣兜里,回家再分类。”摄影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最普通,不得不做的习惯。
目前为止,黄京几乎都把所有的收入用于摄影。曾经面临过与摄影相关或不相关却都更拥有前途的道路,他动过心,然后拒绝了它们。他也说不准自己还能这样自由生长多久,“至少,在接下来一些无法避免的人生大事到来之前,我会坚持下去”。
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人太多,他们都值得赞美。难得有人忠于自己,有勇气做一回“无用的人”,他们也应该被尊重。
编辑/撰文_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