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棣:岁月收藏者

  • 来源:元素ELEMENT
  • 关键字:胡棣,收藏,铜币
  • 发布时间:2015-09-14 11:48

  一枚钱币有多重?在我们看来,放在手心里甚至感觉不到斤两。历经岁月的冲刷淘洗,一枚古币渐渐布满铜锈,它在旁人眼里除了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外,也许就并无其他深意。而在胡棣看来,它们是生动的、鲜活的,放在手里心里都是沉甸甸的。他与它们的灵魂共舞,透过它们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他待它们如恋人、如挚友,这份深情与专注,如今已有二十多年了。

  20年前的偶遇

  在采访胡棣前,我们做了简单的电话沟通,电话那头的他十分礼貌谦逊,表示到时候会带自己的藏品过来。采访当天,他果真带了许多宝贝前来:一本厚厚的古币收藏册,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古币,每一个的旁边还有手写的标注;一个金丝楠木盒、以及许多细心封存古币的小盒子。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我们了解这项收藏,他甚至还将相关的资料打印整理出来,认真地递到我们手里。

  由此可见,这是位行家。但胡棣却笑着否认:自己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而这一爱好,至今已延续了20多年的光阴。从毛头小子到而立之年,古钱币于他,一直是挚友般的存在。

  时间倒流回20多年前,那时胡棣还是个读6年级的小男孩,从小他就和身边的小伙伴很不一样。别人踢球、上树、玩闹,他却醉心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重庆本地的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只要一有时间就捧着书细细阅读研究。最初他喜欢集邮,当时在上清寺有个集邮市场,他时常会跑到那里去逛逛看看。有一次他不经意买了几个小铜钱回家,发现上面的刻字很有意思,就开始找些资料来看,研究它们有什么含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和古钱币结下了不解之缘。同龄的孩子把零花钱和压岁钱用来买好吃的好玩的,而他却通通省下来花在购买古币上。

  低调的行家

  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古钱币的研究颇深,二十几年的潜心钻研练得深厚内功。他拿起一枚钱币,介绍说:“这是刘备在成都称帝时铸造的,直百五铢。”放下之后取出另一枚:“这个是三国时期的,背面有阴刻纹,上面还有记数,最近我主要在研究上面这些记数的意义。”话罢,他又小心翼翼打开那个精美的金丝楠木盒,指着整齐安放在其中的两枚铜币说:“这两枚是南宋时期的。其中一枚是农民在地里不经意间挖出的陶罐里发现的,当时我听说之后就马上赶过去买了下来。另外一枚是和朋友交换的。”各色古钱币看得我们应接不暇,随手拿起一枚,他都能将其年号、特点、铸造背景娓娓道来,就像在介绍自己相识多年的老友。

  胡棣对古钱币如数家珍令人钦佩,但其家中的收藏更是令人大吃一惊。早些时候,他的收藏一度达到5吨!现在他除了留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在身边,其他的多用来和其他古钱币爱好者进行交换,但仍然有几百斤之多。从商代的贝币到近现代的铜币,应有尽有。数量庞大的收藏品背后,是他的“一片痴心”。为了寻找、收集古币,业余时间他经常会在长江沿线寻找,有时候会从主城跑到万州、甚至于成都、长沙等国内其他城市。他的消息十分灵通,哪里挖出了古币,他就会第一时间闻声赶去。身边的朋友都说,他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平日里话不多,但只要一聊到古币立马就像换了一个人,旁征引博、神采飞扬。

  胡棣为人十分低调,从不炫耀自己的藏品和学识,就连身边的亲戚也是到他家做客,看见他满屋子分门别类的收藏时,才知道他是资深的古币收藏者。经过20几年的潜心研究,他俨然成了古币收藏界的行家,不只在重庆,在全国范围内的名号都是响当当的——当然,这些也是圈中藏友告诉他身边的亲友时,他们才得知的。

  著书只为还原历史

  胡棣的藏品以本地特色元素为主,对于铜元局的历史和当时所铸造的钱币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藏品中就有1000多个。他告诉我们,现在的铜元局在1905年之前名为南岸苏家坝,清朝时期厂名大多以“局”命名,如“江南制造局”,成都银元厂名为“银元局”等,苏家坝建厂系生产铸造铜元,故名为“铜元局”。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他对重庆的历史文化十分痴迷,而在他看来,铜元局更是重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目前他和几个朋友在筹备一本介绍重庆铜元局造币历史的书籍,大量搜集整理资料、寻找实物拍摄,准备明年出版。当谈及出书的原因时,他说:“铜元局的历史现在都快被埋没了,很少有人知道,出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并记住这段历史。”在他看来,古币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死物,它们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一枚古币的身上凝结着时代深刻的烙印,透过它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情状。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匠人,用自己的双手修补古币背后破碎的故事,还它们尊严与精彩,赠人们以历史的深刻与美感。

  撰文:朱雅洁 编辑:Mocca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