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式大社交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QQ空间,微信,微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1 13:47
腾讯通过QQ、QQ空间、微信等社交网络组合构建出企业核心业务,并凭借庞大用户群,建立了基于社交本身的增值服务体系和广告体系,实现了稳定盈利;同时,进一步以社交网络为开放性平台,带动更多资源整合,以规模效应使腾讯和其合作伙伴获得双赢。
谈到中国社交网络,绕不开“BAT”之一的腾讯。腾讯公司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构建出一整套以社交网络为主干的业务网络体系,并实现了公司的持续高速增长。
腾讯以即时通讯软件“OICQ”(后改称QQ)为起点,历经17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亿多活跃账户的综合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并构建了一个以社交网络为主干的庞大业务网络体系。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体,腾讯逐渐构建出完整的互联网业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的目标。
主干构建:即时通讯业务
即时通讯业务是腾讯业务网络体系的核心,正是依托于QQ等即时通信软件,腾讯在十数年间构建出高达8亿的用户体系,拥有了其他互联网公司求之而不得的巨大优势。
1999年2月时名为OICQ的腾讯即时通讯软件诞生,到2000年6月QQ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在当时即时通讯软件并起的竞争态势下,确立了绝对的优势地位。2003年,腾讯即时通讯软件市场获得细化,9月腾讯推出企业级实时通信产品“腾讯通”(RTX);同年12月,腾讯发布更适合办公环境中使用的即时通信软件Tencent Messenger(简称“腾讯TM”)。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QQ本身功能获得了不断加强,目前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电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移动通讯终端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QQ的胜利,是强大及完善的自身功能获得目标客户认可的缘故。相比之下,MSN等软件在功能上不能契合中国客户的需求,最终在市场竞争中退出。
QQ、腾讯TM和RTX本身都采取免费的方式,腾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利润。其一,广告收入,2000年5月,腾讯在QQ客户端收发消息的窗口开辟10个广告位,开始了广告业务,并通过广告费首次达到收支平衡,广告收入一直以来都是腾讯除增值服务外的重要收入来源。其二,为客户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获取利润,2004年,腾讯推出QQ中的虚拟形象应用—QQ秀,并通过部分虚拟道具收费获取利润,此外还有QQ会员等诸多增值服务。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收取费用的盈利模式几乎覆盖了腾讯的全部平台,包括QQ空间、QQ音乐等,各种“钻石特权”,也是腾讯的重要盈利来源。
社交平台增值服务外延
2005年腾讯发布的QQ空间(Qzone)最早实际上是QQ的一个增值服务,与QQ秀类似,通过向客户提供装饰道具和背景音乐等虚拟物品,带来了稳定收入。2006年Web2.0风潮卷入,具有博客和Web2.0形态的空间模式就引入了“人的关系与行为”,使得QQ从即时通讯发展到了网络社区。2014年腾讯全年财报显示,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5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5%,仅次于Facebook和QQ之后,位列全球社交网络的前三名。腾讯对社交网络的探索还体现在QQ校友和腾讯微博的发布。就目前来看同QQ空间相比,腾讯于2007年和2011年发布的QQ校友(后改称朋友网)和腾讯微博在影响力和创收能力方面显得远远不足。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早于二者出现在市场上的校内网(后改称人人网)和新浪微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固定用户群,相似度极高的QQ校友和腾讯微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对于每个QQ用户来说,QQ校友和腾讯微博所带来的社交关系与QQ的圈子高度重合,实际上难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QQ空间则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进行功能优化,保持了活力,也实现了活跃用户数的持续增长。
QQ空间的发展历经了虚拟化产品、博客、社交网络和开放平台等多个阶段,在定位不断变化的同时,其盈利模式在同步改变和丰富,目前主要收入包括黄钻的增值服务、平台分发和广告。初期的QQ空间同QQ秀有相同的定位,在随后的发展中,QQ空间的社交属性不断增强,成为了新的社交平台。腾讯推出“黄钻”服务,这是QQ空间最大的收入来源。在这个新平台下,2009年,QQ农场让很多用户习惯半夜起床偷菜,偷菜在当时成为了风靡于男女老少之间的游戏。“社交+游戏”是这一时期QQ空间的商业模式,同时也伴随着游戏带来的盈利收入。近年来,QQ空间也在尝试更多的跨界营销活动。2013年,QQ空间同小米公司合作,成为红米手机的首发平台。2015年2月和5月,QQ空间分别与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何以笙箫默》尝试明星和粉丝互动,将热播电影的见面会搬上QQ空间社交平台进行直播,这两场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微信:“娱乐化”到“商务化”
腾讯公司较早的开始了移动端的业务布局,早在2003年,腾讯公司就发布了手机QQ,限于当时的硬件和网络限制,移动端的QQ软件只能提供相对简单的功能。变革性的改变出现于2011年,同年发布的微信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很多人的通信和社交习惯。同时期的手机QQ中功能也不断丰富,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等功能也让其日益区别于PC端版本。
2011年1月21日,腾讯发布测试版的微信,该版本支持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因此并不为外界所看好。随后微信团队陆续为微信增加语音通话、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使得用户数量激增,2012年3月,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2012年新增的朋友圈、视频聊天等功能,再次提升微信的用户粘度。2013年1月,微信用户数量到达3亿,截至2014年底,微信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亿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腾讯的发展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2011年6月15日,腾讯宣布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腾讯平台,试图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转向与第三方合作伙伴打造一个无边界、互惠互利、共同分享的互联网新平台。在这一背景下,QQ空间、QQ和微信都同第三方展开了深度的合作。此时,微信的平台效应获得了充分展现。内含于微信之中的公众账号,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也成为了同第三方合作共赢的重要载体。大量的企业、媒体、商家和个人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公共账号,直接同数量庞大的用户、受众以及消费者进行交流。尤其是企业和商家,借助这种点对点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能够实现自身服务的产品化,并进而形成一个移动领域的生态系统。
2015年春节,“全民摇红包”成为了不同于往年的新亮点,而在这背后,则是微信整合支付、移动金融、电商平台的综合营销体现。对于用户来说,微信钱包、微信支付等功能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微信的角色内涵,微信O2O方面的功能将极大的改变用户的生活习惯。
可以说,微信帮助腾讯成功布局移动互联网,还帮助其实现了用户群从QQ用户群的“年轻、兴趣广泛和偏好娱乐需求”,到微信用户群的“相对成熟、具有较强购买力的白领高价值用户”。伴随微信出现的新产品布局,例如理财通,投资在线旅游,投资京东,开设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揭示了腾讯社交网络的应用场景逐渐从“娱乐”扩展至“商务”。
微信的盈利模式也和“开放的移动新平台”紧密相连。其一,由“飞机大战”开始,腾讯持续发布了数十种手机游戏,将游戏和社交在移动端再次整合,同时手机游戏也带来了众多玩家的消费,成为了微信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其二,朋友圈的广告推广收入,可口可乐、宝马、VIVO等多家国内外已经已经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广告,这也为微信带来一定的收入。微信的盈利来源还包括收费表情等增值服务,但总体来看,微信本身的商业化进程发展缓慢,而作为移动平台的意义更加深远。
构建大平台
2014年5月6日,腾讯宣布成立微信事业群,随着微信事业群的成立,腾讯撤销了腾讯电商控股公司,其中实物电商业务并入京东,O2O业务并入微信事业群,由此,微信获得了与QQ“平起平坐”的地位。
竞争最为激烈的部分,莫过于微信与手机QQ间反复博弈。经过近年来对微信功能的“模仿”,手机QQ基本实现了微信上的语音信息、地理定位、附近的人等热门功能。相比WhatsApp、Line、米聊等通讯软件,微信的最大对手实际上是手机QQ。手机QQ和微信差异化定位不明,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QQ和微信,现在分属于社交网络
事业群(SNG)和微信事业群。官网对两个事业群的描述分别为:“社交网络事业群是以QQ与QQ空间为基础打造大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讯与社交网络等综合性服务,拓展创新增值业务,推动公司开放平台战略,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微信事业群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意味着微信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孵化,从产品升级为腾讯战略级的业务体系,全面助力腾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措辞上的差距,可以明显看出腾讯对微信的重视程度:“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级业务体系”;而QQ则与QQ空间一起,成为了腾讯在PC端的“大社交平台”。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微信凭借腾讯积累的庞大用户群和后天不断完善的核心功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不再只是单纯的社交软件,而是将“社交通讯”、“地理定位”、“支付闭环”和“沟通体系”深度整合的中间枢纽。
由于微信独特的点对点的交互方式,价值信息流广告技术的应用,微信营销的重要程度将日渐凸显,微信营销的体验场景更为丰富,最终微信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粘性工具。
腾讯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以QQ为载体的庞大而稳定的用户群体之上的。在腾讯开放平台转型战略的指引下,“无边界、互惠互利、共同分享的互联网新平台”将主要由以QQ为核心的线上社交网络所构成。通过开放平台,广大第三方企业和开发者,将共享腾讯8亿的用户群体,通过规模效应和平台效应,实现同腾讯的双赢,也保证了QQ的持续活力。
腾讯通过QQ、QQ空间、微信等社交网络组合构建出企业的业务网络主干,并凭借由社交网络所带来的庞大用户群,建立了基于社交本身的增值服务体系和广告体系,实现了稳定盈利;同时,腾讯进一步以社交网络为开放性平台,带动了更多资源的整合,以规模效应使腾讯和其合作伙伴获得了双赢。
文/滑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