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O2O给别人做嫁衣?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健身O2O
  • 发布时间:2015-09-14 12:06

  “互联网+”的概念开始渗透到运动健身领域,燃健身、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等一批打通线上线下资源,通过按次、按月计费的健身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互联网+健身”屡受资本青睐,但其对线下场馆和教练资源依赖性较强,不仅难以摆脱烧钱命运,未来还可能面临用户回流线下健身房的难题。

  健身O2O打破了传统健身房预付年卡的消费模式,让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健身房去尝试健身。传统健身房多是以办理年卡的形式招收会员,高昂的前期成本以及较长的时间规划,是将多数人拦截在外的一大门槛。新兴的健身O2O通过单次或按月付费的形式,减少了消费者的前期成本支出,较短的时效性让常常因为工作、身体等原因无法坚持锻炼的人群减少了损失。但健身终究要在线下进行,场馆、教练等资源大多数掌握在健身房手中,这也成为健身O2O平台在业务扩张中的一大难题。

  种种限制很可能让健身App用户在收获良好的初步体验后便浅尝辄止,此前养成健身习惯的消费者,更可能会回流到办理健身房年卡的梯队中。“有些消费者在用App体验了几次后就在健身房办了年卡。”一位在与小熊快跑开展合作的健身房工作的会籍顾问表示,来健身房健身的人大多数还是办理年卡的消费者。对此,小熊快跑方面认为,健身O2O平台依托于健身房,将目光放在站在健身房门槛外的人群上,主要的客群就是办理年卡之前以及当前有兴趣尝试健身的用户。“我们会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后台管理,如果用户前往健身房的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我们会主动推送给健身房,这也是健身房看重平台的原因。”

  健身O2O市场才刚刚起步,从市场规模来看,有着庞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中国运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8.3%,其中26-55周岁的人群仅占4.94%,而美国这一比例为75%,国内还有大量的运动人口未被开发。从适用场景上看,按次、包月的消费模式有助于消费者进行多元化选择,体验新场馆、新项目,在一定阶段存在价值,有着特定的发展空间。然而,运动健身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相对固定,尤其频率较高的单项运动更是需要固定场馆。一旦消费者养成健身习惯,便不再需要平台的引导,转而会选择到经常去的健身房办理年卡。无论在国内、国外,年卡办理仍将是健身房的主流形式。

  文/李铎 陈克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