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有限放松”不足以支持大盘反转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宏观政策 “有限放松” 大盘反转
  • 发布时间:2010-08-30 10:24
  进入8月份,A股市场一直处于震荡调整中,究其原因是投资者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判断发生了分歧。

  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高企,让人们感觉身处通胀时代;而另一方面,国家官员拍着胸脯说没有发生通胀。

  一方面,7月份存贷款规模在回落,给人流动性紧缩的印象;另一方面,央行多次表示,要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方面,政府强调经济不会“二次探底”;另一方面,公布的GDP增速数据有明显的下滑趋势。

  中国目前的经济政策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到底是紧还是松?

  《投资者报》记者通过采访几大券商的分析师后得出,尽管下半年通胀压力仍然巨大,但由粮食问题引发的通胀是可控的,不会加息;上半年收紧的流动性,会逐渐改善;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事实,但将很快见底。

  综上来看,下半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会保持“有限放松”,这将支持大盘继续上涨,但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大盘实现反转的概率很小。

  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绿豆涨价、蒜涨价、姜涨价……各种迅速上涨的农产品引发全民的通胀预期。

  7月份公布的CPI同比上涨3.3%,是今年以来月最高涨幅。8月份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料想也不会太低。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称中国已经进入通胀时代。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多次撰文,未来几个月中国将面临严重的通胀。

  8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六项措施旨在稳定蔬菜价格,被不少媒体解读为“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的举措”。这一切似乎都在指向:通胀压力巨大。

  不过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给《投资者报》记者的回答是“秋老虎”。他认为,这一轮物价高企更多的是由于洪涝灾害引起的粮食短缺、价格上扬,“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尽管压力很大,但是在政府的控制下,抛售粮食,稳定粮食价格,通胀是可控的,“目前通胀只剩下一点余威。”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讯雷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粮食价格引起的通胀压力不足惧,通过加息来控制利率也没有可取之处,“在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的时候,要把控制通胀和加息分开来看。”

  “由于经济加速下滑趋势确定,因此基本可以排除下半年贷款加息的可能。”李预测说,三季度GDP增速降至8.5%,四季度降至8.2%。一旦降至8%左右,将产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届时央行反而有降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撰文认为,灾害引起的粮食上涨不会成为利率调整的原因,第三季度加息的概率很小。她分析说,三季度将是CPI同比的高点,四季度以后的CPI将高位回稳。明年CPI也将在3%左右水平,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流动性会逐步改善

  如同对通胀的看法,人们对于下半年流动性放松也充满分歧。

  央行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金融机构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5328亿元,低于6月份的6034亿元。和贷款规模环比下降相同的是,当月人民币存款规模也环比下降,少增了11691亿元,创造了2007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贷款、存款规模都在下降,这是否说明流动性在趋紧?

  魏凤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反问,“为什么要放松流动性?”他说,目前实体经济,通过现有的贷款就接近饱和。如果放松了,多出的贷款干吗?最后又可能流入股市、地产等投资领域,制造泡沫。“之前大家认为,只有流动性多了,股市才会有大行情。但在我看来,靠流动性支撑股市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今后要靠经济基本面、实打实的业绩取胜。”

  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流动性会放松。

  李讯雷告诉记者,7月份通常是存贷款的淡季,只有1个月的数据,不能说明流动性在趋紧,相反下半年市场还会放松货币政策的控制。

  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据一组数据。7月末,M2同比增长17.6%,较上个月降低0.9个百分点,新增的M2仅为200亿元,这意味着流动性大量流失。从流动性的创造角度看,M2来源于信贷及外汇占款,因此可以判定7月份热钱还在继续流出。“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则四季度准备金率很有可能下调,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

  中投证券分析师黄君杰的看法也是三季度流动性将会有所改善。7月经济增速全面下滑,CPI冲击年内高点后有望逐渐回落,因此三季度保增长和控制通胀的天平可能向保增长倾斜,考虑到银信合作监管新规对信贷的负面影响,9月份货币政策可能微幅放松。

  央行也在多个场合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年初确定的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

  政策“有限宽松”

  7月以来的A股大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市场对于政策放松的预期,如今地产调控的阴云再次笼罩。下半年宏观政策到底何去何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由上月的25.5%回落至24.9%,从行业来看,地产、铁路运输等行业的投资增速均有下滑。不仅投资在下滑,消费增速也在放缓。7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比6月份的18.3%放缓0.4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趋势。

  魏凤春称国内经济二次探底是必然的。而由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下滑已经在政府的预料当中。对于政府来说,他们看GDP,是按照年度计算,今年的GDP大约会在9%,这个增速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眼里,可能是一个重大利空。他们看的是季度GDP,环比数字会继续下降。

  “最重要的地产调控,因目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调控压力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下半年增速下滑已成必然,但是预计在四季度末或者明年一季度,增速下滑见底。”

  在潘看来,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四季度政策将会出现“有限宽松”。譬如:继续下拨1.18万亿未用完的中央投资,要求地方进行相应配套,这会使银行的信贷控制表现出适当的宽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