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菜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菲律宾菜,料理,薄荷岛
  • 发布时间:2015-07-18 09:35

  关于判断一个国家的料理整体水准,我有一个粗暴而有效的方法——观察这个跟这个国家菜系相关的餐馆数量在以下四个城市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即可:纽约、伦敦、巴黎、香港。

  前两个城市的本土菜难吃得像一场灾难,以至于不得不发展起数量惊人而且质量优异的世界各国餐馆。后两者则由一群舌头锋利的市民组成,他们吃得出一道菜里多放了一克盐或者某只猪没吃够日子橡子就被做成了火腿。

  而在这四个城市里,我都几乎没发现一家像样的菲律宾餐馆。所谓的“像样”,至少有合适的尺寸,坐落在不以小偷闻名的街道上,能刷信用卡。连香港这样一个菲佣云集的地方,也极难找到一个解决他们思乡病的餐馆,当然我不想讨论那些在重庆大厦里的小摊,它们的营业执照到底是哪一手的都成疑。

  一个被西班牙殖民过的国家,在饮食上必定带有西班牙的烙印,配合丰富的海产,理论上已经奠定了美食的基础。可如果你是一个惯查资料的人,在百度百科上查询一下关于菲律宾菜的官方形容,就会在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字眼里找到真相,然后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是没什么好吃的呀。

  瞧瞧以下这个官方说法:“菲律宾菜肴的特色就是它的甜,酸,咸口味的大胆组合。虽然可能是一个更微妙的交付和演示的其他亚洲美食,菲律宾美食往往是一次交付在一个单一的演示。”这简直就是一句典型的客气骂人话,翻译过来就是:菲律宾菜煮出来就是杂七杂八一锅什么鬼糊涂。

  但这种客气却也没有影响它的真实性,去了七八次菲律宾之后,我开始在行李里放腌小笋和豆豉鲮鱼,而放弃了在当地寻找美食的念头。

  薄荷岛全面地展示了菲律宾在烹饪上的彻底放弃。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岛屿,这里有高达 6000元一晚上的酒店,但转遍了岛屿也找不到超过3个我能吃上一顿舒心饭的餐厅。

  岛上主要的烹饪手法是“烧烤成焦炭”或者“油炸成焦炭”。在那些生货看起来极其诱人的海鲜大排档上,你指着一条看起来新鲜又肥壮的任何鱼问,这个怎么做?摊主都会很认真地想上一阵,回答:烤?你指向下一盘贝壳问,这个又怎么做?摊主又认真地想上一阵,烤?

  我不否认烤是人类饮食文明进化史上重要的一个进步,也不否认它能在维持食材最大本味的同时增添一种别样的香气。但是,事情在菲律宾不是这么发生的,摊主拿走了你点的鱼以后就消失了,一消失就是一小时以上,你甚至以为你点的鱼都借尸还魂跳到海里游走了的时候,摊主捧着一碟黑黢黢的东西来了。你只能从外形上勉强判断出它是鱼,因为如果光是扒开那黑炭鱼皮吃肉的时候,你可能会误以为摊主把他的电视遥控器烤好端了上来。

  能把烧烤做得很差,也是需要一点本领的。如果光是一个摊主是这样的,我承认自己命背,但如果七八年来遇到的无数摊主都这样,我只能认为,这是一种风格。

  去年又去了一次菲律宾,彻底放弃了尝试任何一个海滩烧烤档。穿过瑟琳来到一个颇为高档的酒店里,在餐厅吃顿饭。我指着菜单上的小墨鱼问:“怎么做?”

  “切细之后用大量的大蒜片和葱爆炒,然后加上它本身的墨汁倒进去进烤箱焗”,侍者流利地说出这一大串的时候,我几乎感动了。好的,就吃这个!那么,鸡呢?怎么做?侍者想了一下说:“这个,我们用炸的,然后配上秘制的酱汁。”可以,也吃这个!

  海风一吹,我还是有所期待的。

  ……

  反正,后来,我看着那张十倍于海滩烧烤摊的账单,回想起食物的品质,几乎想不给钱就走。

  唉,但上天还是有怜悯之心,菲律宾菜再难吃,但它的 mango shake简直是来自天堂的饮品。单是为了它,我都愿意一次一次回到菲律宾,更何况,一个比较少人知道的事情是,它们的牛油果 shake也是好喝到让人要尖叫的啊。

  撰文_蔻蔻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