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4.0:创新与跨越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创新,工业革命,英国
  • 发布时间:2015-09-01 13:09

  当前中国的情形可用一句经典的说法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可能也是最坏的时代。就像狄更斯写的时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整个社会因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带来社会体制的变化。这几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这样的变化。

  制造之“道”

  在目前转型升级面临瓶颈的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哪里?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但有多少是我们自己创新设计的?这需要我们反思:如何创新?我们已经可以把“术”玩得很好,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术”的层次上,那么我们的“道”在哪里?我跟企业家朋友说,应该去深圳学习,为什么?深圳那些成名的公司治理结构很清楚,从体制上、机制上,塑造了创新的环境,因此涌现出大批技术创新驱动和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再看浙江的企业,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带来的后遗症,导致竞争力可持续性下降和转型升级瓶颈随处可见,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新的驱动力

  现在大家都在谈工业4.0,而所谓的工业4.0,揭开了中国制造下一个发展阶段中的主题—“创新和跨越”。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以获得市场绩效、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思考的是,把握什么样的机会来完成“创新和跨越”?

  我们会面临更多挑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价格和利润在不断地下降,产能过剩越来越明显,产品的复杂性增加、服务化需求提高等,这当中会面临很多的困难、问题,当然也有新的机会。

  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新的驱动力是什么?过去的人口红利,来自广大没有受过教育的劳动者,而今天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带来了新的人口红利。在制造业中,关于人才方面,一些中国企业用很低的价格邀请欧美制造业的人才来担任顾问,借此获得相关技术和管理视野;从年龄分布来看,目前我们的总劳动人口正在下降,但每年700万大学生的毕业带来了更多高素质的劳动人口;在研发投资方面,这几年增长非常迅速,中国的创造力在下一阶段会进一步发挥;在海外并购方面,中国2014年第一次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超过引进外资规模;而国内的市场内需也在不断地增加,发改委在2013年批准建造地铁的城市就达22个。种种发展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都标示着—我们已进入到一个新常态和新阶段。

  在新常态和新阶段下,互补、互利、共生和共享,成为新的关键词,很多企业之间跨界的互补合作变得非常有价值。在新背景下,跨界是典型的趋势:信息化、工业化深度地融合,彼此产生互动对话,还有碰撞,这带来各种关系的变革(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快捷可靠的超级服务、客户参与创新等),C2B、O2O将成为下一轮发展中值得考虑的关系。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